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生漫记(续1016——1030)
(2015·8·7——2016·12·31)
张 鹏

1016、 文人之不通人情世故,或许是上帝的刻意剥夺,仿佛美女大多被剥夺了高智商。史上最杰出的才子皇帝,如李煜,赵佶,皆乏经世致用之能。
1017、 內心强大,灵魂健正的人,不愿喝心灵鸡汤。他自己知道,这些鸡汤之间相互矛盾,相互消解,总让人莫衷一是。他自己反而有熬制心灵鸡汤的冲动。
1018、 吃与悔。人会因太多事而追悔莫及,却从来不会后悔自己因嘴馋而吃掉了某种美食。
1019、 打水漂。少年时代,玩弹弓之余,最喜欢的事,莫过于在河,湖畔纵情打水漂,看着飞掠水面跃动旋转的石片,心花怒放,欢呼雀跃。至今走路,还会捡拾那种圆形,中间略凸而边缘菲薄的石片。储藏室里积攒多了,骑电动车去天平湖打水漂取乐。童年,在波光粼粼中重现。
1020、 或许,没有一个人觉得自己目下所处的年龄是不好的。我常忆及小学阶段那个戴着红领巾,穿着蓝裤白衫的少年,动不动以祖国的花朵自居的自己,尽管今天看来,那时的自恋是多么无来由。没学历,没职称,没房,没钱,一无所有。
1021、 相对于14亿人口,你的微信朋友圈有10人,100人,1000人,10000人,几无区别。好好经营自己,围观者之多寡,没那么重要。
1022、 人性光辉,是生命的价值所在。如果活着就是为了奴役,压制,伤害他人,如果自己老是浑浑噩噩,从不主动追求真,善,美,则自我解构了生命价值。理论上,每个生命都是平等的,高贵的,实际上呢?行尸走肉者自己并不珍爱自己。
1023、 你在纷繁的社会活动中能不吃亏是最佳境遇,一旦吃亏,比如什么好处漏掉了,追问起来则心慌气短、气急败坏。补救起来则一波三折,延宕再三。追讨本属自己的利益的过程中耗费的心力、精神、忧惧,有时远远大于迟到的利益。
1024、 腊月十六,晚饭后,踏月漫步,去大河菜店买白菜。七时半出门,月出东岗,十六的月亮丰满圆润,渐渐升高于东北方向天际。仰望西南夜空,金星灼亮,熠熠生辉。高天繁星密布,风华遍及寰宇。风稍寒凉,毕竟三九天气。买回两株白菜,购物观星,俗务与雅好交相辉映。八时四十七分至家,金星已沉于地平线,朗月则高挂于半天。
1025、 这是个众生喧哗、解构价值、普遍自恋的年代,这样的状态下,没有核心理念,更没有真理。所以,谁生活得纯粹理性,谁追求真理和智慧,反而被目为不正常,反而被孤立。社交场上更是如此,嘻嘻哈哈无厘头从众搞笑,恰恰是上策。
1026、社会学博士、底层以及启蒙的难度。在上海念书时,大约2007年春节前后,我听说过一件趣事。一位选题为《社会底层消费行为研究》的社会学博士春节回家过年,下火车后乘坐了一辆县乡间运行的中巴(不是公交车),他动了田野调查的心思,竟在中巴车乘客中发放问卷调查。结果,招致众人质问,谁是底层??我们难道是底层???刚从上海高校下火车的博士眼中的底层充满义愤的追问,颇让他吃惊。他眼中的底层在竭力否认和洗白自己。启蒙者经常遭到被启蒙者的围攻,这是知识分子自以为是的傲慢与优越在现实中的尴尬。所以,慎谈底层,更要慎于扮演启蒙者。
1027、 聪明的讲演者,总在讲演的过程中不时自曝自身的愚蠢和短板,以期获得听众之共鸣。当一位大牌学者自曝自己在京沪居住不到九十平米的房子时,那些住着百平米以上的听众们或许会倍感亲切。面对任何方面都高人一筹的讲演者,听众往往敬而远之。
1028、 下线。三句话不离本行,大抵如此。1998年左右,当时传销盛行。当时我担任班主任,一次家长会,某家长发言,说,孩子们都是老师的下线,要好好听话。事后了解到,那个家长,正忙于传销,拨冗来开家长会,故出此言。
1029、 木心。厚刚兄长途电话,向我倾情推荐《木心谈木心<文学回忆录>补遗》,甚感动、感激。木心的文字,我读过一些。这个聪明博学、文采斐然、自恋不浅的木心,俏皮之外略带自负,才华横溢到有些刻薄狡黠,唯美到曲高和寡地步。他的文字,追求俳句式的光影,透出心灵的温度,氤氲着隽永的才情,自我激赏处不时闪现。最让人感动的,是其在写作中的自我享受。一个人酷好写作,一定是对自己的文字挚爱到骨髓里。
1030、我倾向于认为,经典传世的文字,都不是正襟危坐中写出来的,思想才气的火花总是莫名其妙中汩汩滔滔奔涌汇聚不择地而出。
张鹏,泰山学院副教授、上海大学文学博士、山东省作协会员。

艺术热线:
山东一城秋色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大红门艺术馆
《都市头条》
13325115197(微信同号)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