劳模精神永续 榜样旗帜高扬
——记淄博市劳动模范邵祺昌
石广东
2011年10月,曾获得淄博市模范班主任、淄博市劳动模范、淄博市十佳师德标兵、山东省富民兴鲁劳动奖章等荣誉的邵祺昌老师从周村二中退休了。

有人说他是周村区建国以来教育界第一个劳动模范,可他这时却纠结:“我这个教育战线上的劳模走下讲台,走出校园,还能教书育人吗?还有用武之地吗?”
于是,他初心不改,本色不变,大有作为,以实际行动诠释了继续先进的“劳模精神”。
传承红色基因 五老岗位续辉煌
首先,邵祺昌加入了周村区关工委组织的“五老网吧监督团”志愿者队伍,坚持在双休日、节假日或晚上时间,依法对周村城区的“网吧”“游戏厅”的经营情况进行监督。他苦口婆心地劝离那些沉迷在网吧、游戏厅的小学生,对那些违规经营的业主进行批评教育。五老网吧监督团的工作挽救了痴迷于上网的青少年,解决了学校和家长最头疼的社会问题,净化了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环境,得到了社会、学校和家长的高度赞扬!
关爱明天,普法先行。邵褀昌还是周村区关工委“五老普法宣讲团”的宣讲员,他根据关工委提供的普法资料制作了图文并茂的PPT,很受学生欢迎,每次进校宣讲都有他的课。10多年来,他进班级宣讲近百场,为周村区荣获全国“关爱明天 普法先行”先进区县三连冠作出了贡献。
2014年7月,周村区关工委举办了“周村区关工委学党史国史少年党校培训班”,邵祺昌被聘为国史教育老师。因为培训班里都是四五年级的学生,没有学过历史,所以他自编教材,降低难度,用通俗的语言以故事的形式讲课,让学生们听得懂记得住。这个学习班为期六周,到8月16日结业。其中有“四胞胎”同时参加了培训班,该家长激动地说:“这个培训班办得太及时了,不仅让孩子学到了知识,懂得了爱党爱国,也保证了我们的工作时间,把孩子放到这里,我们放心。”
10多年来,邵褀昌还兼任周村二中关工委常务副主任,根据学校工作的需要,按时参加二中的“国旗下讲话”“端午节习俗”“一二·九”演讲、入团仪式、班主任节、校园劳动基地揭牌、教工荣退仪式等活动,全方面地配合了周村二中的学生思想教育工作。
同时,作为一名劳动模范,邵祺昌老师还受邀参加一些学校的传承红色基因、励志报告等活动。他为周村区东门路小学、新建路小学、周村二中、周村特教中心等学校作过励志报告。2019年,他和志愿军老战士孙广瑞受山东省戒毒治疗所邀请作专题报告,并由山东电台“啦呱”栏目专门录制、播报。
10多年来,努力奉献的邵祺昌老师年年被评为“优秀五老志愿者”“学雷锋积极分子”“社会组织工作先进个人”等。
挖掘地方史料 著书立说日夜忙
邵褀昌喜欢写作,热衷于地方历史文化题材。他不仅与时俱进,利用“博客”“QQ”“齐昌美篇”“老邵说说”公众号等网络平台写作,从未教过语文的他著作等身,成了名副其实的“记者”“作家”。
2015年,他自费出版了近40万字的自传性著作《与共和国一块成长》。
邵祺昌的老家王村镇大史村因整体搬迁被拆除复耕后,为了把大史村的历史传下去。他用一年多的时间登门入户采访,写一篇打印一篇,再拿回村找当事人审稿,几经修改定稿,写出近20万字的《山村的记忆》,并于2017年底自费出版1000册,送给大史村和王村镇40多个村庄的朋友及润心书屋的书友。周村区原作协主席孙方之在序言中写道:“这对于消失了的大史家庄和一千多口大史家庄人来说,无疑是一笔可贵的精神和文化财富。如果不是邵祺昌的的文化道义和自觉担当,义无反顾地做了这样一件功德无量的善事,大史家庄的近千年历史文化,必将随着村庄的被消灭而消亡……”
2019年是建国70周年,王村镇王洞村的王荣铭萌生了为村里写书的想法,邵褀昌毫不犹豫地接下这个光荣的任务。他从2019年写到2021年,从周村坐公交跑到王洞村,来来回回一千多公里,最终出版了近20万字的《王洞纪实70年》;这是他献给建党一百周年的一份厚礼。
这10年,他还参加了《周村地名故事》《石庙村志》《玉兔公司志》等志书的编修。
王村镇是他生活了40年的地方,他对每个村庄的历史风物都情有独钟,就想在有生之年把值得传承的历史故事写出来、传下去。他先后数十次到王村镇的王村、李家疃、万家、中央、杨古、栗家、大尚、张古、西铺、东铺、黄埠、曹古等村庄实地采访,反复查证,写出数十篇地方史志故事。其中《大槐树》和《我所认识的曹振东先生》先后发在淄博市作协刊物“文学齐军”上,《周村芭蕉扇老店福聚东》和《张古玉皇阁》被《周村史志之窗》收录,《西河大集卖西瓜》《小小石灰窑》刊登在淄川区文联刊物《聊斋园》上……
