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落西山红霞飞,战士打靶把营归把营归……”这首气势磅礴的《打靶归来》歌是我们经历了三个月的新兵集训后,下到老连队时第一个八一建军节前学唱的,每当耳边响起这首脍炙人口的进行曲,回忆的时光就把我“拉”到了45年前在部队度过的第一个八一建军节,那不仅仅是一段回忆,更像是人生旅途的一段写真。

夏天的双流,蝉鸣和烈日搅动着燥热的空气,营区当时的“三合土”路涌起了一层层热浪,湛蓝天空的白云一团团挂在头顶上。我们是1976年12月26日入伍,到部队已是元旦之际,新兵训练已把我们“磨”去一层皮,下到老连队几个月后就要赶上过“八一”了,我们期待着这个新奇的时刻早日到来。
忆“八一”叙兵情,听老兵讲,每年的“八一”时刻,墙报、黑板报、报纸都有“八一”专题,或回顾“八一”来历,或给家人写封“八一”问候家信。面对在部队的第一个“八一”建军节就在眼前,我写了篇《我期待的“八一”》小文章,用穿着防毒衣、戴着防毒面具奔跑在“毒区”的真情实感,用首长与我们拉家常的肺腑之言,用战友间相互激励、互帮互助的手足之情,描绘着期待中“八一”的底色,也许是兵味太浓,以致于编辑加了编者按:“来自连队战士的期待,新兵到部队的第一个‘八一’是他们人生的第一声号角、书写军营的第一页感受,也是他们在这个大家庭里经历的第一次特别的温馨……”
1977年的八一建军节终于来了,上午和战友们约好到双流县城逛逛。走在大街上满街都是当兵的,感觉既陌生又熟悉,陌生的第一次看到茶馆一个接一个,熟悉的是当兵的战友沿街可见,既有一种亲切感,也有一种自豪感。我们在双流照相馆拍照,一个个喜气洋洋。在班长的带领下,中午在街边饭馆吃了一碗面条,那真是“辣”不堪言,平生第一次“辣心”。班长说中午吃简单点,晚上连队会餐。我第一次听说会餐这个词,就是在部队听说的,会餐和八一建军节紧紧连在一起,仿佛“八一”的味道在心中流淌。
回到连队后,会餐的准备工作已经做好,我们还是按往常吃饭那样,整好队列,指挥唱歌。不过,这天唱歌更有力,更有劲,歌声格外嘹亮。雄赳赳气昂昂赴饭堂,开始了到部队以后的第一次八一建军节会餐。餐桌上有白白的凉粉、红红的回锅肉、黄黄的盐烧白和青青的架豆炒肉,还有酸酸甜甜的黄色萝卜泡菜……五颜六色目不暇接。
连长、指导员分别致辞,专门为我们新兵送上“祝福新兵们在部队里的第一个八一建军节快乐!”随着一阵阵雷鸣般的掌声响起,战友们以水代酒的祝福声在饭堂此起彼伏。连队首长来到餐桌前向大家问候,还叮嘱新兵:“吃好,部队大家庭热闹吧。”如果把当初第一个八一建军节会餐与现在和朋友的聚餐相比,那真是无法比拟,然而,在那个特殊背景、那种特殊的氛围中,我深深感到是我一生中吃到的最有味道、最值得纪念的会餐。
天府之国的夏夜,凉风习习,知了尽情地在营区周围的树上“唱”着,连队百来号人按班排座在操场上。“今天,是连队的新兵来部队的第一个‘八一’建军节,我们来个击鼓传花节目好不好!”首长的话音刚落,“好!好!好!”的回答声整齐而嘹亮。当鼓声响起,用五彩纸扎紧的花簇在人群中按班排依次传递。鼓声时儿急切,时儿缓慢,鼓停花落之时,花在谁的手中谁就表演节目。几个轮回下来,皎洁的月亮挂在空中,有的战友在“花”中背诗,有的战友在“花”中唱歌,此时,鼓声、歌声、知了声、笑声、欢呼声汇成一首《我是一个兵》,久久回荡在营区的夜空。
时光荏苒,几十年过去了,在部队度过第一个八一建军节的情形不时在脑子里闪现,那菜品、那绿色的漱口杯,还有那身绿军装,成了我终身难忘的记忆。(湖北省鄂州市华容区政协 陈庆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