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前二万多拓荒牛南下来到深圳,深圳是改革开放后党和人民一手缔造的崭新城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一张白纸上的精彩演绎。
深圳经济特区演绎着“争”的勇气——争当“拓荒牛”。
牛,吃的是草,奉献的是奶。拓荒牛,脚踏荆棘,辛苦耕耘,把贫瘠的土地变成肥沃的土地,换来人间的春华秋实。在深圳,有许多共产党员干部争当“拓荒牛”,冲锋在拓荒第一线,吃苦在前、奉献在前,带领着群众把曾经落后的边陲小镇建设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化大都市!现在的深圳经济特区已经成为让世界瞩目的耀眼明珠,正在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奉献着“光”和“热”!如今,他们都老了,身体也逐渐出现了病痛,今天,我们的主人公就是拓荒牛何林老兵的家属马泽秀在北大就医的感人事迹。

2021年11月11日,何林家属马泽秀患上膝关节骨关节炎,医生通过专家会诊后采用人工膝关节(表面置换术),可患者患有高血压、糖尿病,三年前还做过乳腺癌手术。天有不测风云,最近两年两条大腿又患上膝关节炎。目前疼痛难忍无法着地下床,基本上是寸步难行。她曾求助过多家医院,打针吃药,中西医针灸等偏方疗法都用尽了,均不见其好转。家人急得团团转,患者更是生不如死,疼痛得直掉眼泪,通过儿子在网上挂号,母亲便住进了北大深圳医院骨关节修复重建中心。

手术前,为了保证治疗的严谨性,该科室医务人员高度重视、对患者的体质进行全方位全面的综合测评,如身高、体重、体温、询问病史、病因、查验血糖、血脂、血压、XT、造影,心电图、彩超、麻醉、等各项指标都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的检查,护士小姐不停的打针送药,熟练地操作不同的医疗设备,护工人员不停地更换被褥床单,从早到晚忙个不停,对患者无微不至关心和照顾,不是亲人胜似亲人,手术后还用电视科教片、理疗器具、高科技产品、宣传资料、耐心吩咐,帮助指导患者进行常规的康复训练技巧。救死扶伤的大爱精神让患者家属非常感动和钦佩。

马泽秀在北大医院一共住院了15天,于2021年11月26号出院,在感恩节刚过去几天,她表达了全家的感激之情说道:“在这里向科室的主管医生韦良臣主任、雷鸣、张高参、宋庆志医生;护士长刘佩、护士陈阳、覃香兰、刘芷彤、余雪、郑玉纯、护工王维芝、吴思雨、等全体医务工作人员和医务工作者辛苦了,向你们对生命的尊重学习致敬”。

北京大学深圳医院的医护人员救死扶伤,治病救人,医术精湛的敬业精神、永远跟党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他们以一颗仁者之心,以一颗博爱之心,默默地为我们的生命旅途保驾护航贡献力量,再接再厉、奋勇前行、为特区人民的健康事业再作奉献,再创辉煌!
据悉,骨科医生宋庆志主任因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已强忍了多天,本来已经安排在本周进行手术治疗,可他放不下科室里的病人,还坚持在科室值班。为了保证最佳手术效果,他在手术室坚持了几个小时,忍着疼痛坚持为患者完成了手术,并为其进行止血、缝合。在一旁的家属看到这个场景都非常感动。

韦良臣主任医生,到病房查房时问长问短,对患者伤口进行仔细观察,了解伤口的恢复状况后便对症下药,患者家人随手拍下了几张照片。
面对大家的称赞,主管医生韦良臣主任说:“这对一名医生来说太正常了,这就是日常工作。医生尽力,就是对病人最大的负责。”

一路不断精进,卓越获得肯定在北京大学深圳医院的1250名现有护士中,本科以上学历的超过85%。正是他们,时刻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打针、换床单,和揩是他们的日常工作,轮值夜班是他们的常态。然而,琐碎的工作,一丝不苟的态度恰是她们熠熠生辉的原因。
文/ 图:何林 编辑:吴若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