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一位军队战友李海水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之际向我推荐一本书—《玛纳斯河流向的地方》(待审稿),他说,这本书正在出版,他就出生在这个地方。这是一部记录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部分知青/战士屯垦戍边的纪实文学,是一部以山东支边青年屯垦戍边事迹为缩影的革命回忆录。本书叙述的是分配到北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六师新湖农场和芳草农场的山东支边青年的故事。两个农场的面积都在1000平方公里左右。他们灌溉田地的河水,都来自天山深处的玛纳斯河流域,所以本书以《玛纳斯河流向的地方》(待审稿)予以冠名。我手捧这本书,连读了两遍,深受教育,随笔写下了如下的心得体会。
玛纳斯河的红柳为什么那样
《玛纳斯河流向的地方》(待审稿)是一本生动而真实,艰苦奋斗,可歌可泣的思想教育和国防教育的教科书。这里的红柳鲜艳,这里的骄阳似火,这里的土地丰厚,这里的物产丰盛,这里的经济在腾飞,这里的生命永远焕发着青春。我一字不拉的饱含深情地仔细读完了这本红色的传记,似乎又激起了那燃烧的岁月,不得不使我萌发对新疆新湖农场开发者的无限敬爱之情,一件件动人的事迹使我感慨万分。
三年自然灾害,加上苏联对华扼制,全国人民都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国家号召支援边疆,垦荒戍边。请看当时(1965年)渤海农垦局青坨农场的青年们写下的决心书。“我只有一颗红心,一个准备,就是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我要把自己的青春和一生全部献给边疆的建设事业,请党和人民接受我的考验!”这就是当时知青们敢于担当的真实
艰苦卓绝的开拓行动,磨练了他们的坚强意志和高贵品格
建设新湖家园的开拓者们,体现了难以想象的吃苦精神。来到荒漠之初,他们住地窝子,吃高粱面窝头,喝涝洼水,徒涉沙滩路,忍受了难以想象的艰苦环境。
地窝子是在地下挖出一个深坑,在周围垒起一米高的土坯墙,上面搭上几根碗口粗的木头,上面再铺上红柳、梭梭、芦苇或茅草,上面再铺上一层厚厚的泥,有的顶部留一个小方口或圆口,为天窗。十几个人睡一个大通铺,冬天
吃的是高粱米面或玉米面窝头或发糕,长年吃的是萝卜、白菜和咸菜,几乎不变样。只有过年才能吃上白面馒头和猪肉。“食堂门窗没有玻璃,透风进气,野地里的大小老鼠处处可见,老鼠到处窜,粮食和水里经常有死老鼠和老鼠屎。夜晚老鼠成群结队纷纷沓至,到处是老鼠屎,面粉里,菜汤里处处可见。有时,夜晚老鼠掉进开水锅里,早饭炊事员用笊篱捞出来,然后用原锅里的水继续做饭。有的小老鼠没发现也就被煮到粥里了。”这事一点也不夸张,我们在边防当兵时,在当年日本鬼子碉堡的水池里储水,就有一只大耗子,在水里泡了好几天才被发现,水里面都生了红虫子。
喝的是天山雪融化流到沟里的涝坝水,人畜同用一池水,可见水质多差。不少人多年没进过洗澡堂,夏天下班后到干渠边冲一下,冬天下班后去食堂每人给半盆水,洗脸、洗脚全有了。当时的条件难以想象是多么艰苦。十七、八岁的城市知青们,特别是女同志他们是怎么过来的?
大部分人吃的苦,受得累,现在回想起这些经历,他们都无怨无悔,
高强度的体力劳动,锤炼了他们坚强的体魄和性格
还有,绵延50公里,宽14米的新湖大干渠,从水库通向新湖农场的腹地,也是几百名支边职工,人工挖掘修成的。修筑公路,修建地窝子,
巨大的劳动热情,是他们对党、对国家,对边疆建设事业的无限忠诚和毫不动摇的意志,这些经历给了他们终生战胜困难的意志和力量。最让我们感动的是,他们现在对这些经历,没有怨言。因为这里有他们的理想,有他们的爱情,有众多亲密战友之间无私纯洁的友谊。他们“回顾过去,20多年边疆的艰苦岁月,尤其是新户坪水库的艰苦锻炼,都感到无限的自豪。”他们无怨无悔终生无憾。
垦荒创业造就了一批清正廉洁,苦干实干,与群众同甘共苦的优秀各级领导干部。
回顾新疆新湖农场的创业史,人们不能忘记韩春喜(老革命、农场老书记)、郝正元(老八路,老场长)、王成山(老革命、副场长)等一些革命老同志。战争年代他们是冲锋陷阵的战士,屯垦戍边他们是模范的带头人;他们是新湖农场光荣的奠基者,更是新湖农场几万名职工和干部的楷模。
郝正元老场长,从五十年代初到六十年代中,先后搬家五次,总是在开发和建设一个农场后,又搬家到另一个荒凉无人烟的戈壁滩,又开始了一个新的农场的建设,全家总是从一个地窝子,又搬到另一个地窝子。新疆的冬天达到零下三十多度,寒风吹进,屋内屋外一样的寒冷。就是这样,郝正元同志一心扑在生产上,一心扑在群众利益上,为农场的发展日夜操劳,呕心沥血,1969年年仅48岁就离开的人间。他们以自己坚定的信仰,忠诚和竭尽心血的努力铸就了兵团精神,新湖精神,他们默默无闻,功绩卓越的经历,将永远铭记在共和国的历史上。
王成山同志也是这样,为了农场建设的需要,举家把老婆孩子从乌鲁木齐市迁到茫茫戈壁荒原,开始住进了农场地窝子。听听他当时怎么想的:党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个共产党员的使命决定了我一生的命运,哪里艰苦就到哪里去,为了农场建设不能有丁点个人的私心杂念。
