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者按:1950年2月27日,共和国缔造者毛泽东主席对哈尔滨市进行视察。作出了“当前城市的中心工作就是恢复和发展生产”等重要指示,极大地鼓舞了哈尔滨市人民的生产热情,在哈尔滨市的历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今天2月27日是毛主席视察哈尔滨市的72周年。我们刚刚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周年,也将迎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有关部门将在《革命领袖视察黑龙江纪念馆》隆重举行纪念毛主席视察哈尔滨并亲笔题写的“奋斗”、“学习”、“学习马列主义”、“发展生产”、“不要沾染官僚主义作风”等5幅光辉题词72周年。
抚今追昔,我们重温毛主席的题词,不仅是为了缅怀伟大领袖的丰功伟绩,更重要的是以此为锲机。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党中央战略决策,落实好《东北全面振兴“十四五”实施方案》、建设美丽的哈尔滨而努力奋斗。特发表曾担任过毛主席视察哈尔滨时贴身警卫的抗联老战士王济堂同志《回忆毛主席在哈尔滨的十八个小时》一文,以飨读者。
1950年2月27日,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与苏联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及两个协定圆满结束了访苏之后,乘专列经由莫斯科归国途中,亲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视察工作。 笔者作为哈尔滨市执法大队第三中队的成员,光荣地担负了毛主席来哈驻地和参观点的警卫任务。
半个多世纪过去了,每当回忆起与伟人见面的情形,毛主席的音容笑貌宛在眼前,激动之情令人久久不能平复。2月27日下午3时许,毛主席和周总理一行抵达哈尔滨,地上,迎来了雪霁初晴的旖旎春光;月台上一片欢腾。
毛主席和周总理同前来迎接的省、市领导亲切握手,毛主席亲切而毫无倦意地回应了大家的问候:“没事,不累。”
很快,迎接的汽车驶进了位于南岗区的顾园街1号院内。毛主席下车后,亲切地握着司机崔洪波的手问:“你贵姓?”崔洪波告诉了毛主席,毛主席连声道谢。崔洪波望着满面红光、面容慈祥的毛主席无比激动、眼含热泪不知说哈是好。
毛主席和周总理在省、市领导陪同下,面带微笑地步入楼内。我们全体警卫战士列队迎接领袖的莅临,欢声雪动地喊道:“毛主席万岁!毛主席万岁!”、“毛主席春节好!”毛主席笑容满面地对我们说;“你们小鬼辛苦了!”我们齐声回答:“为人民服务!”毛主席和我们一一握手后,不顾10昼夜的旅途疲劳,又在我们公安总队司令员王化成同志的引领下参观了颐园街1号公馆,然后在休息室同张策、饶斌、李延禄等亲切交谈。
毛主席非常关心哈尔滨市的经济建设,一张一张地翻阅了《东北日报》《松江日报》、《哈尔滨日报》。 毛主席他边看边问情况,当问到哈尔滨有什么工厂时,大家回答说哈尔滨的大工厂不多,除了一些轻工业工厂,只有一个规模较大的三十六棚铁路工厂(即哈尔滨铁路工厂)。余光生汇报说;“三十六棚铁路工厂是东北最大的工厂,有5000余名职工。占地面积8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8万平方米,设有机车、客车、货车、机械、发电、翻砂、 锻冶、铆工、水箱、车轮、工具、制材、后勤等15个分厂。
1931年‘九·一八’事变,日寇侵占东北,苏联单方面决定以1700万日元的廉价卖给伪满洲国。从此,工人们在日寇铁蹄的践踏下,受尽了剥削和压榨,过着牛马不如的奴隶生活:1946年‘四·二八’我军解放了哈尔滨,工人们翻身当家做了主人。在党的领导下,不仅修复各种车3000辆,还制造800门各类火炮和大量的手榴弹、地雷、掷弹筒。派遣技术工人抢修佳木斯莲江口铁路大桥(是东北电影制片厂拍摄的故事片《桥》的原型)。为支援东北野战军‘三下江南、四保临江’解放全东北乃至全中国都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毛主席听后,眼睛顿时一亮地说:“我要去看看!”下午三点半钟,由张策、滕代远、会光生等陪同主席前往,乘坐轿车从工厂1号门缓缓驶进呈现出一片繁忙喧闹景象的厂区,停在厂部办公大楼前。当时厂方只知道有首长前来视察,但不知究竟是谁。当毛主席和周总理走下汽车时,大家才惊喜万分。毛主席同前来迎接的干部、职工代表一一握手,并问他们的姓名和职务。毛主席询问厂长、苏方代表赫里盖维奇工厂建设情况,赫里盖维奇向毛主席介绍了他的名字、军衔和职务。毛主席听说工厂归中长铁路局领导时,就同身旁的余光生说:“是归你领导了?”余光生当时是东北铁路总局局长,他回答说:“现在东北铁路总局和中长铁路局已然分开,不归我领导了。”他不加思索地指着中长铁路苏方局长说:“归他领导!”毛主席意味深长地说:“总的是归咱们国家管嘛!”
