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上学勤学练,忙趁东风舞鼓伞
殷巷镇帽杨小学开展鼓子秧歌传承活动

几千年的厚重历史以及源远流长的黄河文化,让商河大地孕育出了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鼓子秧歌。为进一步拓展鼓子秧歌传承主体,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殷巷镇帽杨小学利用下午的课后延时时间,组织了鼓子秧歌传承训练活动。
学校操场上,学生们或举鼓或扛伞,正在进行鼓子秧歌的训练。在训练现场,铿锵的锣鼓,灵动的舞姿,绚丽的色彩,变幻莫测的舞蹈阵势,学生们将鼓子秧歌这一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表演的惟妙惟肖,充分展示了帽杨小学鼓子秧歌的独特魅力,舞出了“鼓乡”风采,赢得广大师生的阵阵掌声。



帽杨小学的鼓子秧歌继承和发扬了商河鼓子秧歌的特点,与青少年的活泼、洒脱相结合,编排出了独具特色的校园鼓子秧歌。帽杨小学的鼓子秧歌以鼓伞为主,整场以大鼓、锣、钹、钗为主旋律,指挥场阵变化。表演的学生在特定场地范围内,变换阵形,其间文场、武场穿插进行,其中的阵形有长江后浪推前浪、雪花阵、双十阵,带有传统元素,又有时代气息。让人看了,给人的感觉是场面大气磅礴、气势恢宏、极端振奋人心、催人奋进。
帽杨小学充分利用鼓子秧歌进校园活动,深入挖掘了传统鼓子秧歌的资源和精华,编排了具有地方特色的校本课程,为现代教育注入了更为鲜活的生命力,努力为实施美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商河发展现文化担当,为社会发展贡献文化力量。






商付东

艺术热线:
山东一城秋色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大红门艺术馆
《都市头条》
13325115197(微信同号)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