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爱中的男女朋友应以感情为基础,以结婚为目的,不应报着某种目的与对方相处,目的达不到或者达到了,男女双方都会以悲剧的形式结束。
几年前遇到一位女求助者,23岁,在读研究生。自述:“一年前处了一个男友,由于性格不合分手,但是有一道坎一直过不去,就是男友答应给我买手机,相处期间一直没买,分手后我问男友:‘答应给我买的手机为什么一直没买?不买手机转给我一千元也行。’前男友一直没转给我一千元,我心里放不下这件事。现在又出现一件事,就是几个月前我认识一位网友,跟他聊天感觉很好,他说在事业单位工作,我觉得这个人很靠谱,我们就在现实中见面了,见了几面后感觉很好,确定了男女朋友关系。赶上了假期,男友要带我出去旅游几天,我同意了。到旅游区当晚,男友要发生关系我没同意,第二天我们出去游玩儿,很开心,在旅游区,我相中了一件玉器,让男友给我买,我男友说景区卖东西太贵了,回去后买给我。当晚,由于心情高兴我们在一起了。几天后回家了,我一直催男友给我买那件玉器,男友以工作忙没时间推脱了。一个月后,我发现怀孕了,打电话告诉男友,男友转给我一千元让我打胎,到医院后我发现一千元根本不够,又向男友索要,男友说没钱给我,我很生气,就去男友工作单位找他,他不在,我询问他们领导,领导告诉我男友不是单位正式职工,是临时工,并且他已经成家有孩子。知道真相后我更生气了,这不是骗子吗!我打电话大骂男友,告诉他必须转给我五万元,不然这件事没完。之后我把怀孕这件事告诉了父母,我母亲直接给男友打电话,告诉男友赶紧转钱,不然就去单位告他欺骗,有家有孩子还说自己是单身,欺骗我女儿。几天后,男友转给我五万元,但我越想心里越憋屈,觉得自己怎么能受这么大的骗呢?于是,让妈妈陪我一起去男友单位,找男友领导讨说法。男友领导向我们保证,一定开除他。几天后,男友打电话给我,向我求情,让我帮他说谎告诉他的领导:前几天和我母亲去跟领导说的那些话是因为跟他生气,才去胡说的,也没有怀孕这件事。我是坚决不同意,并且还告诉他,你就是骗子,还要去你家里找你妻子谈,告诉你妻子我怀孕的事。男友这时非常生气,大骂我是骗子。我心情非常不好,特来咨询。”
我说:“听了你的叙述觉得有两个问题:一是你的前男友没有兑现他的承诺,就是分手了也没把一千元转给你,这件事给你留下了心理阴影,二是你遇到了骗子,咱们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解决。你先说说你和第一位男友相处以及分手的过程。”
求助者说:“我读研一的时候认识了前男友,当时是他追求我,我觉得他为人实在,对我又好,就答应跟他相处,相处期间开始还挺好的,半年后我们经常吵架,主要是性格原因,他不善言谈,说话不算数。分手的原因就是我喜欢一款手机,他在几个月前就答应给我买,我一直在催促他买手机,后来他以我们三观不一致、性格不合提出了分手。我说就是分手了你答应给我买的手机也要买,他说没有那么多钱,我说你都上一年班了,怎么连三、四千元都没有呢?总之,他就是不给我买。我心里放不下,他提出分手后,我跟他说实在没有那么多钱,你就转给我一千元也行。前男友说:“我们都分手了,为什么我还要给你转一千元钱?”我说:“做人要讲信用,你答应的事就要做到,我都妥协了不要那么贵的手机了,转一千元买个便宜点的手机就行。”前男友一拖再拖,就是不给我钱,直到现在已经过去两年多了,还是没给我钱。”
我说:“你们都分手两年多了,你为什么还记着他不给你钱的事儿呢?别的事记不住吗?”
求助者说:“我和他相处的事情都不想记了,也不愿意记住,但是他欠我的一千元钱我记得非常清楚。”
我说:“你当初让他给你买手机,那时你前男友上班了吗?”
