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优秀的人身上,总会不经意折射诱人的光彩,他(她)们不仅吸引向上的人们,同时也吸引着一切有着鉴赏能力的哲人智者。这就象美丽的风景,它的存在不是为了一座山,一片旷野,而是为了整个自然,是为了点缀这美丽的世界,是为了让更多的人去欣赏、去品味、去陶醉其间。
东至县大渡口中学女教师就是这样的人,她们以赞赏的眼光看人,收获的同样是善意与赞赏。她们心中有朝霞、露珠和常年盛开的花朵,从不吝啬对更加优秀者的掌声;而这往往在未来某个时刻,她们不经意间收获别人生命赞美的回声。
大渡口中学女教师——枝枝红梅俏江南
建功新时代,巾帼不谦让
安徽省东至县大渡口中学 胡久香
不必说滚滚扬子江,渐染着一所钟灵毓秀的学校的灵气,不必说悠悠升金湖,抒写着弦歌不辍的新篇章;也不必说代代渡中人踔厉奋发,笃行不怠,不负教育不负人民的荣光;单说那枝枝红梅俏江南的情景,就足以让人动容,足以让人振奋。渡中巾帼建功新时代,向来当仁不让。她们以梦为马,以书为翼;以仁者之心为底色,以匠人之心为底气;以为祖国育人为目标,以为人民育才为志向;有“不畏浮云遮望眼”的骨气,有“只留清气满乾坤”的傲气。满腔热忱,一片丹心,遨游在无垠书海里,奋斗在三尺讲台上,无怨无悔!
你们有一年带五个毕业班的女教师吗?我们渡中有!你们有工作几十年仍读书不辍、坚持笔耕的女教师吗?我们渡中有!你们有长期资助学生而毫不声张的女教师吗?我们渡中有……如果把渡中比作一座花园,那我们渡中女教师就是那枝枝俏江南的红梅,让我把镜头对准她们,来欣赏一下这些平凡女教师的动人光辉吧。
学校需要我当先 千斤重担压柔肩
“凤凰鸣矣,于彼高岗。梧桐生矣,于彼朝阳。”种好了梧桐,凤凰就会在这里安家落户。我校打造了一支业务过硬的文科教师队伍,吸引了许多学生学文科,又摘了一次对于市级示范高中来说难于上青天的市级“文科状元”的桂冠,2009年,我校迎来文科辉煌时期,高三共八个班,居然有五个文科班,含一个文科补习班。五个文科班的地理教学任务由两个女教师担纲。同时她们还任教高一高二年级的课程,一周的教学任务十分繁重,谁知突来一纸调令,其中一名女教师要调走。原来这位女教师是一位军嫂,不久前丈夫晋升团级干部,因工作需要,她就随军了。
临阵换将乃兵家大忌,何况我校无“将”可换。领导召开紧急会议,商量应对之策。去别的学校借调吧,远水解不了近渴;聘用已退休的教师吧,他已年近古稀,且多年未拿粉笔……思来想去,领导试探着和另一位教地理的女教师商量,谁知这位女教师一口应承,并说:总不能让高三学生地理课停了吧,高三啦,学生不能等,课也不能停。学校需要,学生需要,我不行也得顶上去。于是创下了我校一人带五个毕业班的记录,至今无人打破!
“学生需要,不行也得顶上去!”多么朴素的话语,多么有责任的担当,多么赤诚的育人之心。五个毕业班,千斤重担压柔肩,有时一天七八节课,下课后双腿发软,回家后懒得说话,当时她还有一对双胞胎女儿在读初中,有时只好用表情和她们交流,用纸条和孩子谈心……由于她的“顶住”,那年高考,我校文科再创佳绩。
事情到此还没有结束,她还为学校做长远打算,决心打造一支业务过硬、精诚团结的渡中地理教师队伍。
“你地理教得不错,到我们渡中来吧,我们渡中待遇好,环境好,工作氛围好……”她把渡中夸成了一枝花,正在她大展口才时,那位地理老师指着在座的一位说:“这是我们学校校长。”她顿了一下,涨红了脸,笑着端起酒杯向那位校长敬酒,边说:你们学校也不错哟,有这样优秀的教师和有气度的校长!
