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桃花里复活》
——怀着沉重心情的悲剧阅读
——郭淑萍诗歌赏析
这首诗的视觉色谱,是黑色。
这首诗的诗意定格,是黑夜。
这首诗的思向和披露,是人间的生存景像,从庙堂到江湖,从欲念到命数。
这首诗的指及,从人群到自身,从肉体到灵魂。
一首短诗,搭造了一个悲剧的舞台,竖起了一柱拷问的刑架,令人惊悚。
我省著名诗人郭淑萍的诗通常情感炽烈,爱恨决绝,赤心剑胆,亦不乏女子多情,痴爱入骨。而这首诗,却将乐调弹奏得如此沉重、慽切、深彻、劲
韧,如同悲啸绝唱,笳拍铙歌。此刻,我们似乎已经淡略了这首诗的出色笔墨和美学架构,而被诗歌的悲剧气氛笼罩,被歌者的悲剧之手擒服。这是一个满怀悲悯的思想者、一个手握诗歌之剑的深邃哲人的警示——
黑夜如此神圣
一碗药,像黑色的圣水
黑夜深沉、宁静、神秘、严肃,足令生命敬畏并且膜拜。黑夜像凤凰涅槃的黑色之火,像万物生生的救赎之所,你必须喝下一碗黑色之药,拯救人间也拯救自我。这两行诗使我们自然而然想起顾城的那两行诗:“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两首诗有异曲同工之妙,异曲同工的思想内核。
接下来,诗人便以黑色的眼睛,实际上是以一种宏大的、穿越历史和时空的哲思,在黑夜的静谧和辽阔中审视社会与人生——
而这夜,星子有落有升
人间有悲有苦
纵然权倾天下,纵然食不果腹
谁也逃不过神的安排
落幕,落叶般归于泥土
像上苍的棋子,黑白皆输
这就是社会和人生,这就是人世间的过去、今天和未来,这就是历史和现实的人类社会存在的自然法则。人间悲喜穷富权势等等,终归落幕如同落叶尘土。这是诗人历史唯物主义的对重大生存之谜的哲学穿视和破解。而这种重大的、无数人昏昏其中的社会存在现象,诗人转而以一句突然而轻的借喻,做了进一步的解构和归结,上述一切的因果竟如此简单——
欲念是一只蜉蝣,朝生暮死
这一切悲剧场态和情节,仅仅发生于并且像绳索一样缠绕于人的肉与灵的“欲念”,而且终归朝生暮死。这是何等悲因,而我们又恰陷其泥淖。这就是诗人哀于并警省于我们之现实。
再下来是诗人对自身生命和灵魂痛苦滴血的拷问,以及自我的挣扎和拯救——
可桃花依然在开,绯红如血
喝下圣水,像喝下混浊的半生
腹中滚烫的河流,且作余生
药来之于草,以草煎之
我来源于尘,以尘裹之
“喝下前半生”,“以腹中滚烫的河流作余生”,一如既往,诗人表达了在思想和情绪上的义无反顾和坚定决绝,这是诗人诗歌的一贯风格,她总在叙述和表意上毫不犹豫的直抵极至,这也正是诗人品行的钢性质色,一个阳刚女性的生命风景。
诗人在诗歌的后半部分因情所至产生出一个奇特的意象之物,这就是有女子悲剧命运色彩的绚丽而易凋的桃花形象。这一形象喊出了自指或者他指的“绯红如血依旧在开”的生命的壮烈,甚至——
倘若黑色太久,黎明太远
请将我埋在桃花里,夜夜复活
这首诗中桃花意象的象征意义显然是颠覆世态与欲念的梦想。桃花是瑰丽的早晨,是希望的春色。诗人可以因此而殉情献身,而美丽凋落。但灵魂不死,在神圣的黑夜可以夜夜复活。
全诗所设定的黑夜的画面及其术语,所营造的特别意境,给我们了巨大的悲剧冲击和震撼效果,我们或许因之悲叹,因之惊醒,因之深思,这便是这首诗的哲性价值。从纯艺术的角度考量,任何艺术作品的悲剧造型都是崇高的和最为感人的,因为它富于英雄魂魄,并且直达了精神的高处和灵魂的深处。
2022.6.20

【作者简介】:唐光中,网名一江春水。中国工艺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陕西省作协会员、陕西省民协专家库成员、汉中市作协、音协、评论家协会会员、汉中市民协第一届副主席,汉台区政协第十一届常委。出版多部散文集,主编或责编10多部文化书刊和大型典籍。




合作单位公众号

三湘文学艺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