求助者回答:“我前男友比我大五岁,他早就上班了。几千元对他来说应该能拿出来。”
我问:“你和你的前男友相处期间,出去游玩的费用都是谁花的钱?”
求助者说:“我那时还在读书,自然是他花了,再说我是一个女孩,怎么能让我花钱呢?”
我说:“你们相处多长时间分手的?”
求助者说:“将近两年。”
我说:“你们相处期间他给你送过礼物吗?”
求助者说:“给我买过几件衣服,就是答应给我买手机的事一直没兑现,当时我特别喜欢那款手机,也不贵啊,就是四千元左右,当时他也答应买给我,可能直到他提出分手,都没给我买。”
我问:“你最后提出向他要一千元钱,你前男友答应了吗?”
求助者说:“他答应了,说开支就转给我,直到现在,都将近两年了,也没转给我,我想起这事,心里就委屈。”
我说:“你为什么对钱的问题这么认真呢?你多了这一千元,你能富到哪里呢?就是少了一千元,你也是这样啊!”
求助者说:“我觉得这不是多一千元或者少一千元的问题,而是我前男友承诺的事情不兑现的问题。”
我说:“你小时候父母答应你的事情都能兑现吗?”
求助者说:“我小时候父母答应我的事情要是不兑现,我会一直闹下去,直到兑现为止。”
我说:“承诺是否兑现的问题与钱数有关系呢?”
求助者说:“这点我像我妈妈,我妈妈对钱看得非常重,就是去买菜也会因为块八毛钱跟卖菜小贩吵架。”
我问:“你父母是做什么工作的?”
求助者回答:“我是单亲家庭,由妈妈抚养长大,妈妈是做小生意的,每天妈妈回家都要算今天赚多少钱,从小就灌输我赚钱不容易。我读书的时候非常节俭,从不买贵的衣服,吃贵的饭菜。读研一时才处第一个对象,也就是我前男友。他领我去饭店吃贵的美食,给我买两百元以上的衣服,我就会感觉很开心。”
我说:“我明白了,你从小受的教育就是节省1分钱,所以对钱非常敏感,看得也重,又碰到一个很节省的前男友,不然怎么能给女友买两百多元钱的衣服呢?你当初真要找一个经济宽裕的男友,会给你买名牌的衣服,品尝特色美食,你跟这样的人相处一段时间后,可能就会有所改变,因为你只处过一个节俭的前男友,你小时候跟你妈妈一起长大,你妈妈就是一个特殊节俭的人,你受妈妈的影响根深蒂固,所以说你对钱也是特别敏感,不然怎么能过不去这道坎呢?你的前男友答应的事情,不是他信守承诺的问题,而是他太吝啬,你又太较真,总觉得他欠你一千元,实际你们之间根本没有借贷关系,你又不是借了他一千元,他没有还你,怎么能说他欠你钱呢?”
求助者说:“我一个女孩,认识他之前没谈过恋爱,我第一个男友就是他,我们之间也在一起了,你说不给我钱我多吃亏?”
我说:“男女朋友相处,是双方以感情为基础,以结婚为目的,即使你们在一起了也是双方自愿的,谈不到谁吃亏的问题。谁说男女在一起,一定是女方吃亏呢?”
求助者说:“我还是感觉有点吃亏,他耽误了我的青春。”
我说:“谁说男女第一次谈恋爱就一定会结婚,这是不一定的事情。你觉得自己耽误了青春,那你前男友就没觉得和你相处没成功也耽误了他的青春吗?你前男友跟你相处期间即付出了时间,又付出了金钱,你没有想过他就不吃亏吗?你为什么总以自己的角度想问题呢?”
求助者说:“我就没那么想过。”
我说:“你的这种想法只考虑自己吃不吃亏,没考虑对方吃不吃亏,这种思维方式就叫自私的思考方式。再说双方谈恋爱,本身就没有吃亏不吃亏的问题,都是双方自愿的,你说我说得对吗?”
