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没有权贵,但需要大师。
我是很乐于与教育界的同仁交流的,就是与普通老师的交流,我也能学习到很多东西。三人行,必有我师。长期以来,喜欢上了与教师朋友在网络上交流,在现实中交谈,我乐此不彼。当然,偶尔遇上与重量级的教育同仁相聚,就更是收获多多了。
认识孟国泰老师实属偶然,也是一种必然。
我们都是云南人,也都热衷于教育,他的书《做一个大写的人》早已经拜读,一直为云南有这样的教育人而高兴,而自豪。
没有见面之前,我更多的是在网络上搜索了解孟老师的教育观点,还真的收录了孟老师的不少文章。
有一次,我在昆明学院为一个校长班讲课,老觉得下面有一位学员笔记记得特别认真,还不住地会意微笑。一个人在讲座中,最得意的就是学员的那种专注和会心的微笑了,当然,掌声是最激励人的!呵呵,我也是很虚荣的,凡人一个!
课讲完后,主持人才介绍,今天有位全国有名的教育专家来听我的课,说是叫孟国泰。我的天呀,这位相貌不凡的,总在微笑的,居然就是我仰慕的孟国泰!他居然还来听了我的整个讲座呀!真得要感谢主持人,如果是之前就告诉我孟老师要来听我的讲座,我不知道会不会紧张,大概会吧?
当天,在饭桌上,我们就聊得很投机,俨然就是两个老朋友久未见面。之后,与孟老师就结下了不解之缘,相聚甚多,愉快多多。我们甚至在玉溪市的一个县区上也能“撞上遇见”,缘分呀!
说真的,很庆幸这生人遇见了孟国泰老师。
男人要成就事业,得有高人指点,贵人相助,小人监督,自身奋斗。我想,孟国泰老师就应该是我教育生涯中的一个高人吧!
走入了一个人的圈子,你也就能走近这个圈子的许多人。认识了孟老师后,我又认识了教育圈的许多大师级的人物,比如说上海的郑杰老师。
一个不小心,在网络上认识了北京一个叫“举重若轻”的朋友,对方说“感谢转载了孟国泰老师的教育文章!”我答道:“我与孟老师是朋友。”对方继续问道:“真的吗?”我答:“如假包换”……
于是,有天中午,孟国泰老师电话相约,一起聚会了一番。吃得尽兴,聊得开心。这个时候才真正得知,那个叫“举重若轻”朋友就是孟老师在北京的教育助理。呵呵,小吴同志,这厢有礼了!认识你,很高兴!多交流,向你学习!
今天与孟老师交流的时候,一起在座的还有几个了得的人物,因诸多原因,不方便提及,打死都不说。朋友们,与你们的午餐非常愉快!祝福所有的朋友健康快乐!
(编者注:此文写于2008年前后)
陶树坤简介
先后在省重点中学和普通中学任教,担任过班主任、教研组长、年级组长、教务副主任、教务主任、教学副校长、基层学校校长、昆明市盘龙区教师进修学校副校长和校长。2005年被聘为“昆明市教师继续教育主讲教师”,在昆明市的14个县(市)区为中学教师进行专题讲座38场次。相继被聘为云南省教师继续教育课程开发和课程评审专家组成员、云南省教师继续教育课程资源评审委员会成员、云南省教育科研课题评审专家组成员、云南省教育报刊杂志社特约撰稿人等。为云南省教育厅教育杂志《中学教师》撰写2009年全年的卷首语。参与过大专院校省级课题的评审工作,参与了云南省首届小学班主任基本功竞赛评委工作,参与了云南省一级教研机构评估专家组工作,参与了云南省示范性教师进修学校评估专家组工作,参与了“云南省现代教育千所示范中小学建设总体方案”的论证工作,参与了昆明市第二届名校长培养基地评审评委工作,参与了云南省优秀多媒体教育软件评审活动基础教育组评委会工作。
作者:陶树坤
责编:焦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