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公中学:落实劳动教育坚守“四大阵地”
唐伟

东至县葛公中学结合学校实际和学生年龄特点,全面落实劳动教育,坚守“四个阵地”,按计划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提高学生的劳动意识,锻炼学生劳动能力,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劳动技能,享受到劳动的乐趣。

——校内劳动阵地多样化
敢于创新,整合资源。针对劳动教材的短缺,学校结合实际,大胆创新,对劳动课程进行了合理整合。征订了《我爱劳动》、《劳动创造美》等系列校本课程,积极为本校师生提供劳动教育指导依据,规范劳动教育的普适性。

抓住机会,合理利用。充分利用好校内的有效教学资源,整合师资力量,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如:引导学生当好值日生,管理好自己分管的卫生区,种好各班植物角,上好每一节劳动课等。学校有劳动教育兼职教师10名,每周二下午最后一节综合实践课,可为学生提供劳动教育的指导性服务。

——家庭劳动阵地乐趣化
自我服务,不断成长。引导学生学会洗衣服、洗菜、做饭、铺床、叠被、刷洗碗筷、干农活等,帮助家长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展示技艺,体验快乐。积极开展的“小小面点师”、“厨艺大比拼”、“手工小制作”、“废旧物品的再利用”等活动,不仅让学生体验到劳动的乐趣,还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主题活动,乐于奉献。逢节假日,有选择地进行主题劳动活动,如:植树节,种下一棵树,还你一片绿荫;端午节,跟家长一起包端午粽;国庆节,尝试当一天家长,打理全家人的衣食住行;星期天,回农村进田野,帮助干简单的农活等。这些活动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劳动能力,还让学生从中感受到奉献的快乐。

——社区劳动阵地技能化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为提高学生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意识,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劳动技能,学校组织的“劳动最光荣,家校一起行”、“劳动与美同在”、“用劳动温暖整个冬天”等校外劳动服务,得到了社会的一致认可。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学校紧扣学生的德育养成教育,深入社区开展“送温暖,重晚情”等活动,去敬老院打扫卫生,为敬老院的老人洗头发、擦桌子、包水饺等,温暖了他人,快乐了自己。

——基地劳动阵地体系化
葛公中学综合实践教育基地设有专门的劳动教育管理人员,具备很强的指导和管理能力。劳动计划周密合理,劳动课程丰富多采,在班主任与管理人员通力合作下,劳动教育效果明显,深受到学生和家长的喜爱。为了让劳动阵地上结出的果实更大更甜,学校精心为孩子们设计《我的劳动档案》,人手一册,每周记录一次,并实行学生自我评价、家长评价、教师评价的三级评价体系。学生可以在档案卡中回顾自己的劳动历程,从而明显观察到自己进步与成长的足迹,感受成长的喜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