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城晨话(三十六)
每天早晨醒来第一时间想在济南说的话
杨延斌
脆瓜记忆
脆瓜,顾名思义就是脆,味道有点像黄瓜的性质,要是咬它一口,别人挺远就能嗅到一股清香味道。这种脆瓜和黄瓜下来的时间差不多,好像在麦收前就下来了。在儿少的记忆中,老家都是人工连根拔麦子,那时的脆瓜也不值钱,一毛钱能买一大堆,家家都把脆瓜带到麦地,既解馋又解渴。正因为脆瓜能抢先下来,人们才肯尝它的鲜。一旦这个瓜那个瓜都下来,你就是把脆瓜白送人家吃,人们再也不稀罕吃它了。
估计说到脆瓜,年轻人已经不知为何物了,因为这种不算好吃的老瓜品种,不知在何年何月悄莫声息地消失了。和脆瓜一起消失的瓜类,还有臊瓜菜瓜。菜瓜因为是炒菜吃的而得名,长得比西葫芦细,长短和西葫芦差不多,满身长着绿道道,让人看着感觉挺顺眼。臊瓜是拌凉菜吃的,所以叫臊瓜,是因为它生来就有一股子略带酸臊的味道,拌凉菜时不用加醋,那种天然的酸味儿就能替代醋酸并感觉挺顺口。臊瓜长得长长的,粗细像长茄子。
那种叫脆瓜的瓜,长得有两种形状,一种是圆圆扁扁的模样,个头嘛,像二两重的馒头那么大,颜色呢,有点儿青白色。如果摘晚了让它熟透了,瓜身也就变成纯白了。另一种脆瓜是长形的,颜色也是青白,个头好似香瓜那么大,一个就有一斤多重。两种脆瓜的味道没啥两样,都是清香,脆而略甜。脆瓜要是熟透变白了,咬一口就没有脆瓜的感觉了,但熟大劲儿的脆瓜,也能吃出绵绵的甜味儿。一般情况下,熟透了的脆瓜会被留作瓜种。
对脆瓜的印象是在平原老家水务街留下的,但我已经有五十多年没再见过脆瓜了。虽然他不算个好吃的瓜种,但毕竟也是儿时的一种记忆。说不上美好,但关于脆瓜的印象确实很深刻。因为有关于脆瓜的故事。

关于脆瓜留下的深刻印象,发生在1965年夏天,那年我九岁。记忆中,外村人要进水务街赶集,首先得上一个大坡,水务街人叫大涯子。水务街的集逢五排十,那个时候家家都穷,我家更穷,天天最大的想头就是想办法找到吃的把瘪肚子填起来。每到赶集我就起大早,实指望能在集上捡到点儿吃的,或者看到外村来卖吃的东西的人推着车子上涯子费劲儿,就看似行善做好事儿上前帮着推或拉,心里指望的是能哄人家高兴,人家就夸我这个孩子懂事,说不定就会塞给我一块饼子或者一个瓜。说起这事儿我得打个比方,比如那时候集上有耍猴的,猴子被耍一阵子,主人就给它点儿吃的,猴子明白只有被耍才能有吃的。我那个时候(我属猴)就像只猴子,每到赶集的早晨,几乎一集不落地守在大涯子旁。
那年夏天一个早晨,一个邓庄爷们推着两大筐脆瓜上到大涯子半腰,好像身子一晃就连人带推车子倒在大涯子上,两筐圆圆的脆瓜散落一大片,顺着坡咕咕噜噜滚下大涯子。按现在人的说法,那个卖瓜的人可能是瞬间晕厥,等他一骨碌站起来,也只能眼看着他的脆瓜滚下涯子,急得直捶胸跺脚。我眼见他扶起推车赶下涯子。
我跑到涯下,帮那个人一个一个地往筐里捡脆瓜。那个爷们只管闷头捡瓜不说话,我也不敢看他更不敢说话。那个时候,在大涯子北侧住着杨家几户人家,一到赶集,他们就蹲在大涯子边上看赶集人上下大涯子。他们都看到了脆瓜滚下大涯子,看样子也想帮着捡起来,但他们的大房子是在大涯子旁,房后是立陡立陡的几米高峭壁,得绕个远才能下到大涯子。我眼看着有四五个人小跑着绕到大涯子下,急急忙忙帮那个人捡脆瓜。人手一多,不一会儿就捡完了。这期间我没听有人说话。帮忙的几个人起身就走,也没听卖瓜的人说声感谢的话。但我见卖瓜的人只管使劲儿勒他绑筐的绳子,他见帮忙的人走出十几步,才像想起什么似地闷声闷气说一句:“水务街的,拿几个瓜走!”那几个人像没听见,连头也没回。
卖瓜的人可能因为我是个孩子,就摸一下我的头说:“小子,脱下褂子,能拿多少就拿多少。拿吧!”我真的脱下褂子往地下一铺,但不是在筐里拿他的脆瓜,而是捡起地下摔碎了的脆瓜。记得那个人笑笑对我说:“小子啊,俺是邓庄的,哪个集都来,等甜瓜下来,你管够吃!”有了这个情节,我此生对脆瓜就念念不忘了。
儿时留在记忆的大涯子坡度大大的,也是我对家乡水务街的重要印记,可是2021年10月1日那天我回到水务街,却见那个大涯子已经平了……
2022年6月17日于济南

作者简介:杨延斌,笔名水务。济南市作家协会会员,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

《大家风范文库·散文十六家》(第二季)
《大家风范文库·诗词十六家》(第一季)
征 稿
各位文友,《大家风范文库·散文十六家》第一季《璞玉集》,已经正式出版发行,共入编包括著名军旅作家苗长水将军在内的十六位作家,著名作家、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张炜先生题写书名。
为应对书号价格越来越高涨,作者出版不易的局面,给各位作家、作者提供轻松出版的机会,搭建好对外交流平台,《都市头条·济南头条》、《极光文艺》,联合山东一城秋色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与国家正式出版社紧密合作,拟分别编辑出版:
《大家风范文库·散文十六家》(第二季),本季收录16位作家的散文作品,每人20个页码。
《大家风范文库·诗词十六家》(第一季),本季收录16位诗人、诗词家的诗词作品,每人20个页码。
每位作者配清晰的照片一张并附200字左右的作者简介。作品不涉及敏感难以出版的题材,所投作品自己按重要程度先后排列,便于编辑取舍。
由国家正规出版社单书号正式出版,并附图书光盘一张,每人费用3000元,《大家风范文库·散文十六家》(第二季)、《大家风范文库·诗词十六家》(第一季)出版后,每位入编作者获样书100册,并参加有著名作家、评论家及相关媒体参加的新书发布会、座谈会,图书将捐赠国家、省、市图书馆和相关大学图书馆收藏,入编者还可成为《都市头条》、《极光文艺》签约作家或者专栏作家,并可在《都市头条》开设专栏或专题,择优在《极光文艺》纸刊或其他纸刊推荐发表作品,还可以介绍加入山东省写作学会等。
欢迎各位作家联系入编。如有出版书籍的文友可单独联系,丛书及独立书号均可,全国多家出版社常年紧密合作。

艺术热线:
山东一城秋色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大家风范文库·诗词十六家》
《大家风范文库·散文十六家》
征稿进行中
13325115197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