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城市王庄镇孝堂峪村共176户、450人,耕地面积1300亩,党员22人,村“两委”干部3人,全部交叉任职。近年来,孝堂峪村坚持党建引领,通过筑堡垒、强产业、优治理,多元化发展村集体经济,蹚出了一天独具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2021年村集体收入33.67万元。

建强堡垒聚民心。孝堂峪村是个纯山区村,自然条件差、发展基础弱,2016年以前,村里宗族派系严重,信访矛盾突出,村集体几乎没有收入。为改变这种现状,镇党委回请经济能人刘宗方担任村党支部书记,上任后,刘宗方从班子建设抓起,一方面,坚持内强动力。通过村“两委”换届,先后回引2名大专学历年轻人才进入村“两委”,班子结构进一步优化。注重在青年人才中培养入党积极分子、选入党员队伍,新储备4名年轻后备力量,为村级党组织建设注入了“新鲜血液”。另一方面,坚持外抓管理。完善坐班值班制度,所有村干部工作日期间打卡准时上下班,让村民有事能第一时间找到人,第一时间办成事。严格落实“四议两公开”和“三务”公开制度,在增收项目、广场建设、打井修路、安装监控等事项上广泛征求群众意见,自觉接受群众监督,村干部带头做到树立一颗公心,引导党员群众拧成一股绳。
因村制宜谋发展。孝堂峪村党支部发挥战斗堡垒作用,立足优势发展增收产业。挖掘特色资源。孝堂峪村小米历史悠久、知名度高,2018年村集体对400亩小米作了国际有机认证,注册了“双龙山”品牌。依托这一特色资源,村集体领办双龙山有机小米合作社,实行标准化生产种植,年可产优质小米20万斤,产品统一包装、统一线上线下销售,村集体年增收10余万元。拓展专业养殖。利用村内空闲地,村集体投资30万建成1200平方米高标准肉鸡养殖场一处,村集体统一采购鸡苗,并聘请省市专家、山东农业大学和“土专家”对整个养殖过程帮扶指导,引领村民专业化养殖,年出栏肉鸡6万余只,村集体通过厂房租赁、技术培训,年增收5万余元。发展红色旅游。孝堂峪村是革命老区,围绕开发红色资源,村集体牵头成立山东孝堂峪文旅公司,计划对抗战地道、堰子屋等统一整修改造。结合有机小米种植,建设良种繁育基地1500亩,引领周边各村打造5000亩标准化有机杂粮基地,打造集红色旅游、现代农业、休闲养生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
村庄善治促和谐。村庄治理的关键在于改善民生,美丽乡村建设首先要解决群众最关心的出行难、吃水难、浇地难等问题。孝堂峪村不断探索乡村治理的新思路、好方法,积极营造创先争优氛围,“两委”成员带头成立志愿服务队,开展卫生清洁、生态保护、文化建设等志愿服务,并与“四德先模人物”、“美丽庭院”、“文明户”的评选活动相结合;通过创建激励机制,让村民积极献言献策,主动干、比着干,推动村庄治理向好发展。
惠民生。2020年以来,孝堂峪村积极对上争取资金,全面改善村民居住环境,新打井6眼,安装农田灌溉管道2600米,解决群众浇地难问题;新上200千伏安变压器5台,高低压线路2600米;铺设暗管3600米,修建生产路环村路3.6公里,新修“户户通”8600平方米,确保硬化无死角,解决群众出行难问题;绿化护栏4600米,各种绿化苗木3.6万棵;开展高标准自来水改造工程,改造154户,解决群众吃水难问题;新装路灯84盏,实现量化无死角。通过这些民生实事,彰显出支部敢干事、能干事的作风,支部威信得以树立,村内工作开展顺利,成功激发群众的干事热情。改造14户贫困农户的危房急需改造。靓风貌。高标准打造休闲广场3处2600平方;配备健身器材15套,为村民农忙之余提供好的娱乐活动场所。定期开展“送戏下乡”,广场舞天天练,节假日邀请京欣学校等爱心企业举办文艺汇演,各式各样的文化活动丰富了群众的日常生活。村民自己组建了一支演出队伍,教村民学戏、练广场舞,村民之间的交流日益增多,矛盾隔阂逐渐化解。在村内主要道路、文化广场和村居外墙,悬挂核心价值观、优秀传统美德等版面,展示评选出来的文明村民、致富能手等先进人物,潜移默化中传播社会正能量,提高村民的道德认识,树立学习榜样,取长补短,促进乡风文明。(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曹儒峰 通讯员 张文岩 报道)
责任编辑:李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