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贵有节
——我与东兄
朱振波
初识大闫石广东,是我在长山镇邮政所投递任上,我年方二十有二,正值青春阳光,活力四射之际。东兄时任村委副主任、村会计、银行信用员之职;其家中便是我的固定投递点,接收村委订阅的“四报一刊”和群众信件。因工作关系,接触足有两年时间。给我的印象,他每天都忙,因公走村串户、回家照顾老人,奔波生计,伏案记帐、新闻写作。



此时,对东兄尚不是十分了解,后虽经宗亲朱鸿林伯父介绍过东兄过往,但因工作关系不久便调离了邮政,从此失去交集。
在与长山文化站站长朱铁民的交流中,知东兄命运多舛,起身于草根,曾当选邹平县人大代表,县模范共产党员。历任县电台编辑,公社文化站会计,学校教师、村党支部副书记、镇党委文秘等,后因体制改革,农村户口被下岗。
东兄爱好文学,研读文史,热衷宣传,虽坎坷亦不坠青云之志,与人合编《石氏世谱》《於陵子考评》等,文章散见《邹平历史人物》《延龙印象》《今日邹平》《梁邹文化》《王渔洋文化》《滨州日报》《青岛画报》《都市头条》《大众日报》及网络平台等。
东兄再次进入我的视线已经过了二十多年,因为对地方历史的热爱,我时时搜集与长山史有关的资料;约2005年左右,当在寻找范仲淹与明代长山三部尚书李士翰的资料时,在电脑上居然发现了东兄的文章。初不以为意,以为是某重名重姓的大家,当翻到其照片时,方知是东兄。此令我刮目相看,实不知长山卧虎藏龙,有东兄这号“文笔”。从此,开始留意东兄的文章,从地方史的整理,到现代人物的写实;从述说北关李士翱家族的兴盛,到自己亲舅李甫田的创业;从中国共产党员楷模曲琦的事迹传奇,到红色革命一家人的挖掘整理……每篇文章都倾注了东兄的心血,也成为我了解东兄的重要一环。

2018年,邹平在原滨州职业专修学院著名历史文化学者王忠修和原县政协曲延庆副主席号召下,成立“邹平历史文化研究会筹备群”,我再次看到了东兄。在群中我们一见如故,经常交流。我称呼他“东哥”,他称呼我“朱老师”。论水平与处世及年齿,我何堪“老师”之誉。在交往中,我更深刻认识了东兄,他不但与邹平文史界诸位前辈多有交往,更在迁居周村西郊后与周村文史大咖们相交甚厚。
在佩服东兄的同时,更为其为人敞亮所宾服。2020年9月,写作班主任邵祺昌老师有一次向我询问长山石氏情况,我非常肯定的说找“石广东”,并推荐了东兄的微信。从此,我们润心书屋多了一个身影。用邵老师的话说就是“我开始以为是名学员,谁知竟是位大家。”

今天,在听过胡新广老师的课后,邵老师布置的作业是写人物。我自进入“儒心书屋”后,是有感情的,特别是在与鸿雁会长的交往中,有种兄弟姐妹般的亲情在里面。我最近写作任务很重,下月要参加多个学术性会议,每个会议都要求三至六千字的论文;作为润心书屋的讲师,我被润心团队所感动,为鸿雁会长对每一个人的爱心、真情所激励;为李庆洪老师的无私奉献,为邵祺昌老师的孜孜不倦精神,为齐文化的研究者任传斗、新闻工作者李霞老师和融媒体中心胡新广等大v的精彩演讲所感染,更想抒发一下自己心情,特书录此篇,以抒心中之激动。




曰东兄:
生于草根,
起于阡陌。
虽有鸿鹄之志,
奈何造化弄人。
然志心不改,
爱心不移。
如竹贵有节,
有君子之风。
不谄媚,不苛求。
以平常心度已,
以包容心度人。
宁戏于山野荒岭,
亦可盎然生机。
虽傲雪迎风,
质韧心明,
亦挺立苍穹。
不与春花争艳丽,
不与君子争清风。




艺术热线:
山东一城秋色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大红门艺术馆
《都市头条》
13325115197(微信同号)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