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回眸之五
李学文:成长,我的2021
济南市章丘区曹范学区中心小学

一朵花的盛开,需要四季流转;一棵树的成长,需要阳光沐浴。我们经常说,光阴荏苒,白驹过隙,仿佛昨天还是绿树如茵的光景,一转眼就到了北风呼啸的冬季。2021年,只剩最后几天。回顾这360多个日夜,我们在经历中收获了什么?
【学生的成长,是我最大的欣慰】
今年是我从教的第六个年头,从走出大学到步入工作岗位,在摸摸索中学着角色的转变。
记得四年前刚刚接这个班的时候,他们还是些喜欢吵闹、习惯依赖的六七岁的孩童。“老师,他抢我的橡皮!”“老师,他哭了!”那些不绝于耳的吵闹声,让从未接触过这个年龄段孩子的我感觉头大,40分钟的课堂上,起码有十几分钟需要用来维持秩序。我上课是比较严厉的,我一直觉得课堂就要有课堂的规矩,秩序好了,才能提高课堂的效率。
而如今,在不知不觉间,那群吵吵闹闹的小孩,已经有了“大人”的模样。课代表会在每节课前准时去问本节课的任务、会把老师布置的工作安排得妥妥当当。那一张张稚嫩的脸庞,多了些朝气和稳重。在学习写信的习作里,他们会偷偷告诉我很多内心的小秘密,那种信任和赤诚,在那一瞬间像像一股股暖流涌上心头,我突然体会到,什么才是作为一名教师最大的幸福。如今,我的课堂也不再是用严肃贯穿,会给他们拓展一些课外的知识,偶尔会幽默地开几句玩笑。看着孩子们哄堂大笑的样子,那一刻,我是满足的。

【基于课堂的教学实践,是专业成长的支点】
魏书生老师说:“我进课堂就像找到了根基,能够及时汲取营养,品尝增长本领的快乐。就像跳舞的愿意进舞厅,踢球的愿意进球场一样。”
作为教师,课堂就是安身立命的场所,是教育教学的主阵地,是见证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舞台。“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一年,我坚持在课堂中发现问题,捕捉问题,加以研究,推动自己前进,并在教的过程中进行反思和总结,把经验上升为理论,实现教学积累。把课例作为实践性研究,以“遇到的问题和困惑”为载体,围绕研究主题,确立教学设计、实录和反思过程,以“课例讨论、情境设计、行为反省”为合作平台,让学生展开“原型课”生态探究,引导学生质疑问题的内核,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优化问题,不断建构,完善学科内涵,让“教研一体化”,从而促进师生智慧生长和教学质量的有效提高。尤其针对我们的智简课堂,老师们就是要立足课堂,用高效课堂吸引学生。我们积极引导学生展开分组讨论,合作探究,以升华认识,提高能力。

【踏实前行,无愧自我】
今年是建党百年。党的历史是最生动、也是最有力的教科书。在今年的党史学习中,我被领导安排负责带领几名学生做好党史墙的学习。
一开始接受这项工作时,我有点像无头的苍蝇找不到思路。这么多的内容,不可能把百年历史尽收眼底。再加上,学生年龄小,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都有限。焦头烂额之际,周校长提供思路,让我用大的框架串讲,找故事性强的内容,让学生讲,锻炼学生的党史学习和语言表达能力。这一刻,我茅塞顿开,抓紧整理素材。录制的过程,韩冰老师等几个同事帮忙,让党史学习的工作顺利完成。后来,我们的几次讲解,得到了局领导的一致好评。
这一刻,我明白,任何事情的成功都不是一蹴而就的,更不是一个人单打独斗可以完成的,团队的力量是强大的。只有俯下身子,肯思考,讲究方法,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021年即将过去。未来,还很长。我将沿着前路,用勤奋书写那些未知的故事。

作者简介:
李学文,济南市章丘区曹范学区中心小学青年骨干教师,本科。热爱文字,热爱摄影,苇杭融媒自媒体工作室的主要成员之一。曾获得章丘区青年教师素质大赛一等奖、二等奖。

艺术热线:
山东一城秋色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大红门艺术馆
《都市头条》
13325115197(微信同号)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