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角楼的光辉
白 水
离开济南已经十多年,怀念在山大读书的美好时光。每次到济南,总抽空到山大中心校区转一转。现在,有了新的校门、广场、大楼等,校园更加气派美丽,但图书馆、小树林、孔子像等,依然那么亲切熟悉。我还常到八角楼下走一走,这个并不高大的楼房,一直在我心里熠熠生辉,光彩明亮。
那年秋天,硕士毕业之后,我在山大继续攻读学位。第一学期有专业课,还有英语和思想政治课。好像大家都对政治思想课有所期待。这样的课上好多年了,从中学的思想品德教育,一直到硕士阶段的马克思主义专题讲座,无论怎样,相伴多年,早有了感情似的。而且在硕士阶段,马列部的两位老师给我们上课,讲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大家都有耳目一新的感觉。老师常常联系实际,激浊扬清,拨云见日,给大家带来许多精神的光明。想想也正应如此,马克思主义自从诞生以来,影响全世界,特别是中国人,认清时代方向,奋勇前进。
那么,在新学期,学校会怎样再给我们上这门课?哪些老师,讲什么内容?很快从辅导员老师那里传来消息,学校将聘请文史哲方面的著名学者,来给同学们讲他们的最新研究成果。这些学者的名字如雷贯耳,一时间大家激动不已。他们是各个专业的学科带头人,在各自领域叱咤风云,引领潮流,他们是一面面旗帜,一道道风景啊。不少老师的著作、文章我都读过,满怀崇敬,感佩不已,想起“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的话。如今他们要在眼前台演讲,给我们上课,真是莫大的福分!
上课地点就在八角楼。它西邻图书馆,南邻科学会堂,北面是邵逸夫信息楼,东面和公教楼相连。这个地方我们都熟悉,觉得这个建筑很别致。四周的建筑都体量较大,呈长方形,唯有八角楼四四方方,上下两层,显得轻盈灵巧。其实它也不小,每层都有四个大阶梯教室,能容纳好多人。从外面看,建筑整体只有四个角,但因为教室位于四个角的方位上,楼梯在四面的中间,因而教室内部呈现好几个角,四个教室,那就好多角了。因为这种独特设计,整座楼给人玲珑剔透的感觉。白天看时,处处都是门窗,通透明亮;夜间亮起灯来,上上下下、里里外外光辉灿烂,像一个大灯笼似的。现在,我们在这里上课,文史哲的著名学者做演讲,这八角楼就闪耀更多思想的光芒了。
第一次课,我们早早地去教室,发现许多人已捷足先登,占好了座位。人越来越多,座无虚席,有人还站在过道上。许多同学很兴奋,眼睛放光,面露笑容,嘴合不拢,似乎就要开始一场思想的饕餮盛宴。
老师登台演讲,一听题目,大家便觉得站在了高山之巅,俯视人间万象,阅尽历史沧桑,拂去纷纭的泡影,展现人类社会历史的永恒本性:老师给我们讲文明与文化。大家凝神静气,洗耳恭听。只这个题目,便震撼、吸引了所有人,无论哪个学院、哪个专业的研究生,都要思考这个问题,要竭尽所能,为人类文明、文化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即使是普通百姓,不也都要讲文明、学文化?这是最熟悉不过,甚至习焉不察的两个概念。但何为文明、文化?这个问题并不好回答,但又要必须回答,因为意义重大。老师为我们讲解,提纲挈领,言简意赅,条分缕析,抑扬顿挫地娓娓道来。人们想法设法,努力生存发展,这种能力即是文明;而因此所创造的生活形态,则是文化。文明是文化的内在根源,文化是文明的具体表现。大家茅塞顿开,如吹散满天浮云,阳光亮丽,天空蔚蓝,让人进入精神的澄明之境。
