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文杰先生除了诗文写得好外,还擅长将零散的珍珠集串成闪光熠彩的项链。这不,一条名为“我与春发生的故事”的项链甫面世,新的名为“德懋恭建店150周年征文”的项链又汇晶纳彩地莹莹见成了。十几年来,作为心神相通的朋友,我应邀多次参与朱先生策划、主持的“项链工程”。这次,我写了《德懋恭的三个“心”》,被朱先生在其初建的同名征文群作为第一篇发出。文章面世不久,朱先生就点名发帖:“庞进,在水晶饼包装上印个‘龙凤呈祥’咋个样?”我当即回应:“好建议!还可专门做一款龙凤水晶饼。”第二天,朱先生又在群里点名发贴:“庞进,唐代真有‘水晶龙凤饼’,建议德懋恭仿制。”于是,问题来了:唐代有“水晶龙凤饼”吗?
这个问题可以明确回答:从现有的资料看,唐代没有“水晶龙凤饼”。
唐代虽然没有“水晶龙凤饼”,但唐代有“水晶龙凤糕”。这“水晶龙凤糕”之名,最早出现在唐代长安杜陵(今陕西西安长安区)人、官拜尚书左仆射(相当于人们常说的宰相)的韦巨源撰写的《韦巨源食单》(又名《韦巨源食谱》)中。这个“食单”是韦巨源举办“烧尾宴”答谢唐中宗李显后留下的。“烧尾宴”有五十八种食品,作为其中之一,“水晶龙凤糕”的释词是“枣米蒸破见花乃起”。据此解释,一些美食家便将“水晶龙凤糕”,断为当今依然售卖于西安市面的“甑糕”的前身。当然,也有不同意见,认为“水晶龙凤糕”与“甑糕”有别,是以枣和米为原料、“蒸破见花”的另一种食品。

唐代没有“水晶龙凤饼”,唐代前后的朝代有没有呢?现在如今眼目下有没有呢?
回答是:唐代前后的朝代直到现在我写此文的当下都没有“水晶龙凤饼”。
但是,唐代前可能有“龙凤饼”,唐代后到当今有“龙凤饼”。
说唐代前可能有“龙凤饼”的根据,是一则民间传说:相传三国时刘备去东吴相亲,需要带礼品。军师诸葛亮想了很久,没有找到合适的,便求教于荆州各行各业的能工巧匠。华容县有位做糖食点心的吴姓师傅,做了一个圆如月、重一斤的喜饼送来。其饼用红枣、橘饼、白糖、麻油配成馅心,白面作皮,饼面中嵌一个“喜”字,两旁有一龙一凤在嬉戏,象征龙凤相配,吉祥如意。这饼吃起来既有荆州饼的酥脆风味,又有东吴饼的甘甜特点。诸葛亮一看就中意,令作一万个,让刘备带到镇江,每家每户送两个,连乔国老和吴国太都收到了。这样,孙权嫁妹的事便满城人皆知,结果弄假成真。刘备带着孙夫人回到荆州后,想到龙凤喜饼的作用,就修了一座店堂赐给吴师傅,诸葛亮还亲自写了一块“龙凤喜饼店”的招牌送去。直到今天,华容县的人娶亲嫁女还用龙凤喜饼作为礼品。
按此传说,三国时就有“龙凤饼”了。不过,民间传说有可能是后人的编造,因除此传说外,再无文献、考古方面提供的证据,故只可言“三国时可能有龙凤饼”。

说唐代后到当今有“龙凤饼”的根据,是在川式糖皮糕点里,有一种“龙凤饼”。该饼又称“喜饼”“寿饼”。其形制在饼中属于大号,以龙凤为主图案,配以喜字或寿字及花草虫鱼。其味酥脆、醇甜、爽口、突出桂花之香。有介绍说,此“龙凤饼”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六百多年前当属元末明初,我查了一下《元史》《明史》等史籍,未见有关“龙凤饼”的记载。甚至查了《清史稿》《清史纪事本末》等史籍,有“龙凤车”“龙凤旗”等,依然没有“龙凤饼”。于是,我理解了一些汉语词典中对于“龙凤饼”的解释:“旧时婚姻过礼时,男家赠女家的糕点,上有龙凤花纹。”“旧时”即“过去的时候”,是明朝还是清朝还是民国?模糊而笼统。据此,“龙凤饼”面世的具体时间,依然存疑。
川式“龙凤饼”之外,还有广式“龙凤饼”、鄂式“龙凤饼”等。

“龙凤饼”面世的年代说不清,“水晶饼”面世的年代能说清吗?
“水晶饼”产于陕西、广东两地。陕西的“水晶饼”相传与宋代的陕西渭南籍宰相寇准有关。说是寇准老家下邽镇的民众,用淀粉、白糖、冰糖、猪板油、青红丝及其它辅料,做成晶莹透亮如同水晶石一般的点心,为寇准贺寿,赞颂其“公有水晶目,又有水晶心,能辨忠与奸,清白不染尘”。按此传说,“水晶饼”的面世时间就在一千多年前的北宋时代。就此,我查了《宋史》,以及之后的《元史》《明史》《清史稿》等史籍,有“水晶石”“水晶珠”“水晶盏”“水晶印章”等,没有“水晶饼”(地方志书或有记载,待查),可见“水晶饼”初创于宋代的说法,与“龙凤饼”初创于三国时期的说法一样,存疑。
比较明确的说法是(据中国文明网载《中华老字号德懋恭:一块水晶饼的百年传奇》文):清代末年,渭南市同义栈商号张彩凤技师,做出了“金面银帮,起皮掉酥,凉舌渗齿,清香爽口”,从而“名声大振”的“水晶饼”。之后,流传到西安,被创建于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的李姓店铺仿制生产,上市后因质优味佳备受人们青睐。后来,李姓店铺的创始人便请其族叔——清光绪初年咸阳籍进士李岳瑞为该店铺取名“德懋恭”。

