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淮师“忆苦饭”
胥全迎
1968年9月至1969年9月,我在淮阴师范学校上初中班,正值“斗批改”和“清理阶级队伍”的高潮阶段。淮师也把所谓的“走资派”和“牛鬼蛇神”揪了出来,挂牌批斗。
在现交通路师院校区礼堂的身下,原来就是淮师的礼堂。当时比较旧,顶上是竹竿和芦席,上面铺层瓦。座位是长条板凳,门是向朝北的,我们经常在里开大会。
校里请郊区公社的一位大约50来岁的女贫农,当时好像称李大妈(记不得姓名了)来给我们忆苦思甜。我们好像听她讲了两次。内容是:在万恶的旧社会,她被卖给地主家做童养媳,受尽了苦难。新社会,贫农翻身当主人了。告诫我们下一代:牢记阶级苦、不忘党恩情。我们义愤填膺、群情激昂、大呼口号!这位作报告的女贫农,在市里相当有名气,几乎大一点的单位都请她作过报告。
第二次,是淮师召开忆苦大会。李大妈作了报告后,学校在大礼堂给师生分发“忆苦饭”。当时是作为政治学习和“斗私批修”任务布置的。每个人自己带来碗筷,“忆苦饭”里有山芋叶、野菜叶、豆腐渣,可能还有少量的山芋干等。
我们学生或以前没尝过,或三年自然灾害时吃过。稀溜溜、黑乎乎地。当时我们每人一碗,确实不好吃。心里想: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不能让贫下中农和工人阶级再吃二遍苦,再受二茬罪!思想更坚定了,达到了接受教育的效果。
但是,一会肚子又饿了。饿肚子同地主、资本家斗争没得力气啊。
我们几个同学一商量,偷偷回家了。美名其曰:吃“思甜饭”。其实那时候,家里无非是杂交米的饭和烧白菜萝卜而已。
市里组织学生看反映刘文彩罪恶的电影记录片《收租院》,看反映周扒皮罪恶的动漫片《半夜鸡叫》。地主的形象在我们心目中,真是万恶透顶呀!
我那时为了丰富对地主的认识,也问爸爸妈妈,你们村上的地主如何坏?他们不正面回答。
我悄悄地问姥姥,她老人家吱吱唔唔地说,“平时也吃不到白面的”。
我不相信!但很困惑,那不是地主吧?是姥姥搞错了吧?
回顾一段历史,让人有一些感悟。
原创发表于2015.1.9《淮水安澜》网



作者简介:胥全迎,1955年8月出生,1971年1月参加工作,1975年12月入党,1976年2月入伍。曾任市属国企厂长、党委书记。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课程班毕业,副研究员职称。中国散文学会、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中国企业文化促进会特约研究员、淮安市政协文化文史委特邀委员。著有22万字的散文集《忆清江》,由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