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盘”音乐亦称管子音乐,“十盘”又称“十番”“十番鼓”“社盘”。“十盘”是古代皇帝举行大型庆典活动的宫廷音乐,又是寺院道观用来祭祀的音乐,后来流传到民间,在宫廷音乐的基础上融入了浓郁的地方特色,形成了独特的民间器乐演奏形式,成为农民集会或婚嫁、喜庆的娱乐形式。

它是豫西地区农村中较为流行的一种古老的民间器乐,是中华民族乐曲中一种优秀的传统乐种,是集打击乐与吹奏乐为一体的民间交响音乐。是明清时代由西域传入中原的一种民间音乐表演形式,距今已有三四百年的历史。清末民国时期在洛阳一带十分盛行。
十盘音乐分坐乐和行乐两种演奏形式。主要乐器由管子、笙、笛子等吹奏乐器和云锣、鼓等打击乐器共同组成。十盘因十面大小不一的铜锣,即云锣,在演奏中的领头作用而得名。演奏的曲子主要是在民间比较流行的一些音乐曲牌。

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洛宁县城关镇东关村的一些音乐爱好者如刘凤柱,谭银,张喜,黄秀成等,自掏腰包,自购乐器,组成了一个由十数人组成的十盘乐队。乐队每逢雨雪天气或农闲时节,他们都要定时集中,或学唱曲谱,或习练器乐。经过长期的锤炼和磨合,逐渐练就了一支人人具有演奏特长、个个身怀演奏绝技,直逼专业水平的音乐演奏团队。
每逢婚丧嫁娶,节日庆典,十盘乐队组织义务演出。乐手们根据不同的场景需要,或轻打细吹,或重击急奏,以不同的韵律、迥异的节奏,演出或欢乐或哀怨的不同乐曲,反映广大民众平日艰辛生活中的酸甜苦辣,收到了叫绝的演出效果,深受当地群众的欢迎!
若遇重大喜庆活动,十盘乐队还要与大鼓,龙灯,旱船,竹马相互配合,相辅相成,并附之以锦旗、彩幛、鞭炮、火铳,把百姓的欢乐情绪、喜庆气氛,不断推向高潮,推向极致!
自上个世纪六十年代起,随着这些民间老艺人的先后谢世,十盘音乐后继无人,逐渐走向衰落失传。这是洛宁县城关镇东关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个重大损失。实在令人痛心,令人惋惜!
(作者/刘丙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