接着,毛主席在费立人等陪同下到锻冶分厂视察,毛主席和周总理在震耳欲聋声中停在5吨大汽锤旁,饶有兴趣地观看工人锻制车轮大轴。费立人不失时机地向毛主席汇报:“这个厂是老厂,设备都很陈旧了。”毛主席指出:“设备陈旧也很重要,要好好利用、好好保护,要管好这个工厂。越是大厂越要加倍管好,发挥它的作用。哈尔滨是全国最早解放的大城市,这个工厂是哈尔滨最大的工厂,你们应该给全国的工厂做出榜样。”在高大宽敞的机械分厂视察时,毛主席见各种物件摆放得井然有序,机器飞转,天车穿梭往来,一切都显得既热火朝天又忙而不乱,就连声称赞这个分厂文明生产搞得好。主席停在一台中型龙门刨床前,向操作工人刘国玉点点头,仔细看着切削金属的过程。毛主席把冷却件拿在手中掂了又掂、仔细观瞧,部件在主席手上留下了污痕。他微笑着向刘国玉询问各种部件的名称和用途,刘国玉一一作了目答。在机修分厂,毛主席握住60多岁老工人王恒顺布满老茧的手问候道:“你好啊!”这位在旧社会受尽日本鬼子剥削和欺辱的老工人激动得似乎热血在周身奔腾,珠泪盈眶,不知说啥是好,只说:“毛主席,你太辛苦了!”主席深情地说:“咱们都一样!”
在去机车分厂的路上,主席详细地听取费立人的汇报,听说老工人很多,没有职工夜校但有许多业余政治学习班时,主席指示说;“政治是要学习的,工人也应该学点文化和技术。”费说:“我们有一个厂办的技工学校。”主席就问:“技工学校的学生毕业后,还回不回来”费答:“回来!”主席高兴地嘱咐说:“培养新工人很重要啊!”接着又关切地问费立人:“你懂如何管理工厂吗?”费立人如实地回容:“不懂,我是刚调来管理业务的。”主席诚恳地鼓励说:“我们都不懂,都要学习。好好向老工人学习,学会管理工厂!”
职工们听说毛主席来到工厂,都不约而同地聚集在厂部大楼前,想一睹领袖的风采。当毛主席和周总理走向职工中间时,人群中爆发出一阵阵的掌声和欢呼声。“毛主席万岁!毛主席万岁!毛主席万万岁!”的口号声响彻云霄。毛主席欣然微笑、频频挥手,周总理鼓掌向工人们致意。
就在这欢腾的浪涛中,毛主席和周总理在张策、饶斌等省市领导陪同下登上汽车离开哈尔滨铁路工厂来到位于南岗区喇嘛台附近的哈尔滨国际旅行社。这是全市属于凤毛麟角的一座五层大楼。加之地处南岗区,更凸现出它的高大英姿。毛主席和周总理准备乘坐电梯登上楼顶平台。但由于电梯过于陈旧刚刚抢修完华,汪东兴担心安全把握不大就向毛主席建议说:“主席,这电梯安全系数大低,还是不要上去了!”“没电梯就不上楼了?我们在战争年代不是经常爬山登高吗?走!我们一起爬上去!”毛主席边说边顺着楼梯毫不犹豫地健步走上五楼又登上了楼顶平台。此时已是下午五点多钟,太阳已要西沉,光亮熹微,在落日余晖的照耀下,已经披上电皑白雪盛装的哈尔滨,仍清晰可见点点红尖和葱头式圆顶风格各异的建筑艺术精品。引颈极目瞭望,煞是壮观。毛主席和周总理站在落满积雷的平合上,迎着凛冽的寒风,俯瞰和浏览了哈尔滨的市容。青年时代就曾来过哈尔滨的周总理一面向远处眺望,一面不时地指点着向毛主席介绍这边是南岗区、那现是道里区、那里是道外区。并讲述着哈尔滨市的变迁……毛主席回转身来看到楼顶平台设有一个高射机枪阵地,枪口刺向蓝天。他面向王化成司令员高兴地问道:“这是哪个部队的机枪阵地?这可是一个很好的制高点,真会利用地形啊!”王化成同志回答说:“这是我们哈尔滨市公安总队机炮连的机枪阵地。它在解放战争中发挥了制空作用。”毛主席听后满意地点头表示嘉许。“哈尔滨市有多少人口?”主席又问王化成。“有69万!”王化成回答。主席对张策指示说:“要把哈尔滨市这个消费城市变成生产城市!”“我们一定要很快的做到。”张策坚定的回答。
在平台上,毛主席和东北抗日联军将领、松江省人民政府副主席李延禄谈起东北抗联的情况时深挚地说:东北抗日联军同日寇开展了艰苦卓绝而又殊死的游击战争,牵制了日寇部分力量。
