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前一阶段接待了一位求助者,14岁男孩,上初中二年级,由妈妈领来。据孩子妈妈叙述:这孩子从小学到初中学习都很好,和老师、同学相处的也很好,都很喜欢他,他一直在班级当班长。不知道为什么,孩子现在坚决不去学校了,孩子自己也不明白什么原因,就想在家学习,不想去学校了。
我让孩子妈妈回避后,问孩子:“为什么不想学习了?”
孩子回答:“我不是不想学习,是不想在学校学习,我自己在家里就可以学习。”
我问:“你和老师闹矛盾了吗?”
孩子回答:“我和老师关系很好,老师也很喜欢我,还让我当班长呢!”
我又问:“你和同学关系不好吗?你在班级有好朋友吗?”
孩子回答:“我和同学关系还可以,小学和初中都有好朋友。”
我问:“那你为什么不喜欢上学?非要在家里自己看书?”
孩子回答:“我喜欢看书,我不去学校也能在家学习。”
我说:“你在家里学习,遇到难题你问谁去,问你的父母吗?你父母不可能每一科都能像老师那样讲得清楚透彻,如果学生都像你那样,那还要学校做什么,还要老师做什么?”
孩子说:“你说的我也清楚,有些科我也看不明白,问父母也说不明白,我也想给老师打电话,但也不能经常打扰老师,老师也很忙啊!”
我问:“那你去上学不就可以了吗?听不懂的可以直接问老师。”
孩子说:“我就是不想上学,我也不知道为什么。”
我说:“你不想班级的同学吗?你和他们相处得像朋友似的,你不上学,他们不找你吗?”
孩子说:“跟我关系好的同学会找我,但有几个同学让我很生气。”
我问:“那几个同学因为什么事情让你那么生气?”
孩子说:“在学校我让科代表收作业,有几个同学作业都没写,上学了才想起抄别的同学作业,我说了他们,他们还很生气,老师也批评了他们几个人,他们就认为是我向老师告的状,就联合起来一起向老师诬告我。”
我问:“他们向老师诬告你什么?”
孩子说:“他们跟老师说我早恋,其实我根本没有早恋。只是班级有个女生跟我关系挺好。”
我说:“那你没向老师解释吗?”
孩子说:“我跟老师解释了,但老师还是有些不相信我。我现在去学校,都不好意思面对那位女生了。”
我说:“这件事情你应该面对,而不应该选择在家不上学逃避。你说自己不好意思面对那位女生,是你内心中还是有些喜欢那位女生,顾及那位女生的面子,害怕同学起哄,才是你不上学的原因。”
孩子说:“你说的有道理,正是因为我有些喜欢这位女生,才不想让她因为我而感觉在班里难堪。”
我说:“其实同学起哄你和那位女生早恋,那位女生真要喜欢你,就不会感觉难堪,反而内心很高兴。你和那位女生的关系,只能说是相互喜欢的好同学,谈不到早恋问题。一个人不同时期都会有不同时期的朋友,比如你在小学,像你这样品学兼优又帅气的男孩,班级里有女生喜欢你是非常正常的事情,小学的时候你们班有没有喜欢你的女生呢?”
孩子说:“上小学时,有喜欢我的女生,她跟我相处很好,放学经常一起回家。”
我说:“小学喜欢你的这位女生,你们还接触吗?”
孩子说:“我们不接触了,我们在不同的初中上学,学习又很紧张,没有联系了。”
我说:“你上高中后,现在班里的这位女生,你们也有可能不接触了,因为高中的学习会更加紧张。等你上大学了,你初中和高中的同学,可能都记不住了,也不会来往了。”
孩子说:“我听明白了,每个人在不同时期都有不同时期的朋友,不要过度关注他们,是这样吗?”
我说:“你说得对,每个人在不同时期都有不同时期的朋友,比如我,小学同学根本都记不住了,初、高中的同学大多数叫什么名字都记不住了,本科、硕博班的同学都不联系了,上班后只跟同事和同行有接触,大家都在忙自己的家庭和工作,没有时间经常联系,久而久之就淡忘了。”
孩子说:“是这样的,我明白了。”
我说:“你们班那几位去老师那诬告你的同学,让你很生气,其实没什么大不了的。你真要过了十年、二十年和这些同学再见面,你们可能以后会成为好朋友,因为这件事情根本不值得一提。在你的心中现在是大事,其实在成年人的心中这就不是什么事。说你和谁恋爱是好事。尤其是那位女生你又喜欢,这是值得高兴的事,又怎么能生气呢?”
孩子说:“那位女生很愿意和我聊天,她很漂亮,学习又好,说我们早恋,其实还没有发展到这个程度,我们年龄太小了,这是以后的事,谁知道以后会什么样呢?”
我说:“你这样想就对了,以后上大学还会碰到比她更好的女生。人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你一旦考上重点大学,她万一没有考上大学呢!分开时间长了,感情就淡了。所以说现在什么事情不要想那么多,更不要想那么远。现在你首要的任务就是回到学校好好学习,考上重点高中,以后考上重点大学。如果你考不上大学,就在家里待着,又有哪位女生能喜欢你呢?”
孩子说:“我明白了,明天我就回学校,不会在意那几位同学说我什么了,时间长,他们觉得我不在乎,觉得没意思就不说了。”
上面个案说明在我们成年人认为的小事,在孩子心中就是大事。孩子的事情无小事,做为家长都要时时关注孩子情绪的变化。一旦发现孩子情绪不对,自己劝导无效,要及时在当地找好的心理咨询师,面对面为孩子做心理疏导,打开孩子心结,解决孩子的问题。
大家有时间听一听我讲的亲子教育语音课程,课程借鉴发达国家的亲子教育理念,结合我国国情、文化总结而成。在我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得到了验证,是非常实用、符合国内文化的亲子教育语音课程。

作者简介:
金义老师,畅销书《半熟家庭》作者,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临床心理学博士,国际高级催眠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情景再现法发明人,多对一咨询技术发明人,解题式心理咨询技术发明人,曾经在多个国家从事心理咨询工作,具有24年临床实战经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