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某同事给了几株水仙花。自己侍弄着看着它渐渐长高,开花,以至后来衰败。再往后,就把水仙花的小疙瘩留了下来。
到了今年九十月份,自己用水泡上。也许是房子温度低,大概有半个月甚至20天了才见两个疙瘩有变化,自己就继续在水里泡着它们,只不过隔几天换一换水而已。之后,这白骨朵真的还长出了叶子,渐渐长了,绿了。
前两天,姐姐来学校。发现冰箱里有妻子不知啥时买来的几个的还没有掰开的蒜块,都长成了韭黄一样,她便把这几个蒜疙瘩连外面的皮都没有剥,就与自己泡在水里的水仙花放在了一起。自己开始没有注意,经妻子一说,自己哑然失笑。说实话,自己半辈子也没见过水仙花。去年一开始见到送自己水仙花的同事桌上摆着这样的东西自己第一印象也认为那是蒜,这还不说,包括好几位老师与进办公室的学生也是那样认为。
姐姐说,她看自己在水里泡的“蒜”长的叶子绿铮铮的,真想掐一些叶子做饭炒菜用。说归说,幸好那样想却并没有掐。实际上,我们每个人不知道的东西还很多,而在知识面前,我们每个人实际上都是小学生。
回答
学习《愚公移山》之后,自己让学生翻译课文。有名学生将开头的“方七百里”翻译成为“方圆七百里”,而这个“圆〞却写成了“原来”的〝原”,自己不得不在班上提醒:
“方圆的圆是哪个圆?〞
不曾想班上的学生几乎异口同声的回答:“王圆圆的圆。”这回答使自己忍不住笑了,学生也笑了。事实上班上就是有一名学生叫“王圆圆”,学习挺好,名字用字就有“方圆〞的“圆”呢!
换腔
学习完茅以升写的《中国石拱桥》之后,自己将原来给赵州桥写的打油诗抄写在黑板上,然后让学生读。谁知读着读着,有的学生不用普通话却用本地方言读了起来,以至于全班学生也都改了过来使用起了方言。
要知道平时上课可都是用普通话说的,而课间交流或者在办公室处理学生作业的一些事情,却是用本地方言。现在在课堂上平时用惯了普通话,现在改成了用方言读,都觉得有些怪怪的。大家边读边笑,这让自己也忍不住笑了起来。等读完,自己特别提醒学生:出了门可千万别这么说话,不然别人一下就听出你是老陕,而且还是关中地区的。下面又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