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环卫工人与《阜新颂歌》
——《阜新颂歌》的故事之三
这个故事要从十九年前说起。
2002年9月,在党的十六次代表大会胜利召开之前,阜新市委宣传部部署全市各系统组织大合唱汇演为迎接庆祝十六大召开做准备。
环管系统也不例外,海州区环管局下属很多环管所都要排练大合唱。当时,和平环管所下手快,第一时间找到我,请我去指挥他们的大合唱,八十多人的队伍,唱的是《走进新时代》和《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因为歌曲熟,练了一段时间大家就会了。
就在这时,河北环管所通过别人也找到了我,所长和我说,他们的大合唱还没有着落呢,特别着急,态度非常诚恳,没有办法,我只好答应了。
所长是一位女同志,她自己的歌唱得非常好,当初没把这件事当回事儿,眼看时间不多了这才着急。
唱什么歌呢?提了几个方案她都不同意,因为她懂音乐,还想拿奖,所以,选材就成了大问题。她是一个很要强的女人,按照她的意见一定要唱新歌,其他合唱团没有的歌,来个出其不意,拿大奖。
我听明白了她的意思,突然想起了我的《阜新颂歌》,和她一说,她拍手称快,当时就定了下来。
接下来的事儿可就大了!
她一声令下,分散在大街小巷的五十多台手推车都回来了。河北环管所满院子全是两轮的手推车,车上有扫帚、铁锹、锉子、笤帚等各种工具,每台车三个人,一百五十多人,男人带着风帽、女人扎着头巾蒙着脸,只露一双眼睛。
所长发话了,都上楼,快点儿,唱歌!
二楼的一个大会议室,像教室一样,有桌椅、黑板,看样是专门开会、学习的地方。
一百五十多人鱼贯而入,也许看到我是生人,室内很肃静。
所长站在前面发号施令,她说要搞大合唱,请来了张老师,让大家鼓掌欢迎,那些人常年与马路和垃圾打交道,对什么老师不老师的根本就不感兴趣,准确地说,基本没有掌声。
所长把我让到了前面,我“勇敢”地上任了。
我恭恭敬敬地给大家敬了一个礼,开始了我的工作。
从理论上来讲,准确地说《阜新颂歌》的难度应该在声乐考级的八级以上,把这样一首歌曲拿给环卫工人去演唱实在是强人所难,是超难!
接下来难堪的场面出现了,我使尽全身解数去启发、引导都毫无效果,没有人张嘴,再别说跟着唱了,急得那位所长直发火,一顿训斥,所长这么一训,更没人吱声了。
所长急了,大声吼道:我在前面看着,看谁不张嘴,谁不张嘴扣谁的工资!这一招真灵,说扣工资大伙都害怕了,他们把嘴张得很大很大,但是没有声音,真是让人啼笑皆非。
这样的尴尬局面持续了一段时间,最后大伙憋不住都笑了,这一笑声音都出来了,我灵机一动,想出了一个办法——念歌。
我一个字一个字地念,带着音高。
这回效果好了,大家就跟着我一个字一个字的往下念,然后一连就成了一句。
经过一个多月的练习,基本达到了演出的要求。
其中有一对姐妹同在那里工作,有一天她们对我说,她们姐俩给老母亲包饺子,一边包饺子一边给老妈妈唱这首歌,老太太说,这歌我爱听,是唱咱阜新的,能听懂了!
……
演出的日子到了,地点在矿务局工人文化宫。
二十几家合唱团,家家卯足了劲儿。
人们睁大了眼睛洗耳恭听,关注着每一家合唱团的演出效果,每一次掌声之后就是一片议论。
眼看就要到河北环管所的合唱了,这些环卫工人站在边幕的后面紧张得很,有的人手脚冰凉、有的人大腿直哆嗦,他们从未登过舞台,他们的舞台是马路、厕所、垃圾站……。
我和每一个人握手,用信任的目光鼓励大家,把他们送上合唱台。
大幕拉开了,五颜六色耀眼的灯光直射过来,主持人用清脆的声音说道:请欣赏大合唱《阜新颂歌》,顿时,台下一片哗然,有人用疑惑的口吻大声说道:阜新颂歌?阜新还有颂歌……,主持人接着说:作词张宝春、作曲张宝春、指挥张宝春,接下来是一片热烈的掌声,有人在台下呼喊着我的名字……。
我端庄地走上舞台,一百多环卫工人用期待、依赖的目光看着我,我环视一周向大家送去信任的目光,两手一落,合唱开始了,“阜新阜新你是一首歌,带着情带着爱飞进我心窝……”,这些环卫工人忘记了紧张,忘记了恐惧,随着指挥手势的起落这首充满自豪、激情的《阜新颂歌》回荡在文化宫的上空。
演出取得了意象不到的成功效果,大家从合唱台上走下来,激动、兴奋、自豪撞击着每个人的心灵。
几位女工人不顾一切地拥抱着我,眼泪顺着眼角往下流;还没等她们说完又过来一伙拉着我的手说:都把我唱哭了!
憨厚的男工人站在一边点头、竖大拇指,站在那里不肯离去。
我走过去握着每个人的手,此时,我才近距离地看到一张张古铜色的脸庞,皱纹里埋藏着还没来得及洗去的污垢,常年累月的风吹日晒让他们的皮肤粗糙苍凉,一股酸楚堵住了我的喉咙,多么可爱的环卫工人、多么可敬的环卫工人、多么纯洁的环卫工人、多么美丽的环卫工人……。
河北环管所不出意外地得了第一名。
从那以后,每当我走在大街上经常有扫大街的环卫工人和我打招呼,虽然我叫不出他们的名字,但是我知道,他们是唱过《阜新颂歌》的人!
张宝春
2017年11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