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枚印章
——张宝春习字记之一
作者 张宝春
历来,人们普遍认为字如其人,我亦有同感,字,是人的另一张脸。
一个人的字如果写得好,对人生的影响是无法估量的。
尤其是书法,被誉为是无言的诗、无形的舞、无图的画、无声的歌、无冠的王,可谓是价值连城、点墨成金、名垂千古,王羲之等书圣、名人就是最好的例证。
说起来也奇怪,我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从小就愿意观察文字的形状。
小学的时候对写字好的老师非常敬仰,心里默默地有着崇拜之情。
三年级,由铅笔改为钢笔后喜欢模仿报纸上隶书的扁形文字。
上初中一年级时,我拿着我写的扁形钢笔字问我的班主任老师:“老师,你看我的字是啥体?”老师被问得有些茫然,看了一会儿巧妙地说:“你写的是八分体。”我知道老师是在有意鞭策我,尽管当时我根本就不知道什么是八分体,但是,老师的话对我的鼓舞还是非常及时的。
有一回,我正在聚精会神地写字,同桌同学的胳膊肘碰我,把字写斜了,干脆,就把那一行字都按照斜的顺序写了下去,不知不觉养成了习惯,只要写字就是斜的。
求学嘛,求学不仅限于课堂,老师的言传身教、耳濡目染,同学之间的互相影响都是宝贵的求学过程。
中学时办校报刻钢板,一只铁笔、一块钢板、一张蜡纸,刻得手腕酸痛。不过,通过刻钢板掌握了横平竖直、间架结构、大小一致、风格统一等,通过油印机油印出来的《校报》成品,在大家的品头评足中找出毛病、缺点,不断总结和提高,有了新的进步。
中学毕业后,公社的党委秘书找我给公社帮忙,用板刷在五彩纸上书写大方块黑体字,宣传征兵、计划生育等内容贴在沿街的墙壁上,获得了被赏识的感觉,写字,能让人高看你一眼,更能让女生青睐。
高中毕业后还乡参加生产队劳动,生产队的院墙上有水泥黑板。社员们都下班回家吃饭去了,我拿着抹布蘸着水在黑板上写出大字,用粉笔勾边便形成了空心字,内容是“抓革命、促生产”,自己看着还真有点儿意思,社员们上班时围着观看啧啧称奇。
恢复高考后,有幸考入锦州师范专科学院(今渤海大学的前身)音乐专业,我的原则是谁写的字好我就敬重谁。大学的校园就是不一样,刚刚恢复高考,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人才聚集在高等学府的校园,各种书法比赛、书法展览琳琅满目,让人大开眼界,耳濡目染、环境熏陶,默默地提高了我对书法的了解和欣赏水平。
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当看到中文等各系同学的书法作品时顿觉惭愧,为我自己所选的专业感到后悔,同时,也刺激了我不服气的无穷动力!
毕业后留校当了一名师范教师,师范是培养老师的摇篮,师者,范也!老师的字写不好怎么教学生呢?
环境的熏陶非常重要,师范生讲究“三笔字”,即粉笔字、钢笔字、毛笔字,佼佼者辈出。
作为语文教师的孙学辉,硬笔书法在全国频频获大奖,引起了全校师生的爱戴,在全市颇有影响。
作为好朋友,我向他求了一件事,他丝毫没有推辞,满口答应。
不日,学辉老师将一枚刻有“张宝春印”的名章交在我的手中,这是全国著名的书画篆刻艺术家、西泠印社会员张立军老师的大作。
……
一晃,过去了十几年。
2016年冬天,《阜新日报》社安排给我作专访报道,主任记者、摄像记者完成了采访任务后,摄影记者又单独从各个不同的角度进行了特写、拍照、合影,结束时他和我说,他是张立军。
啊,万万没有想到,送给我第一枚印章的朋友,竟然会是在这样的场合见面。
自然,从此我们便成了最好的、最高雅的朋友!
……
后来,孙学辉老师获得中国书法家协会举办的全国书法大赛“兰亭奖”第一名,任辽宁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辽宁省阜新市文联书法家协会主席。
作为著名的书画篆刻艺术家张立军老师的篆刻作品更是早已遍布全国各地。
……
有了两位好朋友的支持,有印章在握,笔墨伺候,我当勤学苦练、早出作品急起直追。

2022年2月9日于阜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