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字一词,字面意就是得到,表示占有,拥有,享有的意思。与之相反的是”失”,所以成语有“患得患失”一词。
但是,在文言文中,我们也常常遇到这个词,那么,由于该词所处的语言环境不同,在解释时也就有一定的意义差异。下面,我们通过部分文言文语句里的“得”来体会其中的差异。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桃花源记》)这句是说桃花林在溪水发源地方消失了。下来渔人看到的是一座山,相比于以前,这是渔人第一次见到,因此这里的“得”解释为“发现“比较恰当。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桃花源记》)。结合原文内容,这条船是渔人发观山上小洞后感觉奇异,“便舍船”从洞口进入桃花源的。现在,渔人要坐上他先前的船划回去,一定先找到才能坐上。因此,这里的“得”应译为“找到”。
“予买田其间,因往相田,得疾“,(苏轼《游沙湖》),由于作者去沙湖看田地的好坏而有了病,那么“得“在此处应是患、患上、染上相关联之类的意义。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此句里的“得”由于与“道”结合紧密,而“道”在文中是“仁政”的含义,所以,说拥有仁政,具有仁政还不是很贴切的,只有具体实行才能获得到,所以此处的“得”解释为“施行”或“实行”应该是贴切的。
综上所述,“得“字确在不同语境下的解释差异还是很大的,我们要视该词所处的语言环境认真思考,仔细辨别体会,这样才能解释恰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