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里的露天电影
白 水
花朵飘香、枝叶茂盛的时节,不冷不热的天气,不疾不徐的脚步,悠闲自如的心情,难得这种生活状态,难得当年在山大校园里的操场上,遇见放映露天电影。
银幕张挂在两棵大树之间,放映机旁已经围坐好些学生,静静观看。周围有站着的学生,也有像我一样,恰好从这里经过,停下脚步看电影。
我是在大学毕业工作数年后,又考入山东大学读研的。梦想成真,奋力开始新的征程。但入学之后,也慢慢滋生另一种滋味。身边同学多是应届本科毕业生,精力充沛,才华横溢,相形之下,难免增添了许多竞争压力。于是抱定勤能补拙的念头,埋头读书学习。有时觉得身心疲惫,头晕眼花,便到校园里散步,四处转一转,看看风景,也看许多青春年少、活力四射的学生。
自己也曾是这般年龄,但时光匆匆,回想起来,竟如同一场美梦。所以,当我漫步校园中,到处花朵繁盛,亮丽的面容和活泼的身影,竟也如在梦中。但同时感到欣慰的是,如今在这校园中,在知识的海洋里,在精神的天空中,阳光灿烂,云霞斑斓,波涌浪卷,鸥飞鱼跃,是一场不能再好的美梦。
有时晚饭后在漫步校园,天色暗下来,华灯初上,四下里物象朦胧,身影隐约,远远近近的声音偶尔打破周围的沉寂。马路上走一走,花圃中站一站,多走几步,便信步来到操场上,这里环境更空旷安静,有助于身心放松。在暮春、入夏或者初秋的季节,有时能看露天电影。
人们总是在不断做梦,还更愿意去做美梦。有的文艺理论家讲,艺术家是帮人们做美梦的人,艺术是便是他们费尽心思做出的美梦。在众多的艺术中,电影是更真实的梦,看到眼前的形象,听到耳畔的声音,人物、景象和真的一模一样,所以有的电影公司的名字便是“梦工厂”。而其实,人生和梦本难以分清,两千多年前的庄子便感叹:“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所以,人们总是非常喜欢看电影。
不知是谁或者还是那个单位,不知识搞什么活动,还是一时冒出念头,当然也不在乎放映的片子叫什么名,只看夜空中的银幕上有闪烁的光影,便已经觉得高兴。况且无由地相信,在这个学校里,有许多优秀的师生,他们聪明勤奋、积极向上,眼光境界都很高远,所以他们展现给你的东西,一定都是美好的,有意义有价值。所以,只要用心去观赏、学习,一定能获得教益,提高自己。更何况电影艺术方方面面美不胜收,组织者劳神费力,选择场地,搬运器材,张挂幕布,要把什么电影给大家看,也受大家批评议论,自然精挑细选,放映自己认为最好的影片。而且他们给大家放露天电影,自己肯定也是非常喜欢,有更多研究,甚至有专业的水平吧。想到这些,心里先是有了美的滋味,影片也更增添了光彩。
记得自己看到过几次,确实很有意思,获益匪浅,有光影音乐的视听享受,也有思想感情的精华提升。好多年过去了,在操场上看露天电影的感觉似乎记忆犹新,不觉悠然神往,心旷神怡。不过,看过什么电影,大多不记得名字了,因为到底不是专门去欣赏影片,更多的是一种邂逅的心情。
现在还记得的有两部电影,一个是外国的惊险片,忘了名字,讲绝地救援的故事。高山上冰雪皑皑,耀人眼目,登山者的衣服色彩鲜艳,五色斑斓。人们有救护生命的善良心地,鲜红温暖,也有极端情境下的生存本能,冷酷黑暗。影片中展现生死抉择,善恶交错,令人惊心动魄。雪山高耸,难于上青天,人心更深不可测,所以很早就有哲人告诫说,要“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人啊,到底是高贵还是低贱?是要自我挑战?还是无法克制动物性欲望的贪婪?在浩瀚宇宙间,人到底是怎样的位置?是永不满足,永远去探索、征服?还是要诚挚谦卑,心存敬畏,庄严肃穆,交出自我,奉献给崇高的信仰,获得心灵的安宁?各有各的选择吧,也就各有自以为是的幸福和痛苦。中国古代圣贤教人自强不息,死而后已,也教人顺其自然,怀素抱朴。如何取舍,也不容易。
