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盼已久的读书会
小桥流水

终于,周三读书会要点评我的《牡丹梦》了,心里很期待也很忐忑。好想听听大家的意见。但自己的斤两自己知道,万一被批得体无完肤咋办?又一想丑媳妇终归要见公婆,没有批评就没有进步,如果能换来凤凰涅槃,那体无完肤多少遍也值得。
该来的终究要来。活动即将开始,王强老师告诉我新会员作品提前交流,不禁又开始紧张起来,我乡音很重,别人听不懂咋办?于是跟秦老师说:“我要是读不下来你就替我吧。”秦老师鼓励道:“没事,你自己读就行。”
来到投影边,王晓梅秘书长递过一个话筒:“来,有新式武器了。”好漂亮的颜色,我第一个用呢!真幸运!
“停!”读了没几句,李会长喊了一下。“这儿连着两个花儿,重复,去掉一个。”“奧。”我答应着,心里感叹他一丝不苟,我语言底子不行,啰里啰嗦是我的坏习惯。然后继续读。读着读着,有些放松,不那么紧张了,居然开起了小差:如此纯净的读书会,倘若我文章好,朗诵也好,那该多好。终于读完了。点评时刻到了。我迅速拿出纸笔,准备记录。其实很想录个音,拍个视频,可这该死的手机,电池不行,电不够用的,便罢了。
李会长一贯干脆利落,直奔主题:“结尾不搭调,把小人物的生活和情怀冲淡了。”可谓一针见血,行家之言啊。当时为了参加一个征文,得表现个人与时代发展,于是就加了这个光明的尾巴,觉得这两段可以提升主题。李会长还说,20年了就写了一次回老家,于理不符。我解释说,每年春节都回,但牡丹四月开,赶不上花期啊。他说,对啊,文章得交代一下,还有,婚前男人的话,都很吹,这一点再渲染渲染会更好。我一听,马上想到老公当时的殷勤模样,忍不住笑起来,点头称是。
官老师点评:“文章题材挺好,一波三折。就是得打磨语言。文章不是怎么想的就怎么写。例如夫妻对话,不要原样端出来,要加工。不要怕文章短,不要过于啰嗦,不要硬凑。”语言不行是我弱项,一直想改好,一直犯愁。凝练语言,任重而道远啊!
李勤锋老师先表扬我很能写,说这文章成功之处在于把一件小事写得很不简单,文中有描写有叙述有提炼,有点题。不足之处在于长了点,简练一些就好了。他还肯定几处闲笔用得好,比如:我知道幸福不在于看了多少牡丹,也不在于花了多少钱……等等。
张坤堂老师点评:文章跌宕起伏,提出中国梦而王翠玉20年前就有牡丹梦,20年以来,一波三折,成就了她的牡丹梦。然后他也指出问题,对话要更精炼,要提升。细节要写出来,比如20年牡丹梦一旦实现,看到牡丹后的兴奋要表现出来。
遗憾的是,坐我身边的崔青刚要发言,就进行下一篇了,也许李会长没看到她也想发言。于是我小声说,单独跟我说吧。她说,开头有些平,要抓人,结尾两段不太好,应该去掉,原文三千五六,感觉2500字左右会更好。
说实在的,我喜欢文学,试探着写文好几年了,从来没参加什么正规培训,对于究竟怎样写文几乎没有概念,每次都是迷离迷糊跟着感觉走,瞎子摸象一般,摸着石头过河,非常迷茫。写完也不知好坏,实在木有底了,就只好读给家人听听。这还是第一次有机会让众多老师们一块点评我的作品。看着他们那么用心认真,那么无私和真诚,我心里不禁充满了感激,一种庆幸找到了大部队的感觉。
今晚的点评水平都很高,有的放矢,特别中肯。很想老师们能再多评判会,可是参与点评的人不算多,不禁有点小失望,怅然若失。点评都很温和,也许顾忌我是女的,批评狠了怕我承受不了。这也是他们有爱心的体现。但我还是希望有当头棒喝式的印象。
记得这篇文章刚写完时读给家人听,他们皱着眉头说听着硌牙,让人吃不下饭。后来修改了好几遍,他们才给予肯定。非常感谢老师们的意见,我一定要认真修改,让这篇文章更完美。
期待已久的读书会,虽然小有遗憾,但真的是不枉此行!

艺术热线:
山东一城秋色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大红门艺术馆
《都市头条》
13325115197(微信同号)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