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名泉考》系列作品
熨斗泉:一段周而复始的历史
侯林 侯环
为传播、弘扬济南特立于世的泉水文化,《风香历下》自即日起推出《济南名泉考》系列作品,介绍、挖掘济南名泉罕为人知的历史故事,内容包括:济南名泉的考证与索隐、名士与名泉的风雅旧事、名泉史话等等。欢迎关注。
由省政府南门经省府西街、双忠祠街西行200米左右,在双忠祠街上有一向南的街巷,名曰:西熨斗隅;而在街的中段34号院内有一眼泉井,最近被有关部门命名为:熨斗泉。
刚刚出版不久的《千泉之城》这样介绍熨斗泉:
熨斗泉,位于历下区泉城路街道西熨斗隅巷34号院内西北方,在北屋前面,为2021年3月济南泉水普查时新发现的泉井。此泉外观呈圆形,为砖石混筑之井,井口直径约1米。
据了解,现在居民已不常使用此泉井,井口被保护性遮盖,掀开盖板,只见里面泉水清澈,水面距离井沿约1米,井壁上遍生绿色青苔。古井南侧长有一株粗大的石榴树,虬枝盘旋,与古井遥相呼应。
此泉原为无名泉。2021年因其所在街巷被定名为“熨斗泉”。西熨斗隅旧称“熨斗隅”,以形如熨斗而得名。街名约出现于晚清。清光绪己丑年(1889)《省城街巷全图》上始标有“熨斗隅”。

熨斗泉近照
从泉的方位、详细位置、到形状、水况,一一作了介绍。让读者一目了然。非常之好。笔者想:如果,若干年后这泉真的不幸湮灭无闻了,我们也会凭着这记录将这泉找回来的。
而且,这名字起得真好。
为什么这样说呢?
因为,据文献记载,这泉不是无名泉,它在将近二百年前就已经出现了。而且,它那时的大名正是:熨斗泉。
据笔者所见,熨斗泉,曾经出现在清代嘉庆道光间济南学者、诗人马国翰的诗作里。
马国翰(1794—1857),字词溪,号竹吾,原籍章丘,曾祖父时迁居历城南权府庄(今济南东郊全福庄)。道光十二年(1833)考中进士,历任陕西敷城、石泉、云阳知县,颇有政绩。1838年告假回乡(结明湖鸥社当在此时),1844年升任陕西陇州知州,咸丰三年(1853)引退家居,四年之后,即咸丰七年(1857)在济南老家去世,终年64岁。马国翰著有《玉函山房文集》、《玉函山房诗集》等。另有文献学巨著《玉函山房辑佚书》。
马国翰此诗名《僦居熨斗隅》:
权为养疴计,居依熨斗泉.
旧书盈架插,新茗对炉煎。
水冷芙蓉港,花开雾凇天。
闭门闲岁月,遮莫谢尘缘。
光绪四年刻本《国朝历下诗抄》卷四

书影:马国翰《僦居熨斗隅》
僦居,租房子居住。马国翰说,为了养病,他在熨斗隅街租了房子,而且这房子紧靠着熨斗泉(“权为养疴计,居依熨斗泉”),作为一位酷爱读书、藏书的学者,他还将自己的书籍也搬来不少(“旧书盈架插”),这显然不是作短期居住的。
熨斗隅街,用今天的话来说,是一处典型的“宜居”之地,它东邻山东布政司大院(今省府),南临院西大街(今泉城路),生活极其方便。然而,这里又是一处闹中取静的风水宝地,它距离上述二处有着一段距离,老百姓的说法是:不远不近,且北临大明湖,空气清新,而此湖正是他们鸥社诗人经常聚会活动之处。然而,最令马国翰满意的还不是这些,而是熨斗泉,是熨斗泉的泉水,马国翰用这上好的泉水,配上娇嫩可人的新茶,自斟自饮,其乐悠悠,以至于在这里闭门读书的清闲岁月,却极具快乐幸福之感,他决心要过这样自由自在、谢绝尘缘的日子了。

熨斗泉院里的石榴树
最近,笔者曾经专程到熨斗泉一看究竟,但见泉水十分清澈,照得见人的面庞甚至须眉。院里的居民寇先生说:熨斗泉水质极好,清凉甘甜,常年水温恒定在摄氏17度,且从不干涸。前几年趵突泉无水之时,熨斗泉依然泉水不减,夏季,泉水距离井口不到半米。熨斗泉还有一项“特殊功能”,如果天要下雨或者变天,它会“预报”,这就是,它的水会变得十分浑浊。最后,寇先生深有感慨地说:这就是泉呀,这就是泉与井的不同呀!
清代,大约熨斗隅不是一条寻常的街道,它有旅馆,这应该与它邻近布政司衙门,常有顾客光临有关,道光间诗人徐宗干便有诗写到了熨斗隅的旅馆。
徐宗干(1796—1866),字伯桢,一字树人。江苏通州(今南通市)人,清嘉庆二十五年(1820)进士,自道光元年起,历任山东曲阜、武城、泰安知县,迁高唐、济宁知州,署兖州知府,道光二十八年(1848),擢四川保宁知府,兼署川北道。方才离开济南。徐宗干雅好金石书画。这首诗的题目为《济南熨斗隅旅馆题丁似年同年修竹庐行看子》(二首),其二云:
潇洒园亭认故吾,不愁风雨客催租。
汗青手泽摩挲遍,自昔名儒半少孤。
咸丰五年刻本《斯未信斋诗录卷十》

书影:徐宗干《济南熨斗隅旅馆题丁似年同年修竹庐行看子》
行看子,画卷。徐宗干是在为同年丁似年的画作题诗。想那丁似年乃是徐宗干同年,不是进士也是举人之类,且其家有“潇洒园亭”,这样的一位有着一定地位与资产的人士,能住进熨斗隅的旅馆里,说明这旅馆的档次不算低呀。
最后,还想说一说今天熨斗泉的起名,在想不到更好的泉名的时候,人们想到了尊重地方、尊重街巷的历史,其实,这也就成为了最好的名字。一个地名、一个街名,一个泉名……便是咱济南的一段历史、一段文化,这名字,经过了200年的轮回,又幸运地转了回来,谁能想得到呢?然而,这是熨斗泉的福气,它没有被历史遗忘,也没有被历史篡改,它呀,当之无愧地成了济南一个具有历史文化内涵的泉呀!

书影:千泉之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