一个是张艺谋的《一个也不能少》,看得很投入,非常感动,仿佛回到自己儿时的农村,是自己和小伙伴们一块儿上学。条件落后的学校,生活艰苦的农村,诚挚善良的心地,天真无邪的感情,朴实无华的演出,令人不由地热泪盈眶,泪水湿润了眼睛,自然也净化了心灵。同时不由赞叹:老谋子真不简单,不愧是世界级大导演。所以,那时还想,这些看电影的大学生是幸运的,他们的童年是改革开放后的时代,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社会上也普遍重视教育,所谓“知识改变命运”、“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老谋子拍这部电影,是为时代、为人民竖起一座纪念碑。而我坐在这些大学生身边,和他们一起看电影,也就有更多幸运了。
看露天电影,心情高兴,轻松自如,还更觉出一分自由。观众不用买票,放映者不需要影院,不用检票查票,无论放映还是观看,都是自己的自由,出于自觉自愿。对于观众来说,自由的感觉更加多一些,想看就看,不想看就不看。只要你来得早,想在哪个位置看都可以,想坐着看还是站着看,都在你自己。自己看,还是和同学朋友一起看,在你自己。在周围散步或和朋友闲聊,甚至耳朵里听着音乐,眼睛看着屏幕,也可以。可以中途退场,也可以再回来看一会儿。可以坐在远处台阶上,看一看,歇一歇。几对情侣,在这大众场合的隐蔽角落,在光影闪烁的隐约中,在电影音响的伴奏下,享受一番卿卿我我,应该是别有风味儿的感觉。我那时看电影,看看电影的人们,也看人们看电影的场景,饶有兴致。
有时微风轻拂,温暖柔和,送来阵阵隐约的花朵的幽幽芬芳、枝叶的青涩气味,好像还有校园深处蕴蓄的青春气息。我感觉自己变得更年轻了,浑身增长更多生机活力,于是深深呼吸几口气,放松自己。校园里处处花繁叶茂,空气温暖清新。虽然看不清四周的美景,但在那挂起的银幕上,正光影变幻,比簇簇鲜花还要灿烂,在绵绵不断,悠扬婉转的配乐声中,不时响起一阵阵欢声笑语。我坐在稍远处的台阶上,五音五色隔空传来,显得缥缈迷蒙,恰如做梦一般。这是在美丽的校园里,大家正在做的青春美梦吧。
背后不远处一座座楼房上,一排排一层层窗户,灯光明亮,师生正在上课或者自修。操场旁的路灯在树丛中隐现,照着安静的路面。有时几个身影走过,传来飘忽的话语。操场的另一端,银幕后面是高大浓密的树影,屏障一般,后面便是万家灯火、喧闹拥挤的市区。只在这操场上,在这露天电影场的四周,是一片自由宽阔的空间,是学生的乐园。抬头看,群星灿烂,夜空安宁静谧,无限深远。我知道,大学校园虽美,外面的人间社会才是更激烈的战场,是更多人终生奋斗的地方。在人生大舞台上,每个人都努力成就事业,创造自我。有朝一日蓦然回首,时光变幻,人影绰约,也如一场场电影。到那时,不知该是怎样的感动,但愿都能收获欣慰,无怨无悔。
想起小时候看露天电影。大多时候是冬天的农闲时节,天气寒冷,我们早早搬着杌子、板凳,到村委大院里去占地方。喜欢看电影,喜欢人群聚集的场景,好像人多了便觉得热闹、温暖。喜欢银幕上的光影,换片子时也高兴,银幕变暗,放映机上方亮起大灯,照得四下一片光明,人群中闪亮无数双眼睛。银幕上光影交错,人来人往,一片热闹,我们袖手跺脚,身子瑟缩,但眼睛睁得大大的,时时激动不安。因为难得看电影,难得知道村庄外的广阔世界,有古往今来的人们,有各种各样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而我们的未来,不知道是黑白还是会有色彩。头顶上也是夜空深邃,群星光明。后来村里搞土地承包,生活渐渐好起来,家家有了电视机,村里的露天电影越来越少,终于再也看不到了。直到来到这大学校园里,又遇见露天电影。
在山大读书的时光很美好,但似乎转眼之间,已过去了快二十年。现在,又有好多年没看过露天电影了,不知道以后是否还有这样的好运。
于是,很想念那时看露天电影的情形,那么轻松惬意,自由自在,安宁祥和,那么美好的心情。尤其觉得感动的是,那时我还正当青春的年龄。
作者简介:白水,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
艺术热线:
山东一城秋色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大红门艺术馆
《都市头条》
13325115197(微信同号)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