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马万林(四川都江堰)
知识改变命运,古往今来,不管是富家子弟,还是寒门学子,通过考试,才能进入仕途,要取得成就,都必须公平竞争,参加考试。考试必须通过层层把关,不能弄虚作假,否则受到严厉处罚。
本文配图仅供欣赏
古代也有冒名顶替者,如包青天审断真假状元郎,戏上有,世上有。清顺治年间,在一场乡试中,考官李振邺与张我朴二人,收受贿赂,竟然公开在考场翻阅试卷,并且还违规录取了两名有权有势的考生。此事被查出之后,两位主考官被判处斩首示众。
而当今社会也有出现,山东理工大学就通报了一起冒名顶替上学事件,相关责任人受到严肃处理。
有趣的是在民国时期,有人心甘情愿冒名顶替别人的名字上学,取得成就传为佳话。
民国时期,四川省灌县有一个国民党团长的儿子,与一个穷人的儿子一起上学的事。团长姓郑,当地人都称他郑团长。田产很多,家庭殷实。他的儿子叫郑伟,父亲希望他将来学有所成,小小年纪就把儿子送到学校去读书,希望将来成为将军。邻村穷人张寡妇的儿子叫张三,绝对贫困,母亲王氏,孤儿寡母相依为命。但是,王氏为张三将来有出息,砸锅卖铁也要将儿子送去读书。团长的儿子郑伟与穷人王氏儿子张三进了同一所小学,他们年龄相同,在同一个班学习。团长的儿子有钱,而且大方,经常送点好吃的东西给班上同学们一起吃,贫穷的张三与相熟的郑伟一来二往成为朋友。他们之间一起学习,一起玩耍,度过了小学儿童时代的美好时光。
都说小孩子都是一枝花,进入中学距离拉大,初中时的张三成绩很好,可是郑伟学习起来有点吃力,跟不上,开始厌学,出现逃课。先生知道后,严厉训斥郑伟,打他手板,又联系家长做思想工作,郑伟又被军事化父亲一顿暴打。后来,郑伟虽然认真学习,但还是跟不上学习进度。张三看到好朋友这种情况,于是就悄悄帮助郑伟做作业,帮郑伟讲解知识要点。学生与学生交流学习,更容易理解,后来郑伟的学习成绩终于有所提高。先生看到张三帮郑伟做作业,也就睁只眼闭只眼,大家都好交差,总体看来郑伟的成绩还是有进步。团长看到儿子的成绩上升,心里也高兴,大把的钞票由他花,张三的经济困难,郑伟也大力资助,还救济了年迈的母亲要点油盐。
张三刻苦钻研,读书成绩越来越好,得到学校老师的夸奖。他很多时间代替郑伟做作业,学校和老师都知道,只是当团长的父亲蒙在鼓里,谁也不愿意去揭穿。几年过去了,张三帮郑伟考试都是蒙混过关。后来,他们都考上了成都的一所高级中学,团长高兴极了,又给郑伟买房,买衣服,不管什么,钞票随便花。可是张三考上高中反而犯了愁,因为张三还没有上高级中学的学费,如果张三无钱不能上学,将来又有谁来帮助郑伟学习呢?张三只有继续上学,郑伟才有机会故技重施,也不会被学校发现而开除。张三没钱这如何是好、想来想去,郑伟做个大胆的决定,帮张三交学费。交了钱,可是张三还是高兴不起来,因为家中母亲一个人无人照顾。一不做二不休,郑伟考虑一番后,就和张三将老母亲一起带去成都,只要两个人保密,肯定无人知道。二人就这样神不知鬼不觉上完高中,毕业后又去考大学。二人故技重施,但这次郑伟失败了。张三就用郑伟的名字去上大学,郑伟就回去照顾张三的母亲。
三年又过去,张三拿着郑伟的大学毕业证毕业了,这时成都和平解放。郑团长加入胡宗南的队伍与人民为敌,最后在雅安被打死。解放后,郑伟的家被当地抄了,家人散了。郑伟听到消息,不敢回去,就留在成都,二人在成都没有工作,没有收入,国民党的钞票又已经作废,买不到东西。郑伟躲在家里不出门,张三怕被郑伟受到牵连,商量之后,张三母子二人连夜逃离成都,回到灌县,从此与郑伟告别,各奔东西。
为了生活,郑伟拿着大学文凭四处找工作,在政审中说不清楚来龙去脉,三代人的历史不清楚,因为他是国民党伪军官团长的儿子,被逮捕。政府经过多方调查取证,好在他在学校期间与人为善,表现良好,没有劣迹,就被释放了。国家正是用人之际,郑伟释放后,被安排到某学校上课,这时,他浅薄的知识被显露出来,达不到大学水平,现了原形。但是他有大学毕业证,后来成了初中教师,从此生活安定下来。他积极参加劳动,工作认真,因为成份不好,学校的阶级斗争大会,少不了在会上被批斗。
张三与郑伟分别后回到灌县老家,因田地也荒废了,房屋也倒塌了,在乡亲们的帮助下搭建三间草房,开垦农田种植庄稼,被评为贫下中农。在批斗地主富农的运动中表现积极,又因为有文化知识高受到当地政府怀疑,政府清查他的祖宗三代,回答都是历史清白。最后在成都查到他的档案也就是个高中生,当时高中也是不得了知识分子,他自己说不清楚。在大会上叫他检讨,经过深刻反省,他承认与国民党团长儿子郑伟交往的全部过程,如何从小学到大学毕业,交代清楚后,就没再受到追究。
张三还是那个张三,幸好名字取得俗气,贫下中农成份,做事低调,在生产运动中没有受到批斗。虽然没有毕业证,但是文化程度非常高,国家正缺乏人才,张三拿着高中毕业证到大学任教,成为大学教师。
一个冒名顶替的学生,知识改变命运。因为贫困替人上学,大学毕业成为大学教师。假如张三没有郑伟的帮助,也不可能学有所成。如果郑伟没有遇到张三,早就会休学,与他父亲一起混到解放就会被枪毙。郑伟与张三,两个人都成为教师是最好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