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悟雨

以往春节一过,最祈盼的节气就是“雨水”了,可今年却因四季之首立春巧逢“六九”首日,又恰与正月初四的习俗迎接灶王爷同处一天,再加上与北京冬奥会喜相逢,这“三喜”盈门使得虎年立春节气格外“洋洋得意”,同时也使后来的“雨水”节气少了些许受人关注和景仰的势气,在不知不觉中悄然而至。雨水作为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个节气,充满了勃勃生机和美好希冀。《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春始属木,然生木者必水也,故立春后继之雨水。且东风既解冻,则散而为雨矣。”雨水节气的到来,揭示了春天的来临,降水的开始。除此之外,“雨水”在降水形式上表现为,雪渐少了,雨增多了。俗话说“春打六九头”,立春只是春天的序曲,春寒料峭,天气依然寒冷,只有到了雨水,气温才真正回升,才有了春天的感觉。“七九河开,八九雁来”,雨水正当七九,河里的冰化了,风也不再是吹入骨髓的冷,雪花变幻成蒙蒙细雨,春天真的来了。“雨水”过后,全国大部分地区气温回升到0℃以上,并进行着由冬转春的过渡。所以,无论人们对“立春”怎样祈盼和赞美,而她不过是在化解冬天的冰冻,“雨水”才是真正构建春天景致的最早使者。

不是吗?春天来的时候,雨水还在天上走着,干旱也在地上走着,春踏着冬的银装素裹,推开时间的大门,唤醒雪藏已久的炽火,融化那一望无垠的冰雪,期盼着、期盼着……潺潺流淌的泉水云雾润蒸,向苍天传递着祈雨的奏折,呼唤着、呼唤着……草尖的白霜凝润成颗颗清露,枝头的芽苞吐露出生命的芳华,它们在这春雨贵如油的时节希望雨水如期爽约,渴望着、渴望着……

雨,应该是一个阴性名词,是她,而不是他。雨,完完全全是女性化的。初春的雨就像幼女,纯洁愠萌,羞答忸怩;而阳春三月的雨亦像少女,温柔文静,清新靓丽。……“雨水”在人们不觉间,孕育着,孕育着……悄然而来。不管春怎样期盼,泉如何呼唤,人们作何祈求,“雨水”都改变不了“春雨贵如油”的习性。尽管节气的定性是雨水逐渐增多,而在这十五天里,“雨水”却少之又少,人们被温暖的雨云压盖着,祈祷着,然而雪花飘着飘着就变成了雨水,缠缠绵绵洒播下希望的婉歌。于是,世间万物复苏,大地生机勃勃。雨水一至,便带来生机与希望。微风轻拂树梢,林间鸟儿起伏和鸣,雨媚风娇,春云淡淡,待雨后柳烟成阵,草长莺飞,大雁回归,便春意宜人了。这正像古人“三候”所曰:一候獭祭鱼,二候候雁北,三候草木萌动。是雨水浸染着美妙的春色。

唐代诗人韩愈在《初春小雨》中写到:“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这首诗描写了春天到来后,京城的一片春景,写得非常形象生动。雨水时节究竟有无草色?我在每日清早去森林公园晨练时还真的有意观察过,远远望去,草地泛绿;走近一瞧,一片荒芜。而春雨如酥的比喻亦非常恰切。在袅袅炊烟的映衬下,春雨如雾似烟,把世界装扮得朦朦胧胧,引起人们无限遐想。它飘过农田,钻进农家小院,是那样的温润和柔嫩。“麦子洗洗脸,一垄添一碗。”此时,正是冬小麦、油菜返青的时候,最需要细雨的滋润。“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有时候,春雨就是这样可人,往往在不知不觉中,随着人们的梦想潜入城乡,潜入田野。

我国华北地区的春天时常干旱,泉城济南更不例外,正是在这最需要雨水的时候,却往往多日甚至一个月、两个月不下雨。“春雨贵如油”这句俗语最能表达百姓对春雨的期盼。人们在立春之后,紧接着就设置了雨水这样一个节气,除了表达气温回升、降雪被降雨取代和雨水渐多的自然现象外,更有对雨水的渴望。

雨水是节气,也是节日,“雨水节,回娘家”,是流行于我国川西等一些地方的节气习俗。到了雨水节气,出嫁的女儿们,或背或挎着装有鸡鸭米面的竹篮,穿过正在春耕农忙的水田,脚步匆匆,奔向娘家的路。“回娘家”对于现在的女性来说,根本就不是问题,可以随时回去甚至长期住在娘家。而在古代,女儿一旦嫁出去,一般是不能随便回娘家的。这方面的记载很多。即使在21世纪的今天,在某些地区,女儿回娘家还是有讲究的,比如大年初一和元宵节不能回娘家。为了抚慰父母和女儿的思念之苦,古人就设定了诸如年初二和雨水节等一些回娘家的节日,并作为习俗流传下来。既是习俗,就有一定的约束力,公婆和丈夫就不能随便阻拦,女儿就可以名正言顺地回娘家了。女儿回娘家看望父母,以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不仅女儿要回去,女婿还得陪着,还得送礼,通过往来,彼此感情加深了,家庭更和睦了。由此看来,雨水节更富有人情味,不光是盼雨水节,更是盼女儿节。所以,雨水不仅把节气激活,更使醒来的春天充满了人间亲情。

雨水相比其他时节,还给了人们亲近自然与生灵的契机。软绵绵的雨落下,便能感觉大地在被万千软头小锤温柔地敲击,灵魂亦被清洗和荡涤。是你最早打破坚冰,最早把生命孕育。翠绿的大地由你浇灌,蔚蓝的天空让你清洗,布谷的歌喉是你湿润,娇艳的鲜花是你打扮的如此美丽……你让欢快的小河弹唱着小曲,奔向远方;你让泉边的杨柳翩翩起舞,去拥抱多彩的世界;你让开拓进取的人们满怀一腔家国情怀,去圆复兴之梦,去实现共同富裕。在昂首新时代的征程中,我们不能拒绝棵棵老树对我们的衷爱暗示:只要拔节向上,即使在最干旱的季节里,明亮的雨水也会在我们心中荡漾起奋进的涟漪……
文/图:孟祥宾


艺术热线:
山东一城秋色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大红门艺术馆
《都市头条》
13325115197(微信同号)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