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汝南县城出发,沿230国道向东南方向行驶约25公里,便来到南余店乡张湾村高湾村民组,远远望去,就能看到那棵在民间广为传说中古老的皂荚树,这棵树冠硕大,树龄约710年,树高22米,躯干直径3.5米,冠粗:东西15米,南北16米,属于国家一级保护树种。
记者一行几人随村委会干部的引领下,走近了这棵充满神奇的树下见到了义务管护古树的七十多岁的村民张国良老人。在他的家院里,我们亲眼目睹了这棵传说中的皂荚树,沧桑的树干上,不知道什么时候形成一个树洞,这个树洞也是这棵树上最显著的标志,能同时钻进去两三个小孩做迷藏,树身上挂有驻马店市文物保护单位订制的椭圆牌,张国良老人谈起这棵古树,很有兴致的打开了话匣子。
一百多年前,张国良的曾祖父从北方一路逃荒到了现在的南余店乡张湾村委高湾庄,就有这棵皂荚树,很多年前树皮薄,没现在的厚,还自行脱落老树皮,一块一块的掉,几十年前,树周围地势低洼,人为铺垫约二米高的肥土无形中又保护了这棵树,根基深埋,根系发达,抗旱耐”。
听说大伯讲,有一年的夜里打大雷,把附近几个村的人都震醒了,早上有许多胆子大好奇的村民,到树旁观看时,发现有几条带有血渍的像凿过的深沟状,大家都很明白是龙昨夜把躲在树洞的妖怪抓时留下的龙爪痕迹。该树也时常有灵气出现。
据说是有人突患眼疾,几近失明,忽然有一天,古树托梦,教给他如何救治,其中的方法别人无从得知,个中玄妙唯有当事人清楚,就这样在古树的护佑下,眼睛得以康复,从此以后,这棵古树被乡邻视为神树。
遥想困苦年代,乡邻世世代代都用这棵皂荚树上的荚果清洗衣物,祖辈相传,年年月月为众乡邻节省下不少买肥皂的钱。 解放前后,也没有肥皂、洗衣粉之类去污用品,确实为村里的人们解决了一大困难。只是现在随着人们生活水准的逐步提高,那些用皂荚洗衣的时代早已远走,但它却永远留在人们的记忆中。
一代又一代在古树下长大的孩子们,一茬茬离古树渐行渐远,但回到家乡,看到古树,仍然重温当年皂荚树下嬉戏的欢乐时光……
看似古朽的皂荚树,在大旱年间,村民们说古树茂盛依然不减,这大概是因为古树根植于水源丰足的文殊河畔的缘故吧!
现在,每逢节假日,周边前来欣赏皂荚树的游客络绎不绝。
而今的皂荚树依然昌盛盎然,华盖浓荫,年复一年,仍然孕育出新的荚果,朴实无华的生长这片沃土,让人们遐想历史沧桑的变革,让它永远做为历史变迁的见证。(刘文喜 李建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