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济南二中情怀
(鲁安故乡济南忆旧系列之八十四)
文:鲁安(初十九级六班, 五班)
图:莲君
离开母校济南二中,远赴中国人民解放军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屯垦戍边, 到现在, 已经整整五十二年了, 而今年的金秋十月, 又时逢母校百年华诞.

(图1, 一九六七年的济南二中校门, 玉海学长站在老校门口前, 学长玉海提供)
百年杏坛, 桃李芬芳, 一代代的莘莘学子, 从济南二中初高中毕业生, 一批又一批走出位于正绝寺街老校和清河新校址学校的大門门。
我真是羨慕他们啊。

(图2, 济南二中新校, 照片源于济南二中校庆照片, 特此致谢)
其中缘由, 有興趣的讀友可以參考魯安故乡忆旧系列《济南二中忆旧》一文, (2020) (刊於济南头条, 谢谢都市头条, 易網, 腾讯, ,人人焦點, 美篇, 微信, 魯安公眾號等眾媒體的轉發)
我們這批共和國的同齡人, 在歷史上, 可以说是非常特殊的一代. 不能說是“空前”吧, 我們期待的卻是 “絕後”.
我是“老三屆”, 又是“新三屆”; 從 “工農兵學員”, 到首屆中國科學院“研究生”; 有 “土插隊”過程, 又有“洋插隊”的經歷. 不僅如此, 無論大學求知和做助教, 就四年時間; 即使碩博連讀, 也僅六年; 从接受“再教育”, 還是到 “年輕知識化”, 严格說起來, 我在各地求學的時間, 在校園學習待的時間最長的, 還是在濟南二中. 即使在山醫附小上小學, 也不過只有六年時間.

(圖3, 濟南二中十九級五班部分同窗合影, 左起曹代英, 劉淑梅, 王樹林, 周學琴, 周永新, 照片源於作者濟南憶舊文章)
我就是在那個特殊時期, 和濟南二中多數同窗一樣, 成為這一隊伍中的一員, 又由於經歷更為奇特, 所以對濟南二中的情懷, 又格外的不同, 有感恩, 有失望, 有對人性好恶的思索, 有友情也有失落, 只能說, 那是一种错复综杂的滋味, 所以一想到二中, 自然有一種別樣心緒在心頭,五味杂陈.
在濟南二中初一的時候, 我曾是三刀杠, 後來任射击隊隊長職務, 代表二中, 獲得過不少獎項; 學習成績一直名列前茅, 還任過班長. 記得一九六六年“小麦覆垄黄”之际, 我們畢業考試已經考過了, 名列前茅, 三門主課成績190多分. 而突如其來的一場暴风雨, 成為“黑九類”, 站在板凳上被批斗。

(圖4, 二中射击隊隊員徐剛, 老學長玉海提供)
從1963年到1970年離開, 滿打滿算, 我在濟南二中, 整整七年時間, 占了八個年頭, 學了初中的全部知識, 後來, “串”過“聯”, 學過工, 支過農, 军過訓, 而實際上, 七年却只是初中畢業的水準.
從13歲到20歲, 七年的初中生活和八個年頭的經歷, 加上正是年輕人思維定型和記憶最好的階段, 這讓我對二中有著更多的情懷和感恩, 當然也有著深深地悲嘆和遺憾.
甚至連張集體畢業照都沒有.

(歲寒三友的24級3班同學送她赴內蒙古建設兵團,前排田廣連, 紀紅, 後排張梅琴, 歲寒三友, 王玉蘭, 歲寒三友提供)
我們的同窗, 離開學校的時間也不一致, 有的去了工廠, 有的插隊到了農村, 還有的去了兵團, 也有繼續上學的, 如各類技術學校, 大家同窗七八載, 連說聲“再見”的機會都沒有, 更別說跟恩師道別.
真正說聲“再見”, 已經是相隔四十多年以後的事了, 而且是在微信的老校友群裡.
在這次疫情之前, 在初十九級五班高傑, 劉淑梅,周學琴,朱秀強等同窗的熱心積極努力下, 拜高科技之賜, 網遠無涯, 我們建立了十九年級老校友群, 大家才得以在網上, 以“文圖重逢”“再次相見”,實在是很不容易.
而很多的恩師, 卻也無法“再”次相“見”, 如學高八斗的宋家庚國文老師, 知识渊博的趙芝訓歷史老師, 說話細聲細語的生物老師, 嚴銓同學的母親汪老師, 以一臉严肃卻愛生如子的教導主任李樹源老師, 講起故園名勝古蹟如数家珍的楊芳齋地理老師, 聲音高亢的鄭霄漢音樂老師, 青春活力充沛的劉學慧物理老師, 現代夫子孔繁金英語老師, 李奇瑞老師, 講課從不拖時溫文爾雅的楊叢憲幾何老師, 玩籃球出神入化的賈藝田體育老師, 長跑健將滿就滿老師, 連從勸場到二中上班,都是一路小跑……, 等等.

