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雨如注,头戴斗笠、身穿迷彩防水衣、脚穿雨靴的金卓满在田埂走来走去,看着受淹的农田,他不慌不忙地调度3台抽水机到这边抽水。听着抽水机水泵的声音,他爽朗地说:“这几天的暴雨导致部分河流水位暴涨、河水倒灌,造成农田短时积涝现象。好在合作社20多台抽水机马力全开,农田的积水才很快排出,影响不算很大。”
金卓满是汕头澄海区金佳顺生态种养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他当过武警,也在澄海区机关事务管理局工作过,还做过玩具批发生意,尝试过电商营销……2015年,他在机缘巧合之下步入农业领域,之后就“一发不可收拾”,在农业种养这条道路上迈出了更坚实的步伐。
汕头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提出,开展农村承包地流转奖补,力争全市农村承包地流转面积达到50%以上,促进适度规模经营。金卓满就是通过成立合作社,与村民签合同和村集体承包的方式流转承租了700多亩地,盘活了丢荒土地,打造出一个田园综合体,有效促进农业发展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发展,助推乡村振兴。

“其实我也没想过自己会走上农业种养这条路,但‘干一行爱一行’,我决心还是要好好做下去,农业其实很有意思!”冲着工夫茶,金卓满喜上眉梢,娓娓道来。他是澄海隆都镇后溪村人,今年45岁,皮肤黝黑、乐观健谈是别人对他的第一印象。
据金卓满介绍,1997年,他远赴河南信阳入伍,成为一名武警战士。5年后,他从部队退役,次年就到澄海区机关事务管理部门上班。然而,朝九晚五的打卡上班日子虽然稳定,对于金卓满来说却略显枯燥,“在机关事务单位上班那几年,每逢周六日我经常参加一些公益组织举办的活动,例如助学助困活动,让工作之余多些乐趣。”
澄海是中外闻名的玩具礼品生产出口基地,玩具产业占据全区工业产值“半壁江山”,是澄海工业经济的第一支柱产业。因机构改革,金卓满于2010年选择“下海”经商,做的也是玩具批发生意,在这一过程中,他还尝试通过电商渠道销售玩具,从当时来看属于摸索阶段,却也让他看到了线上销售的多种可能。
“做玩具批发大概有五年,当时已有200多万元积蓄,本想着继续做,‘一件小事’让我对农业领域感兴趣起来了。”金卓满说,2015年,村里一户种植户找到了他,愁眉苦脸地说自家种的30多亩潮州柑因滞销随时可能烂在地里,希望金卓满能够助他一臂之力。
彼时,金卓满想到自己尝试过的电商销售渠道,触类旁通,他找到了当时的京东(汕头)农特产馆负责人,再通过自己做玩具批发生意时积攒的人脉,拓展渠道帮助农户把滞销柑以每斤一块钱的价格“挂到网上”售卖,线上线下同步进行。
“最终,线上售卖了8吨多,本地公益人士‘爱心认购’了1吨多,农户一共回收了3万多块钱,极大减少了损失。”对金卓满来说,此事成为他步入农业行业的关键。
2016年,金卓满联合了当地几名种植大户,成立了金佳顺生态种养专业合作社。他们扩大种养规模,解决撂荒土地“沉睡”问题,让成片的荒地“活”起来。然而,由于对农业和农村的了解极少,缺乏技术经验的他,搞起农业来就是个门外汉。合作社成立头两年里,金卓满投入的100多万元基本打了水漂,亏损严重。
“后来总结经验时发现,我们成立合作社之后仍采用传统的大面积、连片种植,什么易种就种哪个,首批种植品种广东大芥蓝由于种植方式落后以及粗放经营,农作物生长发育中营养把控不足,造成农产品的质量差、没有销路,只能看着大芥蓝在地里开花。”金卓满坦言,那个时候确实有些跟风,虽说雇了40名短工,但一忙起来往往捉襟见肘,最后还吃力不讨好。
2018年,金卓满参加了为期一周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后获益匪浅,随即调整了合作社的运营模式,“当时由澄海农业农村局带队前往广州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参加培训,那个星期我仿佛看到了新大陆,不断吸取新知识。讲师当时也告诉我,休闲农业将是未来农业一块热土,家庭农场同样前景可观。”
就这样,参加完培训回到家乡,信心满满的他立马调整了思路,以干事创业的态度搞起休闲农业和家庭农场,把各项工作落实落细。他白天干活,晚上读书,或者请教一些专家咨询这方面的经验。不久之后,他还带领社员以“绿色生态种养+休闲农业旅游”的新模式运营合作社,引进草莓、莲雾等高价值、受欢迎的绿色农产品近百种,并推行农贸田头一体化,在田间地头向消费者直供新鲜的绿色农产品。
值得一提的是,多年来,金卓满还带领社员在这连片700亩的耕地上培育新产品、新技术、新农业的生产和经营,大力发展现代新型农业,通过引进温室大棚、烟熏防蚊虫的生物防控,以及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等先进技术,带动农户增产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