当晚,由于国际旅行社供暖设备出现故障,毛主席便下榻在顾园街1号宾馆二楼。主席回到住处仍不休息,在一楼会议室里立即接见了中共松江省委书记兼哈尔滨市委书记张策、哈尔滨市市长饶斌、松江省人民政府副主席李延禄、东北铁路总局局长余光生以及郑依平等领导同志。毛主席同他们一一握手,对不熟悉的同志逐一何了名字、祖籍、职务等。不一会儿,毛主席顿然想起松江省人民政府主席冯仲云没有来,张策说他当时正在沈阳参加东北地区代会。毛主席回忆起冯仲云曾在满洲省委和东北抗联工作多年,抗战胜利后,他给党中央、毛主席写信汇报了东北党组织情况,建议中央派干部来东北。事隔多年,毛主席还能忆想到他,令人感奋。之后,毛主席让大家落座、促膝琰心,首先听取省市委领导同志的汇报。然后毛主席简要地向大家传达他率团首次访苏的情况。他说:“新中国成立后,美帝国主义不甘心在中国的失败,继续支持国民党反动派,妄想卷土重来。它极力阻挠其他资本主义各国在外交上承认我国,并在经济上对我国实行封锁禁运。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十一个国家相继同新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1948年南斯拉夫共产党人坚持自己独立的立场,斯大林错误地将南共开除出共产党工人党情报局,并中断了与南斯拉夫的正常外交关系后,也曾怀疑我们会步铁托后尘,同他们闹独立。尤其是我党执行正确的统一战线政策,吸收一些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参加新中政府工作,斯大林担心我们会执行亲英美的路线。在这种情况下,在国际上两大阵营对峙的格局中,我国政府和人民公开坚定地站在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一边,采取“一边倒'的方针。从而消除了苏共和斯大林的偏见和疑虑,增强了中苏间的了解和信任,加强了友谊与作。1949年12月6日,我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率领随行员离开北京,乘火车专列前往苏联。一是祝贺斯大林的七十寿辰,共同交换对世界形势的意见:二是要和苏联订立条约;三是向苏联借款。这三条中最重要的是第二条,因为苏联在1945年8月根据苏、美、英在雅尔塔的秘密协议,同国民党政府签订了严重损害中国权益的《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在新中国成立之后,理应废除并另订新约。我们一行于16日上午12时到达莫斯科,住斯大林别墅,下午10时立即会见斯大林大元帅。会谈两小时,对签订新约、废除旧约没取得预期效果;12月21日,我应邀出席莫斯科庆祝斯大林七十寿辰大会,气氛十分热烈,但斯大林对实质问题避而不谈;12月24日晚11时半,我与斯大林举行第二次5个半小时会谈,斯大林只字不提中苏条约。我与斯太林的两次会谈中,在涉及中国主权问题上坚持与之争论,并以理服人。加上西方通试社发表挑拨中苏关系的消息,反而促使斯大林下决心签订新约,并终于同意周恩来去莫斯科谈判。1950年1月22日,周恩来一到莫斯科,我就与斯大林举行第三次会谈。开始由苏方按中方意见写了一个新约草案,中方提出修改,周恩来根据我的意思重新写了一个草案,苏方同意即成定局。中方提出新约加上‘互助’二字,以与旧约相区别,苏方也完全接受。我于1月25日31日两次致电刘少奇,通报了中苏会谈情况。刘少奇两次主持中央政治局会议讨论并回电表示同意。2月14日,中苏双方在克里姆林宫隆重举行《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字仪式。我从1949年12月16日到1950年2月14日差不多用两个月时间完成了预定的出访任务。”
在座的省、市领导同志都全神贯注地聆听了毛主席传达他和周总理访苏的盛况,深受鼓舞和教育。一致感到在涉及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的重大问题上,毛主席从不让步。即使对在国际共运中享有至高无上的领袖地位的斯大林也不例外。
毛主席在谈到哈尔滨的工作时说:“我们党的工作重心已由乡村转移到城市,面临改造和建设城市的艰巨任务。我们进城后一定要保持和发扬我党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和作风......”
