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年前,我们战天斗地学“大寨”
王秀君
图片为1977年7月,作者和几位新来的知青一起合影留念,前排右二为作者王秀君
不久前,我有幸参加一个户外旅游团,乘坐大巴车走的是济青高速公路南线港沟出入口,再一次得见老历城区港沟镇的芳容。 很久前,就耳闻位于历城区港沟的田庄、潘庄等区域,将由大连万达集团投资600亿,建设济南万达文体旅游城项目。此刻,映入我眼帘的是一座座高楼大厦此起彼伏,鳞次栉比;一处处楼堂馆所大气磅礴,四通八达且宽敞明亮的道路伸向远方……往昔那荒山野岭,怪石嶙峋且山坡地犬牙交错,田野纵横的贫穷乡村景象,一去不复返了!一座泉城东部现代化的新城正在拔地而起。今年,又恰逢我在原历城县港沟公社田庄大队上山下乡四十六周年,安坐在大巴车柔软、舒适的高靠背椅上,来不及分享旅途的快乐,只有心潮澎湃,思绪万千。即为我曾经青春年月生活奋斗过的故地脱胎换骨,旧貌换新颜而欣喜若狂,又似乎将时光记忆的闸门给打开,四十六多年前经历过的知青峥嵘岁月一幕幕在我眼前回荡,掀起一阵阵在乡村战天斗地“农业学大寨”生活片段记忆的涟漪----
1976年10月,刚刚17周岁的我高中毕业离开了学校的大门。那一年,共和国经历了多事之秋的一年,可谓是喜忧参半,悲喜交加!一代伟人周恩来、朱德、毛泽东的逝世,震惊寰宇的唐山大地震,都让过人深陷万分的悲恸与恐惧之中。可是,随之而来的是金秋十月党中央一举粉碎了“四人帮”,结束了长达十年的文化大革命的梦霾,也让全国无数饱受政治精神压抑的人民,开始过上了意气风发的好日子!
在那个特殊的年代里,虽然是社会进入到全新的发展时代,但国家依然还实行着以往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政策。那年还没有恢复高考制度,又没有留城分配工作的名额,我们这届毕业生只能是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顺应时代的“大潮”,走上山下乡这唯一的一座“独木桥”。由于毛主席他老人家的逝世,没有敲锣打鼓,红旗招展的的欢送人群,于是,我和父母及其它工作单位的十八名青春勃发的男女知青,乘坐到郊区的长途汽车,打着背包唱着革命歌曲,来到了历城县东南的港沟公社田庄大队一个贫瘠、落后的小村庄插队落户。
那时,我下乡的港沟田庄村离济南市区大约有四、五十里路程,由于道路不畅且交通不发达,长途车次较少,不像现在乘坐市区公交车皆能到达。我们从知青点往返市区要来回折腾大半天,下车跑一个多小时崎岖不平的山路,还要翻越大半个山头,才能到达我们的知青点集体宿舍。有时,为了省下那在当时非常金贵的几毛钱车费,我们知青也经常“蹭”坐济南炼油厂的职工班车,遭人家呵斥甚或被轰下车来的状况也是屡见不鲜。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就意味着是对自己过去的生活的一种颠覆和蜕变。我们一起下乡的知青被分配到各个生产小队,和社员们一道下地劳动,整天忙碌在田间、地头。如种麦、收秋、挖河、修渠、拔草、锄地、捡大粪等,虽然生产环境很艰苦,但也是乐在其中!
我下乡之前,因为是家父是一家工厂的“革委会主任”,所以,生活相对优裕一些,因而,我的行囊里也就多了一个小小的半导体收音机,手腕上戴着一块父亲戴过老掉牙红盘的上海手表,这些在现今是那么的微不足道,可在哪个时代已然是很阔绰、很奢华的事情了---
鉴于我在学校是属于功课比较好的学生,又曾经担任过班干部,加入了共青团,这样,算是有点号召力吧,我在知青点脱颖而出,担负起副组长的工作。于是,知青厨房记账、到村里的粉坊换粉皮等在当时知青点“举足轻重”的任务,就落在了我的肩头!那年冬天,农村正在大兴“农业学大寨”活动,村子里的青壮年劳动力都拉到村外修梯田,我们留在家里的女知青就成了“伙头军”,负责为修梯田的社员们往工地上送饭。我担着两大铁桶菜伙同几名知青提着雪白的馒头,到村外十余里的学大寨修梯田工地送饭。当时,身材羸弱瘦小的我,肩负近四、五十斤大铁桶,摇摇晃晃地行进在崎岖不平的山路上,坚硬的扁担磨着我稚嫩的肩膀,也在考验着我年轻的意志。间或满桶的菜漾出些许的菜汤,我会立马把扁担挑的更加稳当,此时此刻,心中只有一个理念“我是在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是为那些战天斗地的乡亲们送饭,绝不辜负村里父老乡亲和知青点大家伙的信任!”有了这样的想法,自然是信心百倍,脚下的步履也轻松了许多。当看到参加修梯田的乡亲们吃着我们送去的热乎乎、香喷喷的饭菜,一路上的颠簸和劳累也化作一缕云烟飘散而去。
在随后的知青日子了,因了我表现突出和优异,又被大队里选拔到村里的小工厂劳动。这是一家村办企业,主要是搞机械加工弹簧和农具等产品,我在小工厂干过收款、电气焊等工作,也学了一身的手艺。为我以后到工厂干维修钳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再后来,我还兼任过田庄小学数学课的老师,并代表我们知青点参加了七八年历城县的知青代表大会,在会议上还做了典型发言,套用现在的网络语言说,我也曾经在知青时代“高光”了一下。
一年后,根据我的表现及招工政策,我有幸返回省城济南,到了济南制鞋一厂参加了工作,结束了我上山下乡知识青年的生涯,开始了人生新的征程,然而,曾经过往的知青岁月,尤其是我当过知青点“伙头军”,参与了战天斗地学大寨的美好经历,将会成为我人生之中一段隽永的生命履程,铭刻于岁月记忆的深处!
2022年7月8日

图书出版
文学、论文专著、史志年鉴、族谱家史、各种画册
国内单书号、丛书号、电子音像号、
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出版、印刷
艺术热线:
山东一城秋色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大家风范文库·诗词十六家》
《大家风范文库·散文十六家》
征稿进行中
13325115197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