她就这样,一有机会就招揽人才,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她的带领和影响下,我校地理教研组荣获县级“巾帼文明岗”称号。她们组也成了我校最年轻的教研组,也是最和谐、最富青春气息的教研组,她们组成员之间的称呼都是“小苗”“丽姐”“大娟”等,真正做到相敬相助,快乐教书,享受工作。她就是我校一枝美丽的梅!
衣带渐宽终不悔 书润匠心立杏坛
“在满地都是六便士的街上,他却抬头看见了月亮”毛姆在《月亮与六便士》中写道。在“笑成鹅叫”的短视频充斥我们生活时,在世上最远的距离变成了我在你面前,你却在看手机时,她却始终与书为伴。上学时,她喜欢读书,经常扎在图书馆里,畅游书海,如饥似渴的从国内外名著汲取营养,如遇甘霖般从经史文哲中借来底蕴。功夫不负有心人,一站上讲台,她读的书的功效就完全显现出来了,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博学多识,游刃有余;居高临下,高屋建瓴。她眼中有光,脚下有力,腹中有书,身上散发着迷人书香气息,这样的教师怎不受学生欢迎,不受学校重视?。我校“尖刀班”的重任就粘在她肩上,她也从来不让学校和学生失望。她多次被评为县级优秀教师,市级领导和县长教师节到我校视察时,还特意接见了她。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她参加工作后,仍然喜欢买书,喜欢读书,读的书也越来越杂,教育方面的,养生方面的,逻辑推理方面的……先前,别人上街喜欢逛商场,她喜欢逛书店;后来,别人喜欢逛淘宝、唯品会,她喜欢逛当当,亚马逊;再后来,别人整天捧着手机刷朋友圈、短视频,她戴着耳机听喜马拉雅和微信听书……她读过的书,听过的文,都转化为她教书育人的能量,书润匠心立杏坛,春风化雨细无声。
“白发戴花君莫笑,岁月从不败美人。若有诗书藏在心,撷来芳华成至真。”书香伴随着她,历久弥香。有一次我模仿主持人采访她,问:读书和教书哪个更重要?她答:读书育人两相宜。我又问:当了这么多年老师,后悔吗?如果有来生,还会当老师吗?她说: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书消得人憔悴,何况我还是衣带渐紧?……她不仅喜欢读书,喜欢教书,还时常写写文章,她的《早生华发》在《东至教育》上发表,《慈母手书》等文章在《皖江文学》上刊登,《读书育人两相宜》在省级读书征文比赛中荣获一等奖……读书会开花,读书也会结果。书润的她,芳菲菲其弥章!她是我校一枝饱含书香的梅!
善意潺潺润学子 丹心一片育新苗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妈妈,我们班上有个同学交不起学费,他没有父母,只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他好可怜呀!”女儿回家和妈妈聊起班上的事。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她听后立即和女儿班主任联系要替那位学生交学费,还保证负责他高中的生活费。后来学校免了那个学生的学费,而她每月给那个学生生活费,不时还把那学生接到家里,烧一桌好吃的饭菜,让他感受妈妈般温暖,感受家的味道。直到这学生考起大学,她还在资助他。
心存善良的人,她的言语、她的举动会像绵绵春雨般润物细无声,会像柔柔的春风般温暖人心。她带的一届又一届的学生,只要家庭困难的,她都主动关心。有个学生一周生活费只有十几元,有次放学她看见这位学生在啃馒头,便聊了几句,然后心疼不已,说:你正在长身体,需要营养,光啃馒头怎么行?我每周给你增加几十元,买点营养的东西吃吃。这个学生自尊心比较强,坚决不接受。后来她每周买一箱子牛奶,放在学校门卫室那里,让这个学生自己去拿,一直到这学生毕业。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她的善意,她的体贴,她的关心,让学生自然而然地聚集在她周围,有不开心的事,学生找她聊,有高兴的事,学生也与她分享。学习的烦恼,与同学的争吵,成长的困惑,前进路上的阻碍……也都乐意和她说,她也都全力排忧解难。
她是我校一枝多情的梅。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我校这些俏丽的梅花依然绽放在杏坛上,点染着教育的花园,也点燃着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