接见省、市负责同志后,毛主席设便宴招待一同来哈的越南社会主义共国主席胡志明。苏联驻哈尔滨总领事马里宁也应邀参加宴会。毛主席告诫省市领导同志说:“不要铺张浪费,要勤俭节约。不是宴请外宾,不要搞大鱼大肉、大吃大喝,更不能逢酒必喝。”宴会后,毛主席回到二楼客厅读书。张策、饶斌想请示主席为省市题词,加之松江省委副秘书长林诚通过主席的机要秘书叶子龙,向主席提出请求后,主席欣然同意为省市委题词。毛主席站在椭圆形桌子一侧边思索边问张策等人:“你们住的是楼房,还是平房?”有人回答:“住楼房!”毛主席说:“住楼房很容易出官僚主义啊!”随手提起大楷羊毫,饱蘸浓墨,沉吟了一下,奋笔疾书。为省委题了“学习”、“奋斗”、“不要沾染官僚主义作风”;为哈尔滨市委题了“发展生产”;为正在召开的哈尔滨市第二次团代会题了“学习马列主义”等五幅光辉题词。
又为《松江日报》题了报头。省市领导还想请主席再多题几幅,毛主席微笑着说:“能把这些做到就很好了。”时间已经很晚了,毛主席卧室里的灯光依然通明,他伏案阅读出访苏联和来我省我市视察时随身携带的《史记》《资治通鉴》和马列主义经典著作等大量书籍。
2月28日上午8点半钟,天空格外晴朗、万里无云。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在敬爱的周恩来总理陪同下结束在哈尔滨市的视察,乘专列离开我市前往长春继续视察。
临行前,毛主席把他个人积蓄的钱拿出来交给王化成司令员,委托他把拜年钱转赠给我们警卫战士。王司令员为此亲自到执法三中队对我们警卫战士动情地说:“毛主席对你们不分昼夜地坚守在警卫岗位上,确保了他老人家的绝对安全十分高兴。他拿出自己的钱作为拜年钱赠送给你们每人一份(2.5万元东北币),希望你们要再接再厉,练好军事本领,更好地完成警卫任务,报答毛主席对你们的亲切关怀!”
随后,执法大队长赵明同志指示我们连队革命军人委员会以“感谢毛主席给我们拜年钱”为主题在连队里大张旗鼓地进行宣传教育工作。我们用毛主席给的拜年钱买回彩色粉笔、水彩和彩纸,画上毛主席的像,放大了毛主席的题词张贴在营房内的墙报和临街的玻璃窗上,并用黑板报出了专刊。
全体指战员纷纷表示将把毛主席的谆谆教诲永远铭刻在心,从而掀起了一个学习毛主席题词、学习《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搞好执勤警卫和军政训练的新高潮。(作者系哈尔滨市公安局离休干部、哈尔滨市党史研究会理事,抗联老战士王济堂)
住址:哈市道外区通港街81号怡江湾10栋2单元17楼3号。电话:826480000;18645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