通过上述梳理,可以有一个明确判断:从古到今,有“龙凤饼”,有“水晶饼”,没有“龙凤水晶饼”。
既然没有“龙凤水晶饼”,创制一款“龙凤水晶饼”,就是有填补饼类空白意义的好事。如果,“龙凤水晶饼”由蜚声古都、享誉西北、驰名中外的“中华老字号”——德懋恭来创制,就更是“强强联合、美美益美、好上加好”的大好事。
为何这么说呢?
第一,龙凤是中国人对自然界中的多种动物和天象经过多元容合而发明、展现的,具备容合、福生、谐天、奋进、和美等精神蕴涵的两种神物。其实质,是中华先民对宇宙自然力的感悟、认知、神化。经过至少八千年甚至上万年的演进和升华,龙凤已成为中华民族的广义图腾、精神象征、文化标志、信仰载体和情感纽带。龙凤在中华民族发明、展现的象征神物中坐着前两把交椅,属于出类拔萃的“领袖”“强者”,所谓“众兽之君”“百鸟之王”。德懋恭是食品行业出类拔萃的“领袖”“强者”。“龙凤水晶饼”由德懋恭来创制,自然是“强强联合”。“强强联合”可使强强皆强、更强,用现今流行的话说,就是共赢、多赢。古今中外,“强强联合”都是事业成功基本的、效果显著的途径和方式。
第二,文化因素在市场竞争中占有很大比重,企业强说到底是文化强。某种商品,如果能在使用价值之外,还有可欣赏、可吸取的文化价值,此商品就更会被消费者青睐。龙凤文化是与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华文明的起源、发展、繁荣、强健密切相关的文化。它既是根源文化,也是标志文化;既是传统文化,也是时尚文化;既是物质文化,也是精神文化;既是民间文化,也是官方文化;既是中国文化,也是世界文化。作为中华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龙凤文化对国家的统一,对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团结,对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具有参与、见证、标志、整合、助推等积极的重要的作用。概言之,龙凤文化能为中华儿女标明身份、能为民族团结举起徽帜、能为百姓生活增添福乐、能为社会进步提供助力、能为世界和平昭彰公理、能为人类文明奉献智慧。在《德懋恭的三个“心”》一文中,我曾言人们在品尝“秦式糕点之首”——德懋恭牌水晶饼时,其实也是在感知、领略德懋恭人的“向善心”“事业心”“谦逊心”、在接受中华传统文化优秀精华的滋养。如果德懋恭牌“龙凤水晶饼”创制成功且精彩上市,那人们在品尝的同时,就不仅是在感知、领略德懋恭人的“向善心”“事业心”“谦逊心”,还是在感知、领略龙凤文化的精华。也即,龙凤文化的精华,也以德懋恭牌“龙凤水晶饼”为媒介,有滋有味地走进了人们的心窝里。

第三,龙凤文化还有特别接地气、尤其受年轻人欢迎的内容:经过数千年的发展、演进,龙凤分别具备了喻示、指代阳阴、刚柔、男女的功能,成为象征、标志、彰显爱情甜蜜、婚姻美满的文化,所谓“龙凤缘”“龙凤配”“龙凤和美”“龙凤呈祥”等。我作的《中华龙凤赋》中就有“龙王布雨,丹凤朝阳。鱼跳龙门,梧栖凤凰。龙跃凤翥,负阴抱阳。龙舞凤歌,激情奔放。龙船凤舟,合力齐桨。龙茶凤酒,美味悠长。龙装凤冠,双喜洞房。肖龙名凤,凤女龙郎”的句子。
至于龙凤文化如何与水晶饼结合,对已有一百五十年历史,造饼、烘焙技术精湛的德懋恭人来说,应该不成问题,何况德懋恭面世的产品系列中已有与龙凤文化相关的“龙凤酥”“喜饼”等。我这里只想到了三点:一是能否在传统造型大小的基础上,将水晶饼做得稍大些,这样烙印在饼的表皮上的龙凤图案会清楚醒目些。二是包装纸、包装盒上加印精美的龙凤纹,并配以精粹妙美的诗文。三是利用各种媒体,大张旗鼓地宣传,让“龙凤水晶饼”所蕴涵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广渗普适、与时俱进的龙凤文化,与德懋恭食品的上佳品质、良好声誉一道,走向全国、走出国门、走进万家亿户。

(应德懋恭建店150周年征文而作;2022年3月29日于加拿大枫华阁。图片采自网络)
作者简介:庞进 龙凤国际联合会主席,中华龙文化协会名誉主席,西安中华龙凤文化研究院院长,西安日报社高级编辑,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作家协会理事,陕西省社会科学院特约研究员,中华龙凤文化网主编,加拿大西安大略出版社副总编辑。1979年起从事文学创作和文化研究,出版《创造论》《中国龙文化》《中国凤文化》《中华龙凤民俗》《龙情风韵》等著作三十余种,有“龙文化当代十杰(首席)”之誉,散文集《灵树婆娑》获首届中国冰心散文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