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径文学社作品(夕阳浅唱)
“黄金屋”中求卓越
杨进文(苗族)
攀登知识高峰必然会遇到各种难关,只有不怕艰辛、一往无前,才会达到“一览众山小”的境界。如果视如畏途,满足于一知半解,就会“入宝山而空回”,甚至不进而退。
书橱
我觉得一本书,应该在爱书人那里得到"雅居"。即书所居的房子,书橱。
记得我小时候,家庭经济拮据,母亲把我的书放在一个干净木箱内,整齐有序,书脊朝上,用后掩盖,防尘落入,防鼠"咬文嚼字"。权且藏书。
我爱好文学,喜读书报,时过境迁,到了九十年代,房间里几乎到处塞满了我的"精神粮食",妻子见状,多有微词。为了”疏通"居室",她转念一想,主动与我合计,请来木匠,三天工夫,书橱告成,然后又请漆匠,刷上我喜欢的绿色油漆,一周之后,油漆干爽。于是,我将所有的书报分门别类地"乔迁新居"。
那天,我比自己住新屋还高兴几倍呢!

书橱结构为上面分三梯,下面底层用来存放报纸或文具。当然,我不可能"独占"书橱,不过家里还是本着”按需分配"的原则。我个子高,书籍多,我分得最高一梯,第二梯是妻子的,她自觉地"转让"了一半给我。第三梯是女儿与儿子各占一半。
斗移星转,跨入新世纪,我家在邻近湖南武冈市区购买了套房,坐北朝南,南北通透,客厅宽敞,光线充足。我们利用大阳台左边,请来木工师傅“量身定做"新型书橱,顶天立地,高大帅气,这次完全不用”分配"了。为了便于检索和运用,家庭成员所有的书籍按类聚群分,我常常沉浸于书橱前,一点也感觉不到时光的流逝。为了便于写作或查阅资料,我将移动书桌放到书橱前,写写看看,看看写写。只有文字,才使我的心灵安静而活泼……
我家的书橱犹如“黄金屋”,书橱里贮藏着丰富的精神粮食,不仅有各类珍贵书籍,而且还有一本被珍藏了半个世纪的特殊笔记本呢!
奖品
奖品,有大有小。时代不同,所奖励的物品也各不相同。曾在"集体化"时期奖励蓑衣、斗笠,或其它劳动工具,一般都是根据被奖励对象而设定的。

而我家珍藏了半个多世纪的奖品,其实是一本普通的笔记本,是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母亲在陈家大队当会计时,(湖南省城步苗族自治县)花桥人民公社奖给"农业先进工作者"的,落款日期为1962年10月27日。其奖品,论年份与我同年,只比我小几个月,若是现实中的人,可称为我的“老庚”了。
我无数次仔细地翻阅了这个笔记本,里面的内容,是母亲用手写的密密麻麻的记录着陈家大队从1962年到1964年的重大议事日程及生产发展计划与统购统筹的数据方案。如今回头看来,觉得有点“枯燥无味",却是当时的"国计民主"呀!那几年,是老百姓生存的一个"转折点",笔记本里记载着:1962年,人民公社实行"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经营管理体制,以生产队为基本核算单位。"清山划界"同步进行,把大队山林权属下放到生产队,耕牛、农具、田土、劳力"四固定"到队。1963年夏秋(6月至10月),发生罕见的旱灾,人们"与天斗,与地斗",社员们不分昼夜(人员轮班)用水车(一种农具)车水引水灌溉稻田,抗旱保苗。1964年春,根据上级指示精神,开展"四清"(清政治,清经济,清思想,清组织)之后,接着又是"五反"运动。我母亲正是因为能经受各场运动的考验,不久就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组织。
母亲获得这个"奖品"的那年,她28岁。此笔记本被她放在箱子内珍藏了整整半个世纪。
2012年冬,母亲去世后,我在清理其遗物时,这个笔记本封面上那“伟大的祖国”5个绿色的字吸引了我的眼球,翻开首页,见到竟然还是当时的人民公社发的"奖品"。里面所记载的内容也"非同小可"。于是,我将视为家庭“文物"。输入珍藏“链接”继续珍藏!
人们常把催人向上,使人进步的意识形态之物喻作精神财富。那么,母亲留下来的这个“奖品”及其内容,就是我家一笔难得的精神财富!
时光一逝永不回,往事只能回味……
邓丽君-《往事只能回味》
作者简介:杨进文(笔名先进文化),男,湖南省城步苗族自治县人,苗族,城步作家协会会员。常在《中国绿色时报》、《湖南林业》等报刊上发表文章。
欢迎阅读作者其他文章-
点击文字:“看山员情怀”系列(杨进文)

(山径文学社肖殿群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