老师给我们讲中国历史,一上来便颠覆常识,批评了中国古代是漫长“封建”社会的观点。老师说,中国封建社会早在两千多年前就已经结束了,其后各个朝代均不能称为封建社会。封建一词即是“分封建国”的意思,指周朝取代商朝,周天子把国土、人口等分封给宗亲、功臣,形成各个诸侯国,如山东的齐国、鲁国是封给姜子牙、周公的。在周代初期,这一制度给社会带来和平、稳定的秩序。但随着历史的发展,诸侯国各自为政,互相争斗,又成为社会动荡的根源,乃至演变为所谓的战国时代。秦始皇统一天下,变封建制为郡县制,书同文,车同轨,政令统一,全国一盘棋,各地是国家的组成部分,从根源上避免了相互之间的残酷斗争。所以秦始皇实在是居功至伟,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他并非只是残酷的暴君。我们听得目瞪口呆,又心服口服。老师讲大历史,也结合现实,发表意见,有时满怀慷慨,感动人心。老师说,古代中国是典型的农业社会,无数底层农民的劳作是中国灿烂文化的深厚土壤,即使是现在,也是有无数农民,为中国现代化发展做出巨大贡献。国家职工有铁饭碗,农民做工人不愿做的各种脏累差工作,如建筑、采矿、烧窑、捕捞等。哪一座城市的发展能离开农民工的贡献?但农民工缺少劳动保障,甚至一年到头,还拿不到自己应得的工钱。因此,可以说,农民工才是真正的无产阶级。听这样的议论,大家唏嘘感慨,好像此时才有了一双慧眼,有了敏感的心。
哲学是最高的学问,是所有学术的根源。老师给我们上中西哲学课,返本开新,思考许多当代问题。老师讲《周易》,这是大家感觉最熟悉又最神秘的国学经典。我们便知道这本书“人更三圣,世历三古”,是中国上古一千多年精神探索的结晶,是群经之首,大道之源,中国最早的百科全书式作品,其中有哲思,有历史,有圣贤传说,有百姓生活,有宇宙天地的运行,有鸢飞鱼跃、草木枯荣,有日常经验,有梦幻想象,思绪万千,灵感斑斓。无数人或深或浅地阅读,哪怕只是看几眼,都受到影响,获得启示。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周易》的思想、语句如空气,如水,融化在每个人的心中。出自此书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是中华民族秉性的生动写照。
讲《周易》必要讲到孔子,在老师的讲述中,我们仿佛遇见了另一个孔子。以前孔子被称为“孔老二”,是封建社会礼教文化的代表,而礼教则和“吃人”联系在一起。现在知道,孔子是伟大中国文明的象征,他主张“克己复礼为仁”,是无数中国人的精神导师。而礼教是中国文明的本质特征,周公制礼作乐,孔子以仁释礼,为中国人开辟人文创造的发展道路。与世界其他各种文明相比,以孔子儒家为核心的中国文明历经沧桑,从未中断。现在,中华民族迎来伟大复兴,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都和孔子儒家“修齐治平”的崇高理想、深厚底蕴分不开。
中国文明博大精深,辉煌灿烂,但从来又开放包容,“学而时习之”,不断提升完善。老师还给我们讲西方哲学,讲古希腊哲学家们的创见,又特别专注一点,具体而微地讲苏格拉底之死。由之生发拓展,讲古希腊哲学的缘起,所谓哲学产生于对世界的惊异,是对死亡的练习。苏格拉底追求“认识你自己”,施展他的“精神助产术”,四处讨教,获得更多的知识。古希腊人很聪明,但最终却以传播异说、毒害青年的罪名,判处苏格拉底死刑。崇尚理性、自由、民主的古希腊人,怎么就处死了自己民族的精英?苏格拉底如何面对死亡,从容镇定地走向生命的终点?这些问题是那么实在、具体,又可谓“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令人在无限感慨中思接千载,高飞远举,思考那些形而上的永恒命题。