(圖6, 濟南二中老三屆籃球隊1968年老照片, 其中右二排第一位為好友劉南, 他也是二中射擊隊的主力隊員, 照片中二排中為賈老師, 還有王新力, 蘇魁英, 金永昌等, 老學長玉海提供)
據文熙同桌提供的準確資料, 我們初一的英文老師, 是卞祖英老師, 初二是孔繁金老師, 初三是邱為誼老師, 我們這一年級, 好像還有三個班學的是俄語, 真的感謝三位英文老師的啟蒙教育, 為本人今後的古生物研究生涯, 奔赴英倫三島, 打下了堅實的英文基礎.
別夢依稀啊.

(圖 7濟南二中新生錄取發榜, 蓮君繪圖)
我是一九六三年從山東醫學院附設小學考入濟南二中的. 記得这一年秋季進入二中的學生特別多, 故初十九年級分了七個班, 我們的班主任是剛剛從曲阜師範大學畢業的教中文的甘維城老師, 和他同時從曲阜師院分到濟南二中的, 還有李景寬老師, 教數學. 根據我依稀模糊的記憶,並得到傑兄的證實, 初一之後, 似乎同級的五班只剩下20多位學生无法形成正常班级, 原來五班的同學,就分別分配到了六班和七班, 這樣六班和七班, 就順位成為新五班和新六班, 七班的编制便消失了. 我入校時為六班, 高傑學兄就是從原來的五班進入六班的, 原五班陸民華班長亦是. 這一記憶得到了當時從五班轉入六班朱秀強同學的證實, “刚上初二時, 我從五班分到了六班, 五班班長是陸民華”. 陸民華班長, 其父是著名的二中國文老師, 陸子操老先生, 家住在附近的三和街一座深宅大院裡, 陸老先生常常身著長袍, 很有民國老先生的風範兒.
這樣, 我們很多入校時的原十九級六班的同學, 和部分五班的同學一起, 成為新十九級五班的同窗.

(圖8濟南二中十九級五班學友高傑和同窗合影, 為李新民, 魏新民, 後排高傑和張昌亮, 源於作者濟南二中憶舊文章)
我們初十九級五班部分同學建立了微信群, 大家共同努力回憶, 把濟南二中十九級五班同窗的最後名單,按照姓氏的漢語拼音順序, 排列出來, 希望沒有遺漏, 現在名列於後, 提供校友和二中校史籌備委員會參考.
山東濟南二中初十九級五班全體同學芳名錄
(2020年9 月25日) (根據姓氏漢語拼音字母順序排列)
安鋼, 白文熙, 曹代英, 崔新明, 董玲, 高東博, 高傑, 葛寶來, 韓貴庸, 黃蘭珍, 何鑫銘, 晉葆良, 陸民華, 盧福忠, 路雯, 李新民, 劉昌穎, 劉金環, 劉鳳美, 劉淑梅, 劉自榮, 欒挺, 呂學敏, 馬雲漢, 梅大鵬, 單文華, 盛桂芝, 蘇繼榮, 陶家侃, 王庚, 王淑民, 王樹林, 王雲娜, 隗壽蘭, 魏新民, 嚴銓, 楊延徵, 楊玉琴, 姚玉珍, 葉長安, 席慶芝, 徐伯英, 臧樹侃, 趙承福(魯安), 趙強, 趙興武, 張昌亮, 張磊, 張慶仁, 張新華, 周佩珠(周永新), 周學琴, 朱秀強, 朱小萍
(共計54名同學)(名單如有錯誤, 由作者負責, 失敬之處深表歉意)
在我們班上, 有一位老红军济南二中校長的女兒, 徐伯英, 她很低調, 從不张扬. 記得徐校長的家住在二中后門不太遠的二中职工宿舍, 好像英語老師孔繁金老師也住在同一座大院裡.

