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湖南省生态保护联合会)日前,第十届“母亲河奖”表彰决定正式公布。我会高校分会副会长单位——湖南文理学院护鸟营荣获全国第十届“母亲河奖”“绿色团队奖”,全国仅20个团队获此殊荣。
“母亲河奖”是全国保护母亲河行动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由团中央、全国绿化委、全国人大环资委、全国政协人资环委、生态环境部等8部委)共同设立的国家生态环保领域的权威奖项,是青少年生态环保工作领域的唯一奖项。“母亲河奖”旨在表彰奖励为保护母亲河行动、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文明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个人、集体、组织和项目。
志愿者开展河流净滩活动
湖南文理护鸟营团队始终坚持,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并开展众多内容新颖、有针对性的社会公益志愿活动,打造保护沅江母亲河和西洞庭湖行动系列等独具匠心且内涵丰富的社团品牌,推动了公众参与生态文建设。
(一)创建生态保护大课堂助力西洞庭候鸟保护宣传普及
团队先后在各中小学、社区、机关单位、乡村组织爱鸟护鸟生态保护大课堂200余场,现场听众超20000人,宣讲里程达5000公里,生态保护大课堂中“亲子共写给小鸟的一封信”、“亲子共作给小鸟的一幅画”让家长也让更多人了解了西洞庭候鸟保护现状和鸟类保护意识,先后有1600名听众来到西洞庭开展候鸟保护宣传、河流净滩、观鸟护鸟等行动,通过调研结果显示常德市民爱鸟意识2015年为58%,2021年为95%。
(二)打造“我奔跑你飞翔”清鸟网护鸟行我为候鸟保驾护航品牌实践活动
团队在西洞庭组织发起“我奔跑你飞翔”清鸟网护鸟行我为候鸟保驾护航实践活动200余次,参与志愿者达3000人次,发现拆除捕鸟网1000余张,拆除捕鸟网面积达250000平米,救助各类鸟600余只,免费发放驱鸟带20000余米,护鸟宣传册10000余册,护鸟行巡护里程达10000公里。活动受到了人民日报海外版、湖南卫视、常德电视台等媒体的专题报道。西洞庭2015年候鸟不到1万只,如今超过3万只,其中半边湖区域内鸟类种群最多时超过了1万只。与此同时,常德市黑鹳、白鹤、小天鹅等珍稀濒危鸟类种群数量也明显增加,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鹳最高监测到78只。
(三)暑期“三下乡”环保实践营让更多人亲近自然
2015-2021年期间,发起多次环保实践营活动,通过环保实践营活动多次组织社会公众尤其是青少年走进森林、河流源头、湿地、农庄、乡村进行体验实践,巧设科普环节,环保宣传实践、河流净滩、水质检测、劳动教育以提升公众对自然的认识和环保实践能力。目前,暑期“三下乡”环保实践营直接参与人数达到2000人次,环保活动里程超5000公里,市民好评如潮。活动受到了中国雷锋报、中国青年报等媒体的专题报道。团队组织的暑期“三下乡”环保实践活动,2018年和2019年两次被团中央评为全国大中专学生暑期“三下乡”优秀团队;2019年被中国青年报评为“全国百强暑期实践团队”。
(四)组织“青春建功·美丽常德”阳光运动健步净滩活动
2017年发起组织“青春建功·美丽常德”全市青少年环保健走活动,至今开展活动200余次,清理沅江、西洞庭、柳叶湖等河流垃圾超10000斤,以唤起广大青少年的环保意识,践行绿色生活。先后10000余人参与“健步净滩”、“水质检测”、“环保拼图”、“垃圾分类大比拼”、“找朋友”等“绿色闯关”环节,运动趣味性与科普性并存,得到广泛认可。通过阳光运动健步净滩活动引导人们低碳出行、践行生活方式绿色化,内容丰富,形式新颖,影响广泛。
(五)创作候鸟保护科普剧,传播爱鸟护鸟理念。
为了创新爱鸟护鸟传播宣传方式,团队积极创作候鸟保护科普剧如《鸟类的隐形翅膀》、《中华秋沙鸭》、《鸟妈妈》、《带着小鸟去上学》等舞台剧。团队先后30次登台演出,受众达10000人并受邀参加了第十一届洞庭湖国际观鸟节演出,演出得到了现场观众的一致好评。候鸟保护科普剧让维护生物多样性的宣传更加生动直观。
(六)创作爱鸟护河主题展,维护生物多样性。
团队开展主题展览进校园、进社区、进公园、进乡村,共计主题展活动100余次,受益人数达30000人。举办环保摄影展活动,让人们更加直观了解到爱鸟护河的重要性,同时通过发掘河流历史文化,以文化人,唤起人们对母亲河的归属感,从而增强保护意识。呼吁更多的人关注身边水源、参与水资源保护,保护候鸟共建人鸟和谐家园,维护生物多样性。
志愿者进行水质检测
据了解,湖南文理护鸟营曾在2018年被团省委评为湖南省“百优社团”;2019年分别被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评为“全国学生最具影响力的公益志愿社团”、被中国青年报评为“全国最佳学生社团”;获团中央青年发展部授予的全国“镜头中的三下乡”优秀视频奖;2020年被共青团常德市委评为“常德市青年五四奖章集体”等30余项荣誉。开展的活动先后受到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湖南卫视近50家媒体的专题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