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生漫记(续0161——0180)
(2015·8·7——2016·12·31)
张 鹏

161、 灯。我听一位朋友讲,行饰行业的利润率极高,假设你花2000元在客厅安装了一盏灯具,卖灯的人至少赚你1200元,多者要赚你1500元。他说,卖灯的人赚什么钱呢?主要赚你的喜欢。他一旦看见你对哪盏灯钟情,则漫天要价,灯的成本极低,你也不会还价太低,极易成交。我想,这世界上什么物品能如地瓜、馒头和公交车一样便宜呢?什么东西不是天价呢??
162、 听一位小学校长讲演,他口口声声说教育的目的是适应社会。对此,我不以为然。我认为,看穿社会生活的荒谬并设法改造,这才是教育的目标。人人去适应,不思改进和革新,社会不会变好。
18、 今晨8时,坐公交车去泰山学院教师教育基地开会。上了车,我就读《当代作家评论》,其中郜元宝教授的“《古船》重读"一文甚好,读之入迷,竟然坐过了泰山学院站。从董家庄站下车后,向东行一里路才进校门。这是我自2003年9月来泰山学院教书后第一次坐过站,此可记也。读而入迷,妙境。
163、 一件在局外人看来莫名其妙、荒唐透顶的事情,一旦你深入局内,你会发现,每个局内人其实各自秉持自己的初衷和逻辑,步步为营地推动事情的运演、发展、高潮与结尾。局内外,往往隔阂不小,互不理解,难以沟通。
164、 中小学所谓的素质教育,不但包括琴、棋、书、画、跆拳道等等。我觉得,不写错别字、书写规范、表达流畅,说话时不乱加入然后二字,计算准确,就是很好的公民素质。
165、 具体得罪与抽象得罪。得罪人并非每次都缘于类似借钱不还、损人利己之类的具体事情,更深刻的得罪是对其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无情否定,对其人生意义的质疑,对其自尊心的剥夺。
167、 中国语境下,一个人吃了亏,往往还要装作没吃亏。你要公开宣称自己吃了亏,既丟人,又被人认为笨,还被人耻笑,同时也无法获得丝毫同情。那么多炒股吃亏的人,并无几个公开谈论自己吃亏,还整天装得仿佛赚了不少钱。
168、 一个区域、单位、社团、组织之内的夜郎自大、不思进取、平庸无聊、小富即安的风习,其裹挟力、渗透力很强。个人能抗拒这种力量,一枝独秀,但时刻得承受被边缘化和被目为异类的排斥感,你生活理想、生活态度、价值取向的独特,对他人是一种深刻的刺痛。这种得罪,甚至要大于借钱不还。
169、 我不知道还有多少人与我类似,仅把微信作为一种思想、情感的及时迅捷的记录工具。但我相信,茫茫人海之中,如我一样酷爱书写、记录、表达的人肯定还不少。
170、 随着大量高学历者进入地级市乃至县城工作,更随着通讯交流手段的即时性和图书资料的敞开、共享化,我坚信,未来会在各个地级市、县城甚至乡镇出现极其杰出的人文思想家。那种一、二线城市垄断思想资源的情形将不复存在。
171、 那么多的风华正茂、血气方刚、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青年,一天天蜕变成唯唯诺诺、棱角模糊、柴米油盐、乡愿庸俗的灰暗中年,每思及此,扼腕而仰天长啸。我们身上,每天都在流失一些唯美主义、浪漫主义和理想主义,向市侩一厘米一厘米贴近和融入。
172、 沏壶茶,闲坐细品。岁月静好,在腊月忙碌于过年的喧嚣中,独处一室,书写对世界的观察和思考,拒绝融入流俗,巩固自己的内心和情怀。茶香缕缕,悠思郁郁,仰观俯察,自得其乐。
173、 谈论乡村真相,是拯救乡村苦难的起点和预热。鲁迅笔下的中年闰土、祥林嫂、阿Q、七斤等角色并未消失,尽管他们用上了手机,搬到楼上居住。呈现他们,就是关怀。
174、 教室的温度。我还记得1996年左右,尚在乡村中学教书,一次雪天监考,我发现教室后门上坏了一块玻璃,寒风怒号,透窗而入。我派一学生找木匠安装玻璃,未找到。于是,我回办公室找了一个纸箱子拆开,用透明胶布暂且糊上,风吹不进来了。那一场,恰好考语文,我注意到,一个靠后门的男生,竟以《感谢张鹏老师》为题就地取材把我写入作文。至今惭愧,当时我并非仅想着为学生服务,我也怕冷!
175、 书写现实苦难,依赖的不仅是观察力和表现力,更多的是担当精神和道德勇气。不少知识分子宁可选择玩弄术语、典故和参考文献去故弄玄虚,也绝不谈论触目可及的现实。
176、 高考。不少家长谈起孩子的学习成绩,基本上是聚焦于高考。其实,高考万一考不好又何妨呢?蹬三轮车的、看大门的保安经过自学和蹭课,照样可考上硕士、博士,第一学历是小学毕业的莫言,照样可获诺贝尔文学奖。只要终生保持对学问、真理、写作的酷爱,早晚可成大器。倒是不少高考很成功的孩子,后来之发展泯然众矣,乏善可陈。
177、 家长的心。对子女高考成绩的关注,实质上是希望子女早早有份正常、稳定的职业,然后顺理成章婚嫁,生儿育女,过大多数人所过的小日子。我发现,骨子里,没几个家长真希望自己的子女为思想、真理、正义、理想终生奋斗,为改善人类前途命运而奔走呼号并成就巨大功业。小日子、小幸福、小成就,这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小时代,拒绝风起云涌,害怕传奇人物。
178、 发急。发急是柔弱、无能、焦虑的个体面对世界的应激反应。能从表情、语言、神态上把急发出来,等于释放了不快和压力。发急如内急,一泄而快。
179、 找份工作,买套房子,安上防盗窗,尽早婚嫁,含饴弄孙。这是99%的父母对子女的期待。不希望子女反复折腾,更不希望子女成为愈挫愈奋的执着狂和工作狂。说到底,这种爱,既切实又有些平淡。一己感受,欢迎批评。
180、 春运中的农民工。他们穿越大半个中国,心怀声势浩大的乡愁,寄寓着对乡村、老人、孩子、亲戚、故旧的深刻思念,目光焦灼,归心似箭,渴望回家过年。拥挤的车厢,承载着每一位农民工的回家梦。在这样的焦灼诉求中,乡村成了年复一年的周期性精神驿站。在觅食之城和生身之乡二者之间,春运,恰似一江春水。
张鹏,泰山学院副教授、上海大学文学博士、山东省作协会员。

艺术热线:
山东一城秋色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大红门艺术馆
《都市头条》
13325115197(微信同号)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