求助者说:“以这个角度看我心情倒好了一些,还有一件事情想咨询,是我第二任男友的问题,他欺骗了我,我特别生气。”
我说:“你和第二任男友在网上认识,他说的话你怎么能都相信呢,你没去验证吗?”
求助者说:“我当时也不相信他在事业单位工作,等到见面后感觉他还是挺诚实的,还说自己经营了一个买卖。”
我问:“经营什么买卖?”
求助者说:“他投资了一个时尚宾馆,经济能力还是很强的。”
我说:“你就没有考虑过时尚宾馆是他一个人投资的还是几个人一起合作的,规模有多大,位置在哪,这些信息你都知道吗?”
求助者说:“他没带我去过,只是听他说的。我和他在一起的时候,他也经常接电话,安排别人住宾馆、价格优惠等事情,也有人找他办事打官司,于是我就相信了他的话。每次在一起的时候,他也找一些朋友一起聚会,那些人对他也很恭敬,我也就完全相信了他,以为自己找到一个好的归宿。”
我说:“看问题不能只看表面,没有调查就不要相信自己的感觉,只有用事实说话才行。”
求助者说:“我也没想那么多,就是现在怀孕了才想起来,更主要的是我告诉他怀孕,他只给我一千元让我打胎,我去医院询问打胎加上后期营养费怎么也得一万元,我再向他索要,他就说资金紧张没有钱,我就觉得能开一个时尚宾馆,怎么能没有钱呢?于是,我就去他单位找他,遇见他的主管领导,才知道他有家、有孩子,他欺骗了我的感情,还让我怀了孕,这回我才知道看人不能只看外表,一个诚实的外表背后隐藏着骗子的真面目,我不会饶过他。我和母亲说了之后,把我母亲也气坏了,就是他后来转给我五万元,我也不甘心,一定要把他绳之以法,得到应有的处罚,还要找他妻子谈,让他妻离子散。”
我说:“你毕竟是学生,涉世太浅,只有吃一堑长一智了,好好总结这次教训,不要听对方怎么说,一定要了解清楚,不要草率地和别人在一起,也要学会保护自己,你这次算幸运的,假如他是艾滋病患者呢,你真要得了艾滋病怎么办?”
求助者说:“我真要得了艾滋病,死的心都有了。”
我说:“像你这个年龄的女孩,一定要有自我保护意识,打胎对女人的身体有极大的伤害,不能图一时高兴而不计后果。你现在怀孕了,你能全怪人家吗?当初也是你同意的,就没想过做一些安全措施吗?”
求助者说:“是的,我当时也没想那么多。”
我说:“你这次算是幸运的,只是单纯的怀孕,打胎之后好好休养,身体养好了不耽误你以后结婚生子,你也不要过度伤心。”
求助者说:“我只是觉得对他惩罚不够,我不解恨。”
我说:“对他的惩罚,有法律规定,但是你自己过度生气就是自己伤害自己,用他的错误惩罚自己,也是不值得的,起码你没有感染艾滋病,不然这辈子就毁了。”
求助者说:“也是的,这也是不幸中的万幸了,我也看过很多国内学生和留学生发生关系后得艾滋病的报道,真是太可怕了,这些学生真是无知,像我一样不计后果,这次对我的教训太大了。”
我说:“打完胎后好好休养一个月就没事了,重新开始生活吧,这也是你人生的一个经历,也能增加你的经验教训。”
大家有时间看看我写的心理学畅销书《半熟家庭》,里面有对这样个案详细的论述。

本个案求助者思维过于执拗,又受母亲影响,对金钱的执着大于对感情的珍惜,又没有社会经验,物质利益冲昏了头脑,才使自己上当受骗,之后又放不下受骗的事实,导致出现心理问题。

作者简介:
金义老师,畅销书《半熟家庭》作者,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临床心理学博士,国际高级催眠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情景再现法发明人,多对一咨询技术发明人,解题式心理咨询技术发明人,曾经在多个国家从事心理咨询工作,具有24年临床实战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