三年自然灾害,困难时期,粮食紧张,按劳动强度,职工每人每月供应原粮30至35斤,但党委领导韩春喜、郝正元、王成山和机关干部带头以身作则,每人每月供应18斤。大家都吃一样的饭,玉米、高粱米面窝头发糕,萝卜、土豆、甜菜。郝正元家里有儿子女儿,家里粮食定量不够吃,经常是咸菜甜萝卜拌玉米面,但他对孩子们说,现在有吃有穿,比过去战争年代的生活好多了。鼓励孩子们在生活上要往下比,在学习上要争上游。
时代的精神力量是这一代人激情燃烧的真正动力
玛纳斯河哺育了新湖的一代又一代的英雄儿女,他们明知新疆垦荒苦,却血书滚烫激情前往;睡地窝子,窝头白菜,喝涝洼水,夏天蚊虫叮咬,迎风沙战严寒,晴天扬灰道,雨天水泥路,披星带月,挖土推车筑大坝,百里修渠筑路,万亩垦荒种粮棉。吃不尽的苦,受不够的累,他们的经历真是坚韧而又光荣,他们没有后退,没有后悔,他们满怀豪情地经历了自己不平凡的人生。读过这本回忆录,使我们不尽地思考和感悟,他们的精神力量从哪儿来?正像王成山同志所代表的一代老共产党,一代老兵,他们身体里牢固凝结着一种情结,这种情结已经牢牢凝固在他们的生命里,溶化在他们的血液里;这种情结,就是一个共产党员为人民无私奉献的崇高信仰。
垦荒戍边的精神动力,离不开以老将军王震为首的一代领导人的坚强信念和战略决心。新疆莫索里湾的开发是王震将军在党中央毛主席的指令下,亲自考察并规划的。1950年春季,王震将军率领解放军22兵团的领导以及若干技术人员一起考察了玛纳斯河流域,确定了玛纳斯、石河子向北几千平方公里荒原的军垦方案。随后20万大军进疆屯垦,8000湘女到新疆,全国各地知青来垦荒。书中的回忆录里,几乎所有人都提到,当时他们心想的是国家需要,哪里艰苦哪
激情如此燃烧,不论是作为个人,还是作为组织或者群体,都处在一个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时代背景,这就是受雷锋精神的鼓励,形成了一种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良好社会风气。千万个雷锋在成长,人们干社会主义充满激情。学习雷锋的好思想、好作风、好品德;学习雷锋长期一贯地做好事,而不做坏事;学习雷锋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已蔚然成风。
值得重视的是,这一代人受毛泽东思想,特别是“老三篇”的深刻教诲,春风化雨式的教育,逐步形成了一种大公无私的世界观。睌上,大家在地窝子里,学习毛主席著作,通背《老三篇》。接受毛泽东思想和红色教育的知识青年“三观”发生了重大转变,这种主流思想的作用,是这一代青年铸成了“唯有牺牲多斗志,敢叫日月换新天”的英雄气概。毛泽东思想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精神支柱。对于中华民族在21世纪的振兴和长远发展,毛泽东思想仍然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和指导作用。毛泽东思想是时代的精神支柱,是立国的宝贵财富,以毛泽东思想为主流的社会主义文化思潮将重新兴起。
党的十九大把新时代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这个思想的精髓,就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人民谋私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作贡献。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要紧密团结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锐意进取,埋头苦干,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继续奋斗。
向《玛纳斯河流向的地方》(待审稿)的人们致敬!
2022年5月9日
沁园春.玛纳斯河
董长军
玛纳斯河,
新疆之北,
母亲之河。
看河水清澈,
急流直下;
树木丛生,
红柳辉映。
牛羊成群,
马儿飞奔,
良田万顷碧波荡。
谁来建?
众兵团英雄,
辈辈艰辛!
何来美丽富饶?
风雨地窝黄沙棺椁。
男女支边人,
奉献青春,
开疆拓土。
修库引水,
种粮植棉,
自力更生固国防。
不忘记,
吃糠饮洼水,
换来江南。
董长军同志,75周岁,原空军退休干部。1967年在东北空军部队服役,历任空军机关处长,副部长,空军专家级研究员,技术四级。2007年退休,又被部队返聘10年。退休后,在回龙观街道蓝天嘉园社区组织理发队,太极健身队,书画社,积极参加社区志愿者等公益活动,2019年被北京市昌平区评为回龙观和天通苑地区“回天好人”。多次立功,多次被空军机关,海淀区军休中心评为优秀共产党员。
艺术热线:
山东一城秋色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大红门艺术馆
《都市头条》
13325115197(微信同号)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