(圖9十九級五班同窗臧樹侃1967年於濟南二中教學大樓前的講台前, 那時稱為“民主台”, 很多場大辯論和批鬥會在這裡進行, 照片由老學長玉海提供)
當時的校長徐平石老先生, 是從部隊轉業, 來到二中擔任校長職務的, 穿著黃色的將校呢子服裝, 話很少, 人很平和, 沒有架子. 很容易接近. 濟南二中書記呢, 名字一下子就記住了, 至今难忘, 俩字, 貴姓董大名策, 我從心裡默默地說, “嗨, 真好”. “是位懂政策的書記”, 您瞧, 是否一下子就記住了呢?
(圖10 濟南二中一九六五年初十八級二班畢業合影, 第二排右六為校長徐平石, 右五為教務主任李樹源老師, 和很多熟悉的老師, 照片源於作者濟南憶舊系列作品)
一九六三年的校長書記辦公室, 位於學校兩層灰色小楼东侧的平房裡. 現在回憶起來, 建於民國初年的濟南二中整體的設計和布局很有點兒意思. 平房前面是一片不太大, 但很有韻味的小花園, 虽不大, 確是開滿了各色的小花, 萬紫千紅, 千姿百態, 競相爭豔.

(圖11, 濟南市中學運動會二中13級一班運動員合影於1958年, 中間排右一为老學長尚鐵君, 照片由老學長尚老師提供, 謝謝)
在這片小花園, 再往西一點兒, 一片空闊的場地上, 矗立著一組體育鍛鍊用品, 記憶中有皮繩吊環, 金屬爬竿和軟繩梯, 還有鞦韆. 我們常常在上課前後, 來到這裡, 爬爬繩梯, 攀攀爬桿, 女同學多是在這裡悠閒的蕩蕩鞦韆, 是否這樣的課外活動, 更別有風味呢?
當時我就想, 在恩師的教導下, 我們的學習一步一個台階, 正如爬繩梯, 攀爬竿; 而學有所長, 學到了知識, 游到了知識的海洋, 掌握自如, 宛如蕩蕩鞦韆, 握吊環而飛翔, 又是多麼的愜意舒暢. 我們的人生道路, 濟南二中就是起點, 我們不就是花園裡萬紫千紅的那一朵朵的小花朵嗎?

(圖 12 在濟南二中讀報亭旁合影, 注意右側的石階樓梯就是那座稱為“準備室”的小灰樓, 老學長玉海提供)
體育器械南側是一排低矮的小平房, 不過, 別看房子低矮狹小, 能量確是不小, 濟南二中的教導處, 閱覽室, 教研室, 化育的領導中樞就位於這排房子的中部, 李樹源教導主任就在那辦公; 而團委書記彭興沛辦公室的一間小房, 在最東頭靠近公廁的地方, 而彭老師的辦公室呢, 還有半間, 是濟南二中射擊隊放置槍彈的武器庫.
這組體育器械, 往北面對的, 正是一座灰色的小洋樓, 當時都稱這棟二層小樓為“準備室”.

(圖13, 學友照於濟南二中老校準備室樓前, 可以看出這棟小樓前樹木茂盛, 鬱鬱蔥蔥, 照片由老學長玉海提供)
這所灰色的小樓, 木板地, 下石上磚, 青色的石頭樓; 樓上是單身教師集體宿舍, 二中的廣播站, 就在二樓西端的一間小房子裡. 樓下是小會議室, 雖說名小, 面積卻是蠻寬敞的, 這個會議室, 是教師們的活動天地, 舉辦各種講座和相互交流的場所, 位於我們濟南二中的中心, 風水何等之好.
不過, 記得那時的四清運動和一場暴風雨的來臨, 就是在小灰樓拉開序幕的. 應該是一九六五年的多事之秋.
冥冥中, 似乎就知道了這棟小樓 “準備室”名稱的緣由.
先是工宣隊, 然後是軍宣隊.
這棟小灰樓的後面, 就是我們這些莘莘學子最心愛的圖書館, 圖書館的西山牆, 正好位於面對大操場的中心位置, 這裡矗立著高高的大台子, 每天的課間操時間, 喇叭一響, 音樂一起, 我們就從教室裡跑出來, 根據不同年级, 有序站成兩排, 聽著音樂, 看著檯子上的體育老師, 跟著音樂節奏, 做起了廣播體操, 也稱為課間操.
不過在課間操上結束之後, 這裡也是領導們, 教務主任講話的地方, 他們的講話時間都很短, 沒有長篇大論的一二三四, 簡短明瞭.
李樹源教導主任的每次講話都很短, 但很有力道, 可以過耳不忘.

(圖14, 李樹源老師的書法作品, 李教導主任, 泰安人, 照片由學友興馳俊彩提供, 特此感謝)
大操場北側, 就是二中建於民國時期的大礼堂, 我們很多地演出, 大型的活動, 就是在那裡舉行的. 而大禮堂的西側, 有一個存放打掃衛生工具的儲藏室, 看管發放工具的負責人, 是一位高高瘦瘦的老人家, 據說曾經也是名師, 姓劉, 劉老師話語不多, 對我們這些孩子們甚是親切.