西方文明有两个源头,一个是古希腊文明,还有一个是基督教文明,而基督教又源于更加古老的犹太教。老师给我们讲犹太教、基督教,让我们知道聪明固然重要,但人也必要树立崇高信仰,才能让心中有一根定海神针,才能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坚定无畏,超越死亡,臻于永恒、崇高、神圣的境界。面对沉重的压迫和苦难,犹太人依靠信仰的力量,顽强生存下来,但信仰的获得并不容易,要用全身心去寻找,甚至要付出生命的代价。信仰让犹太人活下来,也让西方文明获得新生。古罗马帝国盛极一时,终于腐化堕落,文明中断。正是基督教拯救西方人,让人们的生活中有精神,有希望和梦想,度过漫长而黑暗的中世纪。以前知道宗教是精神的鸦片,宗教裁判所无比愚昧和残酷,基督教阻碍科学进步,但现在知道在西方文化中,宗教有其存在的理由,而又让人惊讶的是,实际上,科学的产生和发展也曾借助宗教的动力。许多西方科学家是宗教徒,他们忘我追求,因为怀有崇高的宗教精神。这真是不可思议,但又是确凿的事实。
老师们高屋建瓴,引领我们在人类思想领域里纵横驰骋,既有总体潮流的把握,又有内在脉络的梳理;既有人类本性的揭示,又有个体生命的展现……也有老师关注当下社会现实,从理论的高度分析种社会文化现象,阐释其内在原因,总结外在特征,预见未来发展,阐明其对于当代中国的重要意义。如有的老师研究中国法制建设进程,有的老师研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点,有的老师思考中国和平崛起的问题等。对于我们这些学生来说,身处大学象牙塔之中,总觉得和社会现实有些距离,但实际上,都关注中国的发展,渴望投身时代潮流,有一番作为。老师们的这些演讲帮助我们了解现实,认清形势,有利于我们更好地把自我和时代潮流相结合,最大程度发挥才能,取得更多成果。
在那一个学期里,我们真的参加了一场场思想的盛宴,美酒珍馐,大快朵颐。每次上课,大家都既严肃认真,又兴高采烈,经受一番精神洗礼,感受境界的飞升。而且不只是学习内容让人激动,老师们的演讲也引人入胜。久闻大名,仰慕已久,现在不只是见到真人,更欣赏风采。或从容潇洒,或温文儒雅,或富于激情,或泰然稳重,或和蔼可亲,或轻松风趣,或侃侃而谈,或言简意赅……我们既学习知识理论,又如沐春风,澡雪精神。大家都喜欢来上课,聚精会神,目不转睛,老师在台上演讲,眼波流转,举手投足,魅力无限。有时我们不禁相视而笑,心照不宣,好像成了追星的少年,尽情欣赏,心醉神迷。
多少年过去了,还常常想起在八角楼上课的情景,感恩老师们的教诲。那一个学期,尽是美好的回忆。开始时秋光美丽,红叶斑斓,后来白雪晶莹,覆盖校园。八角楼始终光辉灿烂,阳光、灯光、年轻的容颜、明澈的双眼,更有老师的身影,散发精神光芒,照亮学生的内心,点燃青春岁月,永远光焰灼灼。
每次去济南,都要到山大中心校区的校园转一转,散步在八角楼旁边。山大的校门更加宽阔开放,图书馆前树立起两排玉琮灯柱,知新楼高高耸立,昭示“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真理。山大不断发展,校园更显辉煌壮丽。在我看来,八角楼依然那么可亲可爱,闪烁光彩;依然有亲爱的老师和同学,在这里共同进行精神的传播和探索。
八角楼整体上方方正正,显出四个大角,如果算上因中间部分凹入而形成的角,就有十多个角了。为什么叫“八角”?以前还真没仔细考虑过。后来听人说,因为教室占据四角位置,中部又有卫生间和楼梯通道,所以在楼体的中心位置形成一个正八边形柱状空间,有八个角。还有的说,这正八边形和八卦图有关,匠心独运,富有玄机。
如此看来,八角楼名称的由来有确凿依据,而且非常讲究,内含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于是,在我心目中,八角楼秀外慧中,增添了更多思想的光辉。
2021.10.26
作者简介:白水,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
艺术热线:
山东一城秋色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大红门艺术馆
《都市头条》
13325115197(微信同号)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