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暴力,简称家暴。是指行为人以殴打、捆绑、残害、强行限制人身自由或者其他手段,给其家庭成员的身体、精神等方面造成一定伤害后果的行为。持续性、经常性的家庭暴力,构成虐待。
前一段时间遇到一位女求助者,32岁,本科,已婚。自述:“自己在大学毕业后,考入事业单位,经朋友介绍认识了一位男士,这位男士给人感觉性格有些内向,话不多。介绍人说这位男士工作积极、有上进心、老实本分、没有恶习,也是大学毕业生,在国企工作。我看这位男士外表形象和条件跟我也般配,于是同意和他相处。在相处期间,感觉这位男士的确话不多,也没有什么朋友,更没有什么爱好,他对我倒是非常满意,相处几个月后他带我回家见他父母,他父母对我非常热情,他的妈妈也非常勤劳,他爸爸和我男友一样,都是话不多。我也带他回家见了我的父母,我父母对他很满意,父母说我男友实在,是过日子人,相处半年后我们结婚了。婚后我收拾屋子、做饭、洗衣服,承担起所有的家务,这样生活了一年,很平静也很幸福。近两年,关系好的大学同学经常找我逛街、聚会,这也是我丈夫最不愿意的事。每次聚会我都提前告诉我的丈夫,也想带他一起去聚会,但我丈夫都拒绝了,聚会回家超过晚上九点,丈夫就一直沉着脸,跟他说话也不回答,这样状态他能持续几天。更有甚的是有一次我们几位大学室友一起帮助要结婚的同学准备婚礼,回家晚了一点,他就大声咆哮起来,我顶了几句,没成想他上来就打了我几个耳光,又掐我的脖子,掐得我上不来气了,再掐一会儿我就得死了,他这才摆手,又转身把电视、茶几砸了,咆哮而去。我当时坐在屋地上大脑一片空白,都忘记了哭泣。我一直在想一个问题:这样老实的一个人,怎么变成这样?我又没有对不起他,只是帮助同学准备婚礼,至于这样吗?”
我问:“你男友的直系亲属中有得精神分裂症的人吗?”
求助者回答:“没有发现他父母有精神方面问题,只是听他母亲说,他舅舅有精神病。他叔叔家有一个孩子是傻子。”
我说:“一个人不擅长与人沟通,内心纠结的事就会一直纠结下去。久而久之,这个人有可能就会爆发。比如:前几年有一位叫马加爵的大学生,平时就不爱说话,给人感觉很老实,只是与同学有一点小矛盾,就杀害了几位同学,手段之残忍,使人毛骨悚然。所以说不爱说话的老实人不一定是善良的人。”
求助者说:“我现在看见我丈夫就感觉恐惧,看他眼神经常冒出凶光,他说什么我都得听,生怕他再打我。”
我说:“你的生活总处在恐惧中,你能感觉到幸福吗?”
求助者说:“不要提幸福了,不挨打就是好事了。”
我说:“你丈夫家暴了一次后,还打过你吗?”
求助者说:“有一次我姨有病了,我陪她看病,她住院我又看护半宿。我也提前告诉了他,没成想回家后他还是大骂我,并警告我:‘以后晚上下班必须回家做饭,有事提前告诉我一声,晚上也不能超过九点回家,不然我就给你好看。’”
我说:“你听完丈夫说的这句话是什么感觉?”
求助者说:“我就是后悔怎么能找这样的男人。”
我说:“你们结婚几年了,有孩子吗?”
求助者说:“我们结婚三年多,没有孩子,也不敢要孩子。”
我说:“你想过以后就这样跟丈夫生活下去吗?”
求助者说:“丈夫是我自己找的,他什么样我都得认,不还没打死我吗?”
我说:“你有什么问题来找我帮助你解决的吗?”
求助者说:“我就想怎么能让丈夫不打我,好好过日子。”
我说:“他家暴过你一次,就会有第二次,也更会有第三次、第四次。除非你像奴才一样伺候他,什么都听他的,不能有自己的想法,更不能出去社交。”
求助者说:“那我活着还有什么意思,我又不敢和他离婚。”
我问:“你为什么不敢和他离婚?”
求助者说:“我要提出离婚,他还不得把我掐死。”
我说:“你应该回家和父母商量一下,把你的遭遇都和父母说清楚,共同研究怎么办吧。别自己和他提离婚,不然你可能还会受到伤害。”
求助者说:“我丈夫这么老实的人为什么会有家暴?”
我说:“不爱说话、没有朋友,心里有事都自己憋着,从小到大一直受到别人的讥讽和嘲笑,久而久之这样的人容易形成人格障碍、偏执、暴躁,更容易形成反社会人格。”
大家有时间看看我写的心理学畅销书《半熟家庭》吧,书中有对这样个案详细的论述。
上面个案说明男女恋爱一定要了解清楚,不能因为自己年龄大了就着急找一个人结婚,否则后果很严重。

作者简介:
金义老师,畅销书《半熟家庭》作者,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临床心理学博士,国际高级催眠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情景再现法发明人,多对一咨询技术发明人,解题式心理咨询技术发明人,曾经在多个国家从事心理咨询工作,具有24年临床实战经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