(圖15 同窗高傑學友的藝術作品, 源於作者故鄉憶舊系列文章)
曾經負責二中九十年校慶的校史辦負責人徐鳳華老師, 快人快語, 極為熱心, 很為別人著想, 一直問我, 有什麼困惑和問題, 一定盡可能回覆解答. 我很想知道,這位看管工具的老師姓何名誰, 她經過請教學校的老同事, 並查閱了相關資料, 告訴我, 這位慈祥面善的長者, 曾經是濟南二中教語文的劉席珍老師, 受到過很不公平的待遇, 被送到過農村, 後來经千辛萬苦又回到濟南二中, 不過再沒有機會登上講台, 一直從事倉庫保管工作, 直到辭世.
果不其然, 一位頗具風度的謙謙君子, 即使看倉庫, 也是一位有学问的人.

(圖16 濟南二中老校區內大禮堂會面, 拍攝於1950年代, 莘莘學子帶著恩師的重託畢業, 從這裡走向世界上的四面八方. 照片源於網路文章, 特此致謝)
濟南二中的歷史, 和人才的培育成长, 与這裡的人文環境地理位置, 造就的一批又一批的教師楷模很有关系. 这些恩师, 他們標為人師, 行為典範, 留下很多刻骨铭心的故事, 在恩師的精心撫育之下, 濟南二中百年樹人. 我們不妨回過頭來, 看看二中的老校長姜守遷先生和由他書寫的校牌, 以及我在二中七年多, 一直是我的班主任, 恩師甘維城先生(後來的母校繼任校長), 以及草書大家陶冶我老師的故事吧.
畢竟,物有本末, 事有終始啊.
(下文待续, 敬請期待)

(結束圖:泉城四大泉系組合圖, 濟南二中老校舊址, 位於正覺寺街, 距天下第一泉趵突泉最近, 與黑虎泉, 珍珠泉和五龍潭距離也不算太遠, 甘甜的泉水養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二中人, 感謝老鄰好友偉兄的照片和編輯 )
2022-6-10 初稿, 得到同窗好友高傑, 周學琴, 劉淑梅, 白文熙,朱秀強, 徐伯英, 歲寒三友等的修改建議, 非常感謝學長秦玉海百忙中提供珍貴的歷史照片, 謝謝偉兄, 五龍潭兄閱讀指正. 6-11 根據同窗建議和補充修改. 感謝玉海和老校友提供照片, 6-12定稿於加大爾灣分校校園, 並對濟南二中校長助理, 二中校慶活動校友會負責人楊文盛老師表示衷心感謝. 時記.

《大家风范文库·散文十六家》(第二季)
《大家风范文库·诗词十六家》(第一季)
征 稿
各位文友,《大家风范文库·散文十六家》第一季《璞玉集》,已经正式出版发行,共入编包括著名军旅作家苗长水将军在内的十六位作家,著名作家、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张炜先生题写书名。
为应对书号价格越来越高涨,作者出版不易的局面,给各位作家、作者提供轻松出版的机会,搭建好对外交流平台,《都市头条·济南头条》、《极光文艺》,联合山东一城秋色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与国家正式出版社紧密合作,拟分别编辑出版:
《大家风范文库·散文十六家》(第二季),本季收录16位作家的散文作品,每人20个页码。
《大家风范文库·诗词十六家》(第一季),本季收录16位诗人、诗词家的诗词作品,每人20个页码。
每位作者配清晰的照片一张并附200字左右的作者简介。作品不涉及敏感难以出版的题材,所投作品自己按重要程度先后排列,便于编辑取舍。
由国家正规出版社单书号正式出版,并附图书光盘一张,每人费用3000元,《大家风范文库·散文十六家》(第二季)、《大家风范文库·诗词十六家》(第一季)出版后,每位入编作者获样书100册,并参加有著名作家、评论家及相关媒体参加的新书发布会、座谈会,图书将捐赠国家、省、市图书馆和相关大学图书馆收藏,入编者还可成为《都市头条》、《极光文艺》签约作家或者专栏作家,并可在《都市头条》开设专栏或专题,择优在《极光文艺》纸刊或其他纸刊推荐发表作品,还可以介绍加入山东省写作学会等。
欢迎各位作家联系入编。如有出版书籍的文友可单独联系,丛书及独立书号均可,全国多家出版社常年紧密合作。

艺术热线:
山东一城秋色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大家风范文库·诗词十六家》
《大家风范文库·散文十六家》
征稿进行中
13325115197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