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中学党支部:党旗猎猎,锻造乡村教育展台
通讯员 王建生

东至县大同中学党支部秉持“绿色大同、人文大同、活力大同”的办学理念,引领学校立德树人,科研兴校荣立足;引领班子依法治校,质量强校凤引吭。茵茵芳草绿,育城乡之桃李;莘莘学子意,迎远近之园丁。学校成为东至县远近闻名的教学名片,连续十几年中考达线数、达线率在全县名列前茅,成为东至县乃至池州市农村学校一道靓丽的教育风景线。

——强化劳动教育 为学生美好未来奠基
党支部创新性开展了各种劳动主题活动,在全校创造了热爱劳动、尊重劳动,是“劳动创造了美”的浓厚教育氛围。教师在课堂上大量采用摆事实、讲道理等正面教育方式,加大对初中生劳动理念的灌输,敦促其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如通过讲四大发明、讲袁隆平、讲爱迪生......用这些众所周知的事实告诉他们——劳动创造了历史。从而使学生树立起劳动光荣、不劳无获可耻的观念,纠正厌恶劳动、害怕劳动等不良心理。
党支部号召广大教师优化课堂教学,改进教学方法,让劳动教育获得丰厚的生存土壤。为了增加学生的参与性和积极性,不同年级设置了各有特色的综合实践课。如每学期开展校外劳动实践,组织去社区清洁卫生,培养学生讲卫生、爱劳动的意识。推进其他学科与劳动教育相融合,如德育、语文、历史等教学中加大劳动观念、态度的培养,理化生等教学中则加大动手操作和劳动、职业技能的培养,开展劳动主题实践训练,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建立控辍保学长效机制,该来的一个也不能少
党支部通过建立控辍保学长效机制,既扶当前又谋长远。
党支部全面摸清义务教育适龄儿童少年底数和入学情况,确保不漏一户、不错一人。在强化控辍保学措施上“双线”推进,为每一名有辍学倾向的学生明确责任人,有针对性地做好家长思想工作和学生课业辅导。关注原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残疾学生、学困生“三类群体”,避免因家庭因素、身体原因、学习困难而厌学而辍学;避免因上学远、上学难而辍学。
党支部因人施策,分层教学,确保学生劝得回、留得住。此外,通过建立压力传导机制,层层签订控辍保学责任书,明确每一个岗位的控辍保学责任,做到责任到人、措施到位,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

—— 树立法治意识 ,形成全员学法之风
党支部积极开展“校长带头,教师引领,全员普及”的法律法规学习活动,教师们在日常教学中能够自觉渗透法治教育,学生在生活中做到以法律为约束规范自身行为,形成强大的法治教育氛围。
不断拓展新的途径,利用校内外各种资源多措并举营造浓厚的校园法治氛围。充分利用橱窗、黑板报等校园宣传阵地以及知识竞赛、主题班会等载体,大力开展法治教育。党支部还邀请社会相关单位的工作人员和家长走进校园,为学生开展内容丰富的普法讲座。积极通过家访、家长会、发放“告家长书”、签订承诺书、宣传普法公众号等形式,向家长传授法律知识,明确家长的法律责任,树立法治观念,形成家校共同体,共同推进学生的法治教育工作。

——尚德育才,潜心精教,打造高效课堂
党支部通过校园、班级、宿舍、办公室等文化环境建设和艺术节、体育健康节等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大力宣传精神文化,引领广大师生在日常管理和教育教学中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展历史文化、革命传统、家乡特色等方面的教育,激发全体师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感;树身边榜样,立先进典型,弘扬正能量,提高学校美誉度,从而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在场景中诊释德育主题,彰显文化自觉,并通过认识美、体验美、欣赏美和创造美,将德育贯穿于校园生活的每一处细节,让每一个角落、每一处空间都能讲述德育的故事、流淌德育的意蕴、绽放德育的个性,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享受成长与快乐之美。
党支部以“翻转课堂”为核心,视教学质量为生命线,以“匠心工程”建设为抓手,带领教师学习、研究整合课程,把课程进行分解,找出各门课程中的知识点、能力点和教育点,构建符合学校实际的课程体系。形成校本化的特色教学模式,并不断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效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推动课程建设向纵深发展。
大同中学先后被评为“池州市教育系统先进集体”“池州市首届文明校园””池州市首届德育示范学校”“东至县首届文明校园”“东至县教育系统党建十大品牌”“2019和2020年东至县基层党建书记项目示范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