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江市文革两派与淮汽“8.23”武斗
胥全迎
1966年5月16日,中共中央发出通知。8月8日,中共八届十一中全会又通过《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即《十六条》后,在全国陆陆续续、轰轰烈烈地开始了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
我记得,1966年下半年,各地方都按照中央的要求,成立了红卫兵大串联联络接待处。淮阴专署的接待处就设在清江汽车站。我当时11周岁,小学五年级。几位红卫兵大哥要带我去北京,因为国家管吃管住管行。不过,我没敢去,我还没有那个胆子。
那时候,清江市人出差或者旅行,主要方式是去汽车站乘汽车,没有如今的多种选择。汽车站以及汽车公司是联系东南西北的枢纽,清江市与外界的信息、物资交流与人员联系,汽车公司得天独厚。所以在文革中,淮汽公司后来发展成为清江市武斗的重灾区也不奇怪了。
先简单回顾一下清江市文化大革命群众组织的演变情况:
1966年,清江市文化大革命的初期,成立了人数群多的群众组织——“清江市捍卫毛泽东思想兵团”,简称“捍卫兵团”,曾经组织过声势浩大的赴地委“请愿”游行。我当时在淮师一附小中午放学时,在淮海北路上目睹了这一场景。当时心里想:人真多啊!
后来“捍卫兵团”被造反派称为“保皇派”组织,军管会出面将其取缔了。
在6408部队(12军)的领导下,于1967年5月成立了“清江市职工代表大会”(简称“工代会”)、6月成立了“清江市红卫兵代表大会”(简称“红代会”)、9月成立了“清江市贫下中农代表大会”(简称“农代会”)后来合称“三代会”。因为 “三代会”是 6408部队支持的,所以后来被称为“官派”。
之后,又出现了“三代会”之外组合的一派,成立了“清江市兵派联合总部”的组织,简称“兵总”。相比较此派人数少,自称“兵派”。
一个地方分为两派,是普遍现象。如同南京的“好派”、“屁派”,徐州的“支派”、“踢派”等地方一样,都是严重对立的两派。
淮汽公司当时分为两个造反派组织,一是“汽车红色造反兵团”,简称“汽车兵团”或者“兵团”,一是“八一红卫造反军”,简称“淮汽八一”或者“八一”。“兵团”方面由61、64汽车队和修理厂职工为主,“八一”方面由62、63汽车队和保养厂职工为主。双方势均力敌,水火不容。后来“汽车兵团”方面属于清江市“三代会”一派的“官派”,“淮汽八一”则属于“兵总”的“兵派”。
记得1967年曾经发生了一次在6408部队司令部大门口(现淮海西路15分部大门)静坐示威的活动。几十名学生持续了一个月左右,在全市影响很大。因为6408大部队已经去了安徽省支左,李德生在安徽省创出“支左不支派”成功经验,受到毛主席高度肯定。为了解决此静坐一事,听说还惊动了周总理。
清江市武斗的高潮在1967年的夏天至年底。淮汽公司两派发生了“8.23武斗事件”。这一天,我正好车站和汽车公司办公大楼转悠,目睹了武斗事件的部分场景。
8月23日这一天,大概中午时分,一辆小客车从车站向八面佛(如今的淮海广场)方向驰去。车内传出王勇(汽车兵团骨干)喊出的“快来救救我”的呼救声。
周围很多旅客以及汽车兵团一些人都看到了这一幕。紧接着,一辆载满“汽车兵团”人的大客车急驶而出。出车站大门时,被闵林生(汽车兵团成员,我们小孩子喊他闵大爷)拦住。只见他大喊:“千万不要去啊,这是一个圈套啊!”一车子嗷嗷叫的人,此时根本听不进闵林生说的话,纠缠了一会,大客车还是追了过去。
下午,传来了这辆车上的“汽车兵团”的人,在钵池飞机场,被“淮汽八一”的更多的人围攻的消息。
第二天,“汽车兵团”组织上街游行,多辆三轮车载着多名受伤者走在队伍的前面,控诉“淮汽八一”。
8.23武斗事件,引起了“汽车兵团”与“淮汽八一”以至于清江市两大派组织之间的激烈的舆论斗争。后来发展到枪弹互射的激烈程度。
63汽车队和保养厂为“八一”大本营,汽车站候车室,公司机关大楼和修理厂为“兵团”的根据地。原来的汽车站停车场成为相互射击的战场。
清江市“三代会”一派组织清江机器厂、锅厂、再制盐厂队伍对“八一”方面进行围堵,清机的“6.25”战斗队在清江市也是威风凛凛,十分出名。五化交大楼上支起了高音喇叭和探照灯,架起了机枪。
“兵总”一方组织光华厂,东风造纸厂等单位的队伍对淮汽“八一”方面进行支援。“八一”方面对大道奇汽车进行了改造,前挡板玻璃换成钢板,就留下一条观察缝隙,车顶也架起了机枪,随时准备向外冲。
那真是真枪实弹的场景。枪声不断,高音喇叭声此起彼伏。尤其是夜里,枪声很恐怖。人民群众的生命受到威胁。形势十分危急。
1968年春天,6453部队进入清江市支左,对两派都进行了支持和批评。在毛主席关于“实现两派大联合”的最新最高指示感召下,在6453部队的大量的富有成效的工作下,淮汽公司两派同时交出了武器。当时我也在场,见证了双方大量的重机枪、轻机枪、步枪、手榴弹等。最后,实现了大联合,成立了淮汽公司革命委员会。后来,全市大联合,于10月成立了清江市革命委员会,秩序稳定下来。
现在回头看,两派组织都是群众组织,绝大部分人都是阶级兄弟,既是造反者,也是受害者。真正的坏人是极少数。
再后来, 清江市两派的头头有的被当作“5.16”分子审查,有的结合进革命委员会,有了一官半职。但是,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都被当成“三种人”撤职,政治上不得使用。
66、67、68三年,中国的悲剧,清江市的悲剧。
原创并发表于 2014年5月8日.《淮水安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