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丹青溢彩歌盛世,翰墨飘香颂祖国。
为热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1周年,聆听时代声音、紧握时代脉搏、坚定文化自信,多家媒体联合举办:七一特刊——“百年风华 不忘初心”精品书画联展,以书画艺术的形式表达对党和祖国的深切祝福!


马汉跃,斋号借山堂,祖籍山东,现居北京。国家一级美术师, 中国文化管理协会文化产业委员会会长,中国国家画院访问学者,山东省国画院副院长,加拿大维多利亚皇家艺术学院荣誉院士。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理事、书画艺术委员会副主任,华北科技学院名誉教授,北京中华文化促进会顾问,中国行为法学会法治文化艺术委员会副主任。历任《文艺报》中国书画博览专刊主编、人民日报出版社艺术中心主任、北京大学名家工作室导师、中国人民大学继续教育学院中国画研究院院长、特聘教授等。
多次在中国美术馆、中国国家画院、军事博物馆、全国政协礼堂、民族文化宫等国内重要场所及美国、意大利、阿根廷、日本、韩国、加纳等国家举办个展和联展,作品被海内外多家美术馆、博物馆及大型机构收藏,先后赴欧美亚非十几个国家以及港澳台等地区采风写生,进行展览和学术交流。曾获龙文化金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佛罗伦萨历史中心国际文化交流特别贡献奖等。新华社《世界问题研究》、国务院《经济要参》等重要内参特发专稿予以介绍。
出版有长篇小说《多尔衮》《你是我的宝贝》、艺术文集《如是我闻一一中国当代艺术名家访谈录》、散文集《倾听》《赠你一朵春》、散文诗集《永远的红果树》《不沉的舟》、诗集《蔷薇集》《马汉跃抒情诗选》(中英对照)、山水画集《中国高等美术院校教学范本精选——马汉跃作品精选》《借山问道一一马汉跃山水画作品鉴赏》《师古图今一一中国画名家档案·马汉跃卷》等文学、美术、书法著作三十余种。
作为当代文人画的典型代表,马汉跃是中国山水画创作领域具有独特绘画语言、鲜明个性特质、纯正学院气息、强烈时代风貌的重要人物和艺术教育界的知名专家,他广泛涉猎诸子百家,旁征博采,艺文兼修,依仁游艺,抱扑守真。集诗文书画于一身,绘大千世界于毫端。其山水画作品浑厚华滋、诗意盎然,含英咀华、自成家法,以古人格局写今人意态,以生命之情绘大千世界,以笔墨品格立艺术精神。


马汉跃国画:山水神韵 笔墨雄奇
品希
山高水长,云海松涛,林木葱茂,万峰叠翠……走近马汉跃先生的山水画,你会情不自禁地流连于他笔墨下深邃茂密而又古意空灵的新画境。

集作家、画家、书法家于一身,马汉跃多才多艺。“细品马先生的中国山水画作,就能发现他很好地继承了中国画坛自宋元以来书画同源的传统,不但善于撷取传统笔墨精华,也善于从古人的笔意中寻求新的表现方法,从而形成独特的线条、构图和设色的绘画语言,充满着时代精神。”这是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生导师王镛对他的评价。

马汉跃先后进修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国家画院,师从沈鹏、龙瑞诸先生。他的山水画创作与思考深受李可染、黄宾虹先生的影响,李可染的浓重浑厚、深邃茂密、光墨变幻,黄宾虹的疏淡清逸、纵横奇峭、含混无尽,深深地影响着他的山水画创作。

每成一作,必求精神饱满,意涵隽永,如《卧听龙吟》《秋山高远》《山光秋色》等作品,“以书入画”,强调用笔变化,朴拙苍莽,通过点线疏密的对比,以及墨色浓淡的对比,大面积的空白与墨色深入的对比,使得画面丰富,阴阳虚实相济。

也许是生在大山、长在湖畔的缘故,马汉跃从小酷爱大自然,对雄奇壮阔的祖国河山有一种偏爱到近乎神圣的情愫。与山为邻,与水相伴,朝迎日出,暮送夕照的田园生活,不仅孕育了马汉跃的“山水情结”,而且给了他一双善于发现自然的眼睛、一颗勤于捕捉美感的心灵,成为他一生中最早的艺术启蒙。大山的奇松异石云海、大山的苍劲伟岸壮丽、大山的精气秀气灵气,一直是他笔下反复探索描绘的主题。

马汉跃常不辞艰辛地在崇山峻岭中寻幽探微,足迹踏遍了神州大地,发现和表现造化与心源交融的“内美”。他牢记“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古训,无论是云海松涛的秀美黄山,还是壁立千仞的巍巍太行;无论是千里冰封的北国风光,还是桃红柳绿的烟雨江南,到处都留下了他的足迹。所作之画峰峦浑厚,笔墨雄奇,峭拔劲硬,气势逼人。知草木之性情,得山川之灵气。

他的写生不是写实,他的写意不是描摹,笔随心运,意随笔转,既求实体感,又造虚拟美,使整个画面透露出蓊郁灵动之气与清新飘逸之风。他的《东山即景》《春山写意》《幽谷鸣泉》等,都是这样的作品,行笔大度,意趣天成,道尽了山水清音。

在他看来,山水形象是化自然素材为胸中意境的结果,具有“理想主义”的特征。《泉落青山外》《溪山叠翠》《唐人诗意图》等,以意象绵密雄伟的山石、林木的重重叠叠的组合,展示磅礴与阔大的气势。所画山体以笔见长,以墨取胜,顺势皴擦,疏密相间,层层积染,层层见笔,间或错落变化。满构图的画面看似密不透风,却苍苍郁郁,其中有烟岚浮动,有瀑泉直下,有水光波动,拉开了前后距离,于厚重深沉中不失灵动,宏阔幽远中饶有神韵。

画“胸中山水”,抒“心中逸气”。马汉跃画中的景象不是哪座大山的再现,也不是哪条江河的描摹,却有太行的雄肆、华山的险峻、黄山的神奇、峨眉的灵秀、武夷的妩媚。那蓊郁苍翠的云壑山涧,那韶秀幽深的茂林鸣泉,那墨彩流溢的田园风光,那旖旎典雅的山野景象……完全出于画家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对自然大美的颂扬。

传统文化中的道家学说和禅宗思想,给马汉跃先生提供了心灵归依、精神寄托和艺术灵感。《山林絮语》《春江水暖》《十万峰山》都是极为简洁的构图,极为简洁的笔墨,从中我们可以领略到他的内心世界:清净、优雅、澄明、从容、灵动的情怀。而《江上清风》《松壑凝翠》《我见青山多妩媚》等画作,平和自然,典雅含蓄,恬淡温婉,充满了儒家中和之美的意趣。

马汉跃的山水画多以大山为主体,层峦叠嶂、云涌泉流,却少见人物。然而那杳无人迹的高山大壑已经人格化了,大美的景象与崇高的精神已融为一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