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迅猛发展的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已经迅速融入到经济社会和国家治理中来,与时俱进地推进数字政府建设,展现政府服务社会的新形态,是各级政府的一项紧迫任务。周口市川汇区政府在推进政务服务和数字政府建设过程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聚焦群众和企业办事便利化需求,构建大数据驱动的政务新机制、新平台、新渠道,始终把系统好不好用和群众爱不爱用作为评判标准,创新服务方式、优化服务流程,让群众切切实实感受到大数据发展带来的便利和好处。
打造智慧平台,提升数字化政务服务能力
建设数字政府,就是重塑政务信息化管理架构、业务架构和技术架构的智慧平台,进一步优化调整政府内部的组织架构和管理服务,全面提升政府在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治理、公共服务等领域的履职能力,开发利用以数字技术支撑的新产品、新服务、新业态、新商业模式,形成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决策、用数据管理的创新型现代化治理模式。

为构建高效、有序、开放、多元的息化综合开发新机制,周口市川汇区政府会同华为公司、周口市信息产业投资有限公司,通过招商引资,实施了浪潮集团浪潮沙颍云运营中心项目和易圣热力“互联网+”智慧能源示范区建设项目,总投资17.3亿元。为了打造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加快推进“智慧川汇”运行管理指挥中心和“数字政务”建设,充分运用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AI(人工智能)、5G等新技术,积极推进实施全区信息化和大数据工作,配合省、市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做好政务数据联通归集,向省政务服务平台归集256752件网办件数据,打破了信息孤岛、数据壁垒,打通了政务信息系统,实现跨层级、跨区域、跨行业、跨部门的数据互联互通、业务协同、开放共享,促进电子政务网络资源整合,建成了省市县乡村五级全覆盖的政务服务网,政务事项全面实现网上办公、协同办公、智慧办公,政务服务能力得到全面提升。凡与企业生产经营、群众生产生活相关的审批服务事项全部进入政务服务网,做到应上尽上、全程在线。群众办事从网上咨询、网上申报到网上预审、网上办理和网上反馈,可实现不见人“一网通办”。截止目前,高标准完成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8大项51个子项建设和对接任务,全区992项政务服务事项实现网上办理,网办率99.8%;“豫事办”分厅上线人社、医保、民政、公安、教育、税务、卫健、法律服务、市场监管、助残等18类服务也实现了“刷脸办”和“掌上办”。
创新服务模式,提升一体化便民服务水平
聚焦群众和企业办事便利化需求,打造“网上办为主,就近办为辅,协助办为补”的政务服务一体化格局,让老百姓办事更加方便、快捷、舒心。
针对不能网办的事项、不会网办的群众以及疑难审批事项,区行政服务中心改革创新审批服务方式,保留窗口办理,办事大厅加快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全面推进审批服务改革,推进政务大厅“一站式”审批,“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优化办事系统、简化办事材料、精简办事环节,为基层群众提供协同高效的一揽子服务,推进“一窗通办”的全能窗口集成化服务。即在一个窗口可办多件事,实现“一窗受理、一表登记、一次告知、一网流转、一次办结,即来即办、立等可取。”持续推动减时间、减环节、减材料、减跑动、优流程的高效服务,政务服务事项减时间比例超过80%,零跑动、不见面事项超过90%,177个事项实现“一证通办”。

为满足就近办需求,区行政服务中心密织便民服务网,加强街道便民服务中心、社区服务站点建设,梳理了可以下放社区、村居的“就近办”事项和已实现网办的事项,通过引导网办、上门办理,为企业和群众提供便捷的综合服务,推进政务服务向基层便民服务中心(站点)延伸,推动线上政务服务平台和线下实体便民服务中心(站点)融合发展,推动便民惠企改革措施一键直达。
细化优化政务服务事项办理场景,政务服务事项最小颗粒化工作持续跟进。针对不少老年人不会上网、不会使用智能手机,在出行、就医、消费等日常生活中遇到不便,持续推动充分兼顾老年人需要的智慧社会建设,坚持传统服务方式与智能化服务创新并行,提供“一对一”全程帮办和导办,切实解决他们在运用智能技术方面遇到的困难,让老年人更好共享信息化发展成果。对于疫情期间一些本省在外人员办理业务的,提供全程不见面办理服务,通过快递受理、快递办结、快递送达。
优化政务环境,提升规范化政务管理效能
在数字政府建设中,既要注重信息技术的智能化建设,也要注重政府自身改革,优化政务环境,提升规范化政务管理效能。

首先是深化放管服改革,以便更快更好地服务企业和群众。加大转变政府职能和简政放权力度,着力破除审批服务中的体制机制障碍,最大限度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在梳理核对行政审批事项清单的同时,开展审批专项清理整治工作,形成规范、完善的行政审批事项清单。全区27个部门共梳理确认政务服务事项992项,未出现有重复、变相和违规审批。同时对政府部门行政审批涉及的中介服务事项进行全面清理,达到了清单之外无中介。
其次是加快“互联网+监管”系统建设,提升监管水平。 按照省市“互联网+监管”系统建设的统一部署,加强技术攻关,严把时间节点,顺利完成监管事项目录清单认领和执法人员注册,全区15家单位在“互联网+监管”平台完成执法人员注册596人,认领监管事项主项189项、行政检查事项221项、行政处罚事项432项、行政强制事项19项、其他项142项。
疫情发生以来,我们把12345政务服务热线即时转为疫情防控应急热线,建立疫情诉求快速解决机制,迅速开展疫情线索举报、应急援助协调、趋势分析预测等工作,形成了接收、整理、签办、交办、催办、反馈、归档等环节完整的工作运行程序。截至2021年6月底,共签收“市长热线”件4308件,处办完成4301件,办结率99.8%;收到人民网“网民留言”区级124件,回复124件,办结率100%。12345政务服务热线为疫情防控和企业复工复产提供了可靠的信息支撑,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维护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另外,推进政务服务“好差评活动”。通过政务服务平台后台数据,调取网上办件信息,开展随机电话邀评工作;在区综合服务大厅部署好差评设备14台,完成所有服务窗口好差评设备全覆盖。完成电话邀评1000多人次,好评率达99%以上。(通讯员 杨武臻)
传播方针政策 服务党的工作
关注时政热点 反映民意民生
邮箱:ddshzkz@126.com
(编辑/星星/李超 审核/黄万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