蒲松龄在西铺村毕际友家教书30年,和毕氏子弟的文化交流值得挖掘。他和孙启新老师合作的《聊斋诗词中的淄西毕氏》《聊斋诗文中的淄川景物考辩》,都刊登在《蒲松龄研究》上,其中前一篇被收录在《聊斋学研究·初集》上。
蒲松龄为章丘长申地村撰写的《创修五圣祠碑记》,自上世纪50年代发现后就收藏在章丘文博馆,几乎与世绝缘。为了考证其碑文的准确性,他费尽周折走进章丘文博馆拍照,并且又跑到50里路以外的长申地村“藏碑楼”查看了复制碑,两相比较,得以纠正社会上传文的错误,去讹归真。
另外,他借助给中央村和杨古村编辑乡村记忆的机会,查阅《王氏族谱》;与刚挖出来的残碑反复比对,对中央村的“福禄山玉皇阁”“碌碡桥”“八字桥”等历史古迹进行了考证,解封一段千古之谜。
热心公益事业,“润心书屋”再上岗
2020年疫情之后,邵祺昌来到周村区鸿雁社会组织服务中心,成为“暖心窝”党建家园的一名志愿者,同时还担任了淄博市儒商研究会“润心书屋”写作班的班主任。
从此,在鸿雁社会组织服务中心的各项活动中,无论是“党史温暖百社区”“红心向党礼赞百年”“党史直通车”进基层,还是“青少年校外社会实践”“红领巾学党史”“国家安全观”主题教育等各项公益志愿活动中,总能看到他那“总指挥”的身影;或宣讲党史,或讲红色故事,或抓拍照相,台前幕后,不见停歇。有时为了赶制课件PPT,赶发公众号,他经常彻夜不眠;人们经常看到他因熬夜过度而双眼通红。
每场活动结束后,他都要编写“老邵说说”公众号或“齐昌美篇”进行及时报道;而且是夜夜写,天天发,从未间断。两年多来,一个七旬之人,参加上百场公益志愿服务活动,编发上千期《老邵说说》公众号和100多篇图文并茂的“齐昌美篇”,付出了比常人两倍甚至更多的艰辛,做出了令人难以置信的奉献与付出,而他却淡淡地说:“忙,并高兴着!”
“润心书屋”的写作班,已经连办三期。他不仅积极组织社会学者、著名作家、文史专家等来举办讲座,还亲自给同学们授课。每次课后,他都给学员布置作业、并且精心批改,将优秀稿件推送到“润心书屋”公众号或其他平台发表,以此激发鼓励学员的写作热情。
在第一、二期学员结业的同时,还分别编辑出版以润心书屋师生为主要作者的《润心书屋文辑》第1、2期,每一期都浸透着这位班主任的心血奉献。
“润心书屋”公众号是淄博市儒商研究会润心书屋读书会的公众平台。凡是写作班学员的投稿他都亲自修改润色,有时一篇稿件要改大半天。其中王克兰的《溃口》《长命蓑衣》《巧儿》等作品经邵老师修改后,登上了国家、省、市文学平台。难怪王克兰在“三转一响”征文获奖时激动地说:“最想说的话就是特别感谢邵老师的热情指导与无私帮助。”
王克兰照顾植物人丈夫十几年的事迹令人敬佩,他到王克兰家采访,写出了《克兰的岗位》《感天动地克兰孝》等文章令人震撼;可以说是惊天地,泣鬼神,使人看后泪流满面,读者无不被感动。
在“润心书屋”公众号编辑部,邵褀昌老师也是劳苦功高。在每一期稿件的文字编辑与音频审核中,他仔细认真,严格把关,为公众号的发展进步倾注了心血。他集作者、编辑、审核于一身,用自己的以身作则,用自己的勤奋敬业,为编辑们做出了表率。
退休10多来,曾是“劳模”的邵祺昌老师,仍老骥伏枥,奉献公益;他高风亮节,担当所为;他满腔热情,殚精竭虑。真是“老牛亦解韶光贵,不待扬鞭自奋蹄”;在他身上,“孺子牛”“拓荒牛”“老黄牛”的三牛精神被诠释得淋漓尽致。
退休后的邵褀昌老师:
劳模精神永续,榜样旗帜高扬;
新心筑梦十年、再创闪烁辉煌。

图书出版
文学、论文专著、史志年鉴、族谱家史、各种画册
国内单书号、丛书号、电子音像号、
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出版、印刷
艺术热线:
山东一城秋色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大家风范文库·诗词十六家》
《大家风范文库·散文十六家》
征稿进行中
13325115197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