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从受孕、出生、成长至老死,都必须由他者(包括人和物)提供生命必需的营养。这就决定了人必须与他者发生关系、必须依靠他者才能生存。这种依靠他者才能生存的本能,笔者谓之“依他性”。同时,人都是把由他者提供的各种营养,本能地吸收到了自己的身体里。这种为己的、自私的本能,笔者谓之“利己性”。依他性和利己性是人的与生俱来的本性。
人与社会的关系,源自人的与生俱来的依他性。人的与生俱来的依他性,使人必须也必然成为家庭、团体、单位、民族、国家等的一员,而社会,则是由家庭、团体、单位、民族、国家等所形成的集合体。人只有在由家庭、团体、单位、民族、国家等所形成的集合体中生活,人的依他性才能满足,而依他性的满足,则是满足人的利己性的前提条件。
显然,人与社会的关系就是彼此依存,互为必要条件的、谁都不能离开谁的关系:社会由人组成,人生存于社会之中。
龙的发明、展现、演进,反映了人与社会的关系。
第一,龙是人的社会性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龙的发明、展现,起始于新石器时代早期。其时发生了农业革命,即原始人类的生产方式,由旧石器时代的采食、猎食,转变为新石器时代的产食、养食。这样的转变使食物有了剩余,导致了社会分工,使原始部族中出现了以“造神”“敬神”为业的专门人士。这些专门人士,便成了发明、展现龙的“始作龙者”。同时,农业革命促使了生产管理机构产生、社会组织形成、等级制度出现,有了体力健、智力高、能力强、威信高的氏族首领。于是,管理人间的氏族首领,便成为“始作龙者”发明、展现自然界动物和天象的首领——龙的参照。其间的类比推理是这样的:人间氏族有首领,自然界的动物和天象也应当有首领;人间氏族的首领称“后”“王”等,自然界的动物和天象的首领称“龙”“凤”等。
第二,龙的发明、展现和人类的社会化需要相一致。社会化是人类生存繁衍的需要,人类只有抱成团,即组成社会才能应对、战胜生存道路上的各种灾难。龙之所以具有喜水、好飞、通天、善变、显灵、征瑞、示威等品性,和容合、福生、谐天、奋进等精神,就是因为这些品性和精神是人类社会化生存的需要,也即人类需要以神物形态出现的,具有上述品性和精神的龙,来为人类的生存繁衍提供助力:喜水——水是人类生产、生活的命脉;好飞、通天——人们需要与天沟通、需要来自上天的恩惠;善变——人们需要不断地调整自己以适应变化不居的自然界;显灵、征瑞——人们相信灵瑞能给人以鼓舞、以安慰;示威——人们对自然力的尊重、敬畏需要彰显;容合——社会化生活的特征和方式;福生——社会化生活的目的;谐天——社会化生活的条件;奋进——社会化生活的状态。显然,龙所具有的上述品性和精神,都是社会化的人揭示、彰显的,甚至可以说是社会化的人容合诸多动物、天象的自然特征而赋予龙的,是人的情感、理想、愿望的对象化、神物化、审美化。
第三,龙体现着社会性。社会性是一个社会赖以形成和表现出来的基本特性,包括容合性、协调性、整体性等。容合是兼容、包容、综合、化合的概称。社会是容合而成的。龙也是容合而成的。龙的容合,反映、体现着社会的容合,社会的容合性是龙的容合性的现实参照版,龙的容合性是社会容合性的神话反映版。协调性意味着配合适当。一个社会要正常运转,协调,即配合适当,是对构成社会的各个成分、成员的基本要求。也即,一个正常运转的社会,其赖以构成的各个成分、成员,必然是基本协调,即配合适当的。龙就是协调的,组成龙的各个成分、成员,如马头、鹿角、牛耳、兔眼、蛇颈、蜃腹、鱼鳞、虎掌、鹰爪等,是协调,即配合适当的。龙的协调性,是中国社会协调性的反映。整体性由团结合力、集中统一、密切配合等要素构成。一个社会,包括家庭、团体、单位、民族、国家等在内,若要构成整体,必然,也必须强调团结合力、集中统一、密切配合。龙就是整体性的。龙的一些民俗活动,如舞龙、赛龙舟等,就特别强调和突出整体性。那些舞龙队员们,如果不能够团结合力、密切配合,龙就舞不起来。
考察龙的社会性,或者说从人与社会的关系视角考察龙,对人的社会生活,有借鉴、指导意义。这个意义便是,在面对和处理人与人即人与社会的关系,以及团体与团体、民族与民族、国家与国家的关系时,最好采用龙思维。龙思维就是容合性思维、福生性思维、谐天性思维、奋进性思维。比如在人与人、团体与团体、民族与民族、国家与国家的交往中,若以福生为目的,以谐天为条件,秉持、采用容合、奋进的态度和方法,那么,就会减少、化解矛盾,增加和谐共存、合作共赢的机会。
作者简介:庞进 龙凤国际联合会主席、中华龙文化协会名誉主席、中华龙凤文化研究中心主任、西安中华龙凤文化研究院院长、西安日报社高级编辑。先后求学于陕西师范大学和西北大学,哲学学士、文学硕士。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作家协会理事,陕西省社会科学院特约研究员,中华龙凤文化网(www.loongfeng.org)主编,加拿大西安大略出版社副总编辑。1979年开始从事文学创作和文化研究,至今已发表各类作品逾千万字,出版《创造论》《中国龙文化》《中国凤文化》《中国祥瑞》《灵树婆娑》《龙情凤韵》等著作三十多种,获首届中国冰心散文奖、首届陕西民间文艺山花奖、全球华文母爱主题散文大赛奖、西安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等奖项八十多次。有“龙文化当代十杰”之誉。微信号: pang_j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