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举办一个节 打造一个村
我和大家一起来座谈


从第一届到第二届,九斤乡村电影文化节的影响力逐步扩大,正蜕变成科同村乃至许村和海宁的文化新地标。为助力科同村第三届九斤乡村电影文化节举办及“艺村艺村”精神共付富村创建,6月29日下午,科同村诚邀国家一级演员郭凯敏、许村家纺协会理事会成员、科同村乡贤理事会成员等,开展“光影故事”—举办一个节,打造一个村 我和大家一起来座谈。

科同村党委书记郭利忠代表科同村党委向参与本次座谈会的郭凯敏老师表示热烈欢迎,并向其介绍了许村镇家纺协会及科同乡贤参事会成员。其次,郭书记向大家介绍了举办本次座谈会的初心,是希望大家各抒己见,畅所欲言。

国家一级演员郭凯敏,讲述了他从17岁迈入电影行业,到《冀东兵妈妈妈》与徐九斤老师结缘并参加了科同村举办的首届九斤乡村电影文化节。47年来,他本着我心依旧—做文化而不是作秀的初衷,从事他所热爱的电影行业。会上,他从三方面阐述了为何对第三届九斤乡村电影节充满希望,一是乡村电影节目前在中国很少;二是乡村放映节的独特形式足够吸引人;三是科同村文化根基深。此外,郭凯敏老师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一是开展艺术家影像作品展;二是将电影节上的精彩时刻通过邮票等形式展览出来;三是发挥网络平台作用,将电影文化、科同文化传播开来。同时,结合旅游产业,将科同村打造可住、可看、可玩的电影村/放映村,让游客领略电影记录人生。


海宁家纺协会会长、许村乡贤联谊会会长曹咬强强调,通过举办九斤乡村电影文化节,推动影视产业、文化产业和家纺产业发展互利共赢。科同村要将光影故事打造成一个示范亮点,并将此作为科同金名片贯穿到美丽乡村建设中。同时,以文化为引领,将电影文化和布艺文化相融合,让文化下乡,在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中推进共同富裕。

此外,汤奇楠、杨农富、陈伟农、付海平以及匡国民等分别对第三届九斤乡村电影节的举办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最后徐九斤老师现场播放了郭凯敏老师主演的《庐山恋》、《好事多磨》等电影的精彩片段,大家一起感受光影故事。
科同村将以光影为媒,让九斤乡村电影文化节走进更多人的视野,进一步塑造乡村文化品牌,助力实现“艺村艺品”精神共富。

田野里开出的电影文化节 -- 第二届九斤乡村电影文化节隆重举行
发布时间:2021-10-19
10月16日至17日,一场由基层电影放映员——海宁市文联影视家协会副主席、九斤电影珍藏馆创办人徐九斤发起的乡村电影文化节,在江南水乡海宁市许村镇科同村上演。本次活动由中共海宁市委宣传部、海宁市文旅体局、中共许村镇委员会主办,许村镇文联、海宁市文联影视家协会、许村镇科同村委会等承办。


10月16日下午,虽然细雨纷飞,来自全国各地的20多位演员,都如约陆续抵达了现场,参观了徐九斤电影珍藏馆。当地老百姓和影视明星们一起,共飨这场充满乡土气息和人文情怀的视觉盛宴。









晚上7点,“我和大家一起看电影”2021科同之夜第二届九斤乡村电影文化节如期举行,央视著名节目主持人赵宝乐主持开幕式。
现场嘉宾和影视演员们一起,勾起了对经典电影的满满回忆。著名艺术家祝希娟凭借电影《红色娘子军》,荣获第一届百花奖最佳女演员奖、金鸡百花电影节终身成就奖。再现场,已经83岁高龄的祝希娟大家带来了朗诵《春天的故事》;原八一电影制片厂演员剧团团长、国家一级演员刘之冰,参演的《百团大战》至今让人记忆犹新,他在现场为父老乡亲们带来了朗诵《我是共产党员》;优秀影视演员郭光高、京剧表演艺术家章晓申上台表演京剧联唱《智取威虎山》中的经典选段《我们是工农子弟兵》《自己的队伍来到面前》;《海霞》女主角扮演者吴海燕现场演唱了片中的插曲《渔家姑娘在海边》;中国广播艺术团优秀青年演员朱烁燃深情献唱《飞得更高》;著名演员郭凯敏专门为本次文化节创作了诗歌《我们大家的九斤》。




九斤乡村电影文化节开幕式上,中国电影集团公司为徐九斤赠送了流动电影放映场次100场;浙江传媒学院与许村镇进行了创业就业基地和摄制基地签约揭牌。10月17日,许村镇杭海数字新城还举行了“让电影之美照亮共富之路”的电影助推乡村共同富裕主题论坛,聚焦“乡村振兴”,探讨如何通过电影反映乡村巨变、展现乡村新貌。从17日开始,活动组委会还在科同村文化礼堂,连续5天为村民放映红色经典电影。






从1982年起,徐九斤有用两根毛竹,一块白布、一台机器,奔波在田间地头,为9亿农民送上电影这道文化大餐。2005年,他受国家广电总局表彰,被评为“全国农村电影工作先进个人”;2007年,他被文化部评为“电影优秀放映员”;2014年,他作为优秀基层电影工作者,被推荐入选了中国电影界影响力最大的团体——中国电影家协会,每年受邀参加各类电影节。也就在这一年,徐九斤贷款380万元,又把全家人30多年里所有的积蓄全部都拿出来,凑了500万元,置地盖房,历尽千辛万苦,“徐九斤电影珍藏馆”终于落成,旧海报、破杂志、老爷放映机、锈迹斑斑的拷贝箱,近千张他和电影编剧、导演、演员的合影……串起了中国电影在改革开放40年以来的起起伏伏。于是,各大电影节上,他腼腆地走来。短短的红毯,是他近40年风雨历程的缩影。40年来,他下乡放电影走过的路,相当于30次长征。
徐九斤说:“几十年扎根基层的电影放映经历,让我感受到电影在促进乡村文化繁荣、推动乡村振兴中发挥的作用。现在,农村文化生活正在发生改变,我愿意竭尽所能,把温暖送到每一个人的心头。”


(文字:海宁市文联影视家协会 邬海光)
(摄影:张庆中 陈杰 赵建平 曹囯平 阮加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