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我国心理问题调查研究所统计,目前我国自杀率是万分之二十,每两分钟就有一个人自杀身亡,并有逐年上升趋势,远远高于车祸死亡人数。自杀人群分布在13-20岁、60-70岁之间,也就是年轻人和老年人比例较高。
自杀的原因:
1、生活中遇到了难以解决的难题,如欠债。
2、报复心理。如:失恋、感情危机。想以自杀的方式使其难过、内疚。
3、抑郁症。抑郁症患者有严重的自杀行为或倾向。
4、一时冲动性自杀。因为一件别人看似很小的事情,他却觉得很大,难过异常。
5、遗传。自杀具有遗传特征。
自杀分两种:一种是冲动性自杀,一种是预谋性自杀。
冲动性自杀是由于一时冲动,在几分钟或几小时内发生的自杀行为,这样的人被救后都会后悔,不再有自杀行为。
预谋性自杀是有预谋、有计划、有充足时间准备的实施自杀行为,这样的人被救后还会实施自杀行为。
年轻人自杀率较高的原因是:
1、青春期没有很好的过渡,神经系统没有发育成熟,性格内向,追求完美,家长没有关注孩子心理健康问题,家长只是一味地追求孩子的考试成绩,没有关注孩子的情绪和行为异常问题,也没有注重培养孩子社会适应能力、失败接受能力、独立思考、独立生活能力等,这也是重点大学生自杀率高的主要原因。
2、受文化环境熏染。信基督教的国家自杀率较低,由于基督教认为自杀是有罪的行为,自杀的人死后会下地狱。而日本自杀率较高,也是由于日本自杀文化的原因。
3、社会压力原因。由于社会压力较大,心理承受力又差,久而久之感觉生活没有意义,抑郁情绪逐渐加重,自杀行为和想法就会反复出现。
4、情感原因。没有明确的生活目标,认为对方就是自己的全部,失恋就是失去自我,反复回忆自己的美好时光和失恋痛苦,逐渐就会难以控制自己的痛苦思维,产生自杀念头和行为。
老年人自杀率较高的主要原因是:
1、晚年孤独、寂寞。特别是单身老人,儿女忙于事业无暇经常看望老人,老年人抑郁症是造成老年人自杀的主要原因。
2、自身疾病原因。自身很多疾病,浑身不舒服,治疗效果又不好,自我感觉失望,活着就是受罪,这也造成自杀的原因。
自杀问题应该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防患于未然,尤其对年轻人特别是学生,作为家长应随时注意孩子的情绪和行为,与孩子多沟通,及时发现孩子的心理纠结,就能做到早发现、早治疗,不要等到孩子心理问题严重时再去治疗。孩子出现心理问题了,有很多家长总是自以为是的给孩子做心理疏导,其实家长没有想过,你又不是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家长的疏导很容易耽误孩子最佳治疗时间,应该找专业的心理老师帮助孩子及时打开内心纠结。
对老年人应该常回家看看,单身老人应该鼓励黄昏恋或送较好的养老院,注重老年人的精神生活,总之,一经发现其情绪低落或行为异常,应及早找专业的心理咨询师予以心理干预。

作者简介:
金义老师,畅销书《半熟家庭》作者,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临床心理学博士,国际高级催眠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情景再现法发明人,多对一咨询技术发明人,解题式心理咨询技术发明人,曾经在多个国家从事心理咨询工作,具有24年临床实战经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