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的存在
庞进

有网友问:“龙真的存在吗?”“龙到底是虚构的还是实有的?”
对这类问题,我的回答是:“龙是存在的。龙的存在既是虚的,也是实的。”
虚与实是既对立又统一的一对范畴。实是虚的基础、根据和源泉,没有实,就不会有虚;虚是实的反映、概括和升华,没有虚,实就是原生态的,和人没有关系的,从而也是对人没有意义的。
龙既是虚的又是实的,是虚与实的统一。说它虚,是说它是经过多元容合而虚拟的神物,古今中外,谁也没有见过真正生物意义上的活蹦乱跳的龙。说它实,一是说龙在自然界中有活生生的容合对象,如蛇、鳄、蜥、鱼、鲵、猪、鹿、熊、牛、马,和雷电、云、虹、龙卷风、星宿,以及树木花草、山脉河流等等;二是说还有人造的作为文物、艺术品、标志物的龙,如考古发现的石龙、陶龙、玉龙、铜龙,以及今天到处可见的各种材质的雕龙、塑龙、绣龙、画龙、写龙等等。这些容合对象和人造的作为文物、艺术品、标志物的龙,可都是实实在在的,可视可见的,甚至是可触可摸的。因此,史书上记述的、民间传说的、人类的肉眼能看到的所谓“龙”,都不过是在自然界中显形的,被人作为龙的容合对象的蛇、鳄、蜥、鱼、鲵、猪、鹿、熊、牛、马等动物,和雷电、云、虹、龙卷风、星宿等天象,或人类按想象和意会所创造的作为文物、艺术品、标志物的“龙”而已。
显然,有了那些容合对象之实,才有了神物之虚;有了神物之虚,才有了文物、艺术品、标志物之实。神物之虚,反映、体现、凝炼、升华着容合对象之实;文物、艺术品、标志物之实,又反映、体现、承载、外化着神物之虚。这是一个逻辑的辩证的创造过程。这个过程是滚动发展的,不断升华的。一代一代的龙都既是实的,又是虚的,是虚实相生、以虚显实、以实示虚的。
关于龙的虚与实,还可以思考得再深广一些:相比于浩渺无限的宇宙,人类只是极其微小的一个有限。我把人类之外的无限,抽象、概括地称为“宇宙力”。认为宇宙力是宇宙所有能量的综合,是世界本原、世象总根、究极存在、最高的形而上;宇宙力自本自根,化演万物;宇宙力具有非人格化、非伦理性的特点,自主自行,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类可以不断地感悟、认知宇宙力,一定范围、一定程度地利用宇宙力,却永远不能掌控宇宙力。宇宙力具有本原性、究极性、超越性、自主性和永恒性。
那么,生活在新石器时代的中华先民,在生产、生活中,感悟到了宇宙力的存在,他们以原始的具有模糊性特征的思维认知宇宙力,将宇宙力神圣、神奇、神物化,并将这样的神化以多元容合的、形象化的方式发明、展现出来,这便是龙。于是,龙就成为宇宙力的一个代表、一种载体,是无限的宇宙力与有限的人类之间的一个中介。
从这个视域来看,龙就是实有的,只是作为宇宙力的代表和载体,人类的肉眼看不见而已,就像看不见宇宙中存在的作为宇宙力重要组成部分的暗物质、暗物力那样。那么,在容合多种动物和天象的基础上发明、展现的龙,就可以理解为中华先民对宇宙力(尤其是宇宙力中的暗物力)、对宇宙力(尤其是暗物力)与人类(尤其是中华民族)之关系的感悟、认知、神化。也就是说,中华先民发明、展现的龙,其实是对那种能够作为宇宙力的代表和载体、能够承担无限的宇宙力和有限的人类之间中介的神秘力量(暗物力)的显明化和形象化,通俗地说,就是用看得见的,表达、展示看不见的。
基于上述认识,我对龙的定义和定位就是:
龙是中国人对自然界中的蛇、鳄、蜥、鱼、鲵、猪、鹿、熊、牛、马等动物,和雷电、云、虹、龙卷风、星宿等天象,经过多元容合而发明、展现的,具备长身,大口,大多有头、有角、有足、有鳞、有尾等形象特征,具有喜水、好飞、通天、善变、显灵、征瑞、示威等品性,和容合、福生、谐天、奋进等精神蕴涵的神物,其本质是中国人对宇宙力的感悟、认知、神化。经过至少八千年甚至上万年的演进和升华,龙已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文化标志、信仰载体和情感纽带,海内外华人大都认同自己是人文意义上的“龙的传人”。
(容合:兼容、包容、综合、化合的概称)
(2022年6月19日。图片采自网络)
作者简介:庞进 龙凤国际联合会主席、中华龙文化协会名誉主席、中华龙凤文化研究中心主任、西安中华龙凤文化研究院院长、西安日报社高级编辑。先后求学于陕西师范大学和西北大学,哲学学士、文学硕士。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作家协会理事,陕西省社会科学院特约研究员,中华龙凤文化网(www.loongfeng.org)主编,加拿大西安大略出版社副总编辑。1979年开始从事文学创作和文化研究,至今已发表各类作品逾千万字,出版《创造论》《中国龙文化》《中国凤文化》《中国祥瑞》《灵树婆娑》《龙情凤韵》等著作三十多种,获首届中国冰心散文奖、首届陕西民间文艺山花奖、全球华文母爱主题散文大赛奖、西安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等奖项八十多次。有“龙文化当代十杰”之誉。微信号: pang_j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