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杰教授访谈录
采访人:史超
时间:2022年1月18日上午
地点:山东艺术学院张杰教授儿子家

被采访人简介:张杰,山东新泰人,1931年1月生,山东大学中文系毕业,泰山学院教授,离休干部,曾任泰安师专中文系主任、《泰安师专学报》主编、《泰山研究论丛》主编、泰山文化丛书执行主编、山东服装学院院长等职,著有《现代三作家论集》《高兰评传》等学术著作,有散文集《春风桃李忆吾师》、《翘首东海忆故人》,诗集《心中的歌》、《筛月楼诗稿》、《筛月楼诗稿续篇》等。
问:我有几个问题想跟您交流,请您谈谈您的想法。1.蒋心焕老师给您留下怎样的印象?2.您与蒋老师是怎样认识的?3.在您与蒋老师交往的过程中,有什么令您印象深刻的事情?4.请您从工作、生活等方面评价一下蒋心焕老师。
张:先按我的思路讲,讲完后你要觉得还不满足再提问是不是这样更好。
上世纪60年代初,山东省教育厅发了个文件,要求新建高校要选派部分青年教师到山东的老校进修培养。泰安师专(今泰山学院)派我到山东师院(今山东师大)师从田仲济教授进修现代文学。当时称进修教师,现在称访问学者,时间是两年。当时蒋心焕老师在山师教现代文学。我们都是在田先生指导下从事研究和教学,两个年青人很快就熟悉了,并逐步建立起深厚的友谊。在半个多世纪的岁月里,历经风雨,我们却始终保持着联系,这是非常难得的。我觉得通过60年的时光观察一个人的为人和品德,应该是比较全面准确的。
下面我从几个方面谈谈对他的看法。
第一个方面:他与老师前辈的关系。他接触最多的老教师是田仲济教授。田先生德高望重,曾担任山师教务长、院长等职务,在学术界有很多建树,是我省现代文学界的领军人物,在全国也很有影响。他为人正直,办事认真,一身正气,刚直不阿。运动一来他倍受折磨,不少人与他划清界线,甚至投井下石,揭发批斗。但蒋老师却始终同情他,关心他,尊重他。改革开放以后,田先生任山东现代文学研究会会长,蒋老师担任秘书长。师生两人配合默契,工作顺畅,合作的很好。不仅如此,蒋老师对山东大学教授,著名的现代文学专家孙昌熙先生也十分尊敬,合作的也很好。他谦虚谨慎,自律很严,获得学术界同仁的普遍好评。
第二个方面:他与爱人的关系,蒋老师的爱人是佟玲老师。他们是大学时代的同学,可谓知根知底,自由恋爱。前些年他爱人患红斑狼疮,这个病的危害性仅次于癌症。它不仅给病人带来不少痛苦,弄不好还会影响患者的寿命。但是由于蒋老师帮助爱人及时检查治疗,对她呵护,关心,挚爱,佟玲老师奇迹般的已经带病度过了30年的时光。前些时,我给佟老师打电话问侯,她仍然头脑清醒,谈话底气十足,身体很好。我想此事不仅要感谢名医对她的诊治,还要归功于她的丈夫对她的长期呵护。朋友们都觉得蒋老师那样长时间地照顾、护理多病的妻子实属不易。由此可以看出他高贵品质的另一个方面。
第三个方面:他与同事朋友的关系:在我的印象里,蒋老师是一位十分谦和的人。60年代初期他住在山师院内称为五排房的宿舍里,我曾多次到他宿舍造访。他的邻居有我较熟悉的被划为右派的薛绥之、林乐腾两位先生。他们两位到底为什么落难,我不清楚,仅知道他们业务水平都不错,并且能在十分不利的条件下还孜孜不倦地钻研业务,我十分钦佩他们。特别是薛先生对现代文学的史料非常熟悉,我经常请教他。他都是热情给予解答。改革开放后他任聊城师院教授,硕士生导师、副院长等。当时我就看到蒋老师对他们很友善和尊重,经常心平气和地与他们交谈,没有一点“左”派的架式,这一点给我留下十分深刻的印象。
另外蒋老师乐于交友,校内外都有不少朋友。我听说不少人找他询问专业知识,查询资料,托他办事,他都热情接待,认真办理,实实在在地帮助友人。
他和我个人友情也很深厚。他只要去泰安一定与我见面,我到济南也一定到他家坐坐。晚年我们见面的机会少了,就经常打电话。我们70多岁以后在电话中谈的最多的是健康问题。我离休以后自学了点医学知识,知道他患前列腺肥大症,我就建议他做个血液检测,称PSA,主要看血液中有没有前列腺癌细胞脱落物。他接受了我的意见,查了,医生告诉他,脱落物10以上就怀疑是否有癌细胞,今天他的结果已经达到30,很严重了。医生问他有什么不适的感觉,他怎么想做这个血液检查的,蒋老师告诉医生没有不适感觉,是老朋友建议他做这方面的检查。医生说要做骨扫描,看看骨头上有没有癌细胞转移,若转移就麻烦了。可喜的是他检查的结果没有骨转移。医生很高兴地说,只要没转移,我们就有办法延长你的寿命,现在就给你开药,只要你坚持治疗,延长寿命10年以上不成问题,今后定期来医院复查。从此以后他每过一年半载就到医院检查一次,他每次检查完了以后一定给我一个电话说,老张啊,检查的各项指标正常!我说,好啊!继续奋斗。
