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空军政委王辉球在清江
胥全迎
我写了《十二军在清江》、《6453部队在清江》和《响当当的兵团》等部队题材的回忆散文,其中提到了李德生、宋佩璋等首长在清江市留下的足迹。今天要再回顾一下我军的高级将领、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政委王辉球,于1973年在清江轴承厂学习劳动一年多的往事。
说起这件事,必须先回顾一下1971年发生的“九•一三”林彪外逃事件。时任党中央副主席、中央军委第一副主席、国防部长、党章明确规定为毛主席的接班人的林彪及其妻子叶群、儿子林立果等人乘飞机外逃,在蒙古温都尔汗折戟沉沙……这一事件,对于当时的中国而言,就是犹如一场“强地震”。
“九•一三”事件后,总参谋长黄永胜、副总参谋长兼空军司令员吴法宪、副总参谋长兼海军第一政委李作鹏、副总参谋长兼总后勤部长邱会作一并被审查,后于1981年被最高人民法院特别法庭判处不同年限的有期徒刑。
作为林彪集团重点控制的空军,当时被牵连和受怀疑审查的人很多。作为这时期的空军政委王辉球,你说你没参予林彪集团,你说你对司令员吴法宪和空军司令部作战部部长林立果的行动一无所知、毫无责任,党中央当时能信吗?这些都需要一一审查甄别……
于是,中央将王辉球将军安排到位于淮海西路的清江轴承厂,名曰“蹲点学习”。但是,我认为实则是监视劳动。“蹲点”是上级到下级的调研活动。你“蹲点”,参加厂革会的会议了吗?你参加清江市委、淮阴军分区党委的会议了吗?你可以自由地到处走走看看吗?没有!这同邓小平大人1973年前的在江西新建县拖拉机修配厂的劳动生活,其性质与方式几乎如出一辙。
王辉球将军在清江轴承厂,除随身带的警卫员,主要由清江市公安局一民警和轴承厂政工组一负责人负责其安全。王辉球将军当时在清江轴承厂的装配车间,62岁的他每天劳动半天、学习半天。他同工人们相处得很好!工人们只知道他是一位姓王的首长,别的一概不知。但是那个年头的工人们心里有数,对他格外敬重。他工作认真,关心工人,关心身边的人员,关心工厂的管理……这可是上过井冈山,走过长征路,战过平型关,开过“七大”会的老将军啊。
一年多后,王辉球将军奉中央通知,离开了清江回北京。1975年又被重新启用。什么职务?中国人民解放军沈阳军区政委,与原来的空军政委同一级别!
那时候,李德生将军正好已从北京军区司令员任上,同陈锡联对调,担任了沈阳军区司令员。我想:李德生和王辉球,一个司令员,一个政委,在一起少不了谈起先后生活过的这个清江小城……
要说起来,王辉球的资历,比李德生还要深些。王辉球比李德生长五岁,早二年入伍、入党。1955年授衔时,王辉球中将,李德生少将。1960年至68年,王辉球一直担任空军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68年又提升为空军政委。而李德生68年才担任南京军区副司令员(仍兼十二军军长)。要知道,空军政委是正大军区级呀。当年,中央文件这样排序下发的:各大军区、军(兵)种党委……这军种就是海军、空军,这兵种就指第二炮兵……这几个大单位,都是正大军区级的。
这位江西万安出生的老将军,1981年离职休养。2003年病逝,享年93岁。
中央称王辉球: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中国人民解放军杰出的政治工作者。
我要多说一句:老将军同林彪集团没关系!同清江市人民真的有关系,关系还不一般呐……后来听说,受清江市委领导的委托,有关同志曾几次去沈阳找王老将军,他热心地帮助清江市解决了一些紧缺的物资困难。
王老将军:清江人民永远想念您!
原创发表于2017年3月4日《里运河》微信公众号

作者简介:
胥全迎,1955年8月出生,1971年1月参加工作,1975年12月入党,1976年2月入伍。曾任市属国企厂长、党委书记。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课程班毕业,副研究员职称。中国散文学会、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中国企业文化促进会特约研究员、淮安市政协文化文史委特邀委员。著有22万字的散文集《忆清江》,由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