蒋老师患前列腺癌已经七八年了,病情一直十分稳定。这次情况有点意外,据说有一段时间他不能出门活动,全身无力,不能吃饭。他的学生魏建到他家中看望,看他躺着很消瘦,立即将他送到千佛山医院检查,结果是原发性的食道癌,已经到了中晚期了。此病若能早发现,放射治疗效果是相当好的。据医生说中早期治疗绝大部分患者可延长寿命5至10年,少数甚至可以治愈。他错过了最佳治疗期,非常可惜!
前年10月,我听说蒋老师住院,因为疫情,医院不让探视病人。我去北京前夕,在魏建的引导下我到医院去看他。他当时住在省中医院一楼单间病房。他躺在病床上,打开窗子,我在窗外与他交谈了一会。他当时似乎不知道病情的严重,情绪很好,但我心里明白,这是我与老朋友最后的道别,心里很不是滋味。
前年12月,他的学生魏建在医院里为他在线上做了一个八十八岁“米”寿庆祝活动,我看了录像,很受感动。后来听说他去世了,我在北京写了一首悼念他的诗,作为对老朋友永恒的纪念。
这首诗是这样写的:送蒋心焕教授远行
与君相识六十年,
情谊如同昆仲般。
田师家中同问课,
学术讨论夜难眠。
桃花园里品仙果,
东平湖畔话保健。
弟走吾感心悲痛,
挥泪祝你路平安。
2021年1月24日于北京
第四个方面:他与学生的关系。在我的印象里,他带的学生,例如硕士研究生吧,特别重视对他们的思想教育,他不仅重视怎样做学问,还非常重视怎样做人,做个好人。在授业解惑的过程中,也注意传道,传爱国之道,做人之道。据我所知,他的学生中有不少已很有成就,但是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人在品德上出现大问题,犯大错误的。这除了学生的自律自爱外,与老师的教育是分不开的。这一点,我感到我们这些做教师的值得深思。
以上,我从四个方面介绍了蒋老师的为人与品德。在我的心目中,他是一位治学严谨,勤奋工作,热爱学生的优秀教师;是一位充满爱心,有责任心的好丈夫好家长;是一位谦虚低调,积极上进的学生;是一位诚实厚道可以信赖的朋友。我的一生因为有这样一位真挚的朋友而感到荣幸和自豪。
蒋心焕老师已经离开我们两年多了,我经常怀念他。他那真诚朴实的形象一直活在我心里。
问:你与蒋老师交往的岁月里,有没有令你印象特别深刻的事情,请你谈谈。
张:有,我想谈两件事。
第一件事:蒋老师退休后在家里有些寂寞。有一次我在肥城市举办学术会议,就邀请他与田仲济先生与张蕾教授到会指导,请他们给青年文艺工作者讲讲学习及写作方面的事情,顺便让他们到外地散散心。肥城是肥桃之乡,那里的万亩桃园,久负盛名。当时正值肥桃熟果期,那硕大的肥桃挂满枝头。我陪他们穿行在万亩桃园里观光游览,品尝仙果,大家都兴奋不已,面对扑鼻的桃香久久不忍离去。这些都给到会的嘉宾留下深刻的印象。
还有一件事情:我的小儿子歌群在美国留学。他应母校山东艺术学院的邀请回校任教。他是学声乐的。蒋老师为了帮助他提高艺术素养,主动提出让歌群与他的老同学著名音乐史家,山师大音乐系教授刘再生先生结识,以便让歌群向刘教授请教。在他的安排下两人见面畅谈,效果很好。由此可以看出他的良苦用心,对友人的真诚。歌群最近还怀着对这位长辈的敬意谈起此事。


蔣心煥,江蘇南通人,山東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山東省中國現代文學學會原副會長。1933年12月12日出生。1954年考取山東師范學院(今山東師范大學)中文系,195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58年畢業留校任教。1960年2月至1962年7月在武漢大學進修研究生課程,師從著名中國現代文學專家劉綬鬆教授。1962年7月起先后擔任中文系助教、講師,1980年晉升副教授,1985年開始招收中國現代文學專業碩士研究生,1988年晉升教授,1999年1月退休。2021年1月22日1時14分在山東省中醫院東院逝世,享年88歲。

艺术热线:
山东一城秋色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大红门艺术馆
《都市头条》
13325115197(微信同号)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