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忠臣是杰出的画家,书法家,
又精通易学、黄帝内经,是个多才多艺,
卓尔不凡的大家。
他追求文化修养,
强调自身素质,
作为真正意义上的传统文人画家,
他首先必须是一位文化人,
最起码在读书做人上下过苦功,
其作品才有格调。
他笔下的人物、山水、花鸟画,
都给人一种特有的书卷气息,
和文人适志的表怀,
他的这种学识修养,
贯通于书画,
表达的是对笔墨技巧法度的体现。
他把自己对宇宙万物之理的诠释、
人生体悟、
烦忧喜乐,
通过中国文人这种笔情墨境来展现超然物欲的清静之境。

不同的境界就有不同的人生,
成忠臣对世事可以说大彻大悟,
他彻悟了人生的追求之路,
也是他对名利场上的态度,
什么官衔、什么组织和协会过问不多,
尽管一些好心者为他强加了各种荣誉,
他却无动于衷。
在他观念中,
名利如棋,
让一步为高,
做学问没有时间和心思去争名夺利,
他对待艺术,
一律不看头衔,
看作者的笔头,
不管名气多大,
笔头功夫不行,
地位,职务再高,
他也嗤之以鼻,
他常讲,
看名头的都是虚荣人,
不明白当今这类人为什么这么普遍,
这是一种悲哀!

有评论家指出,
成忠臣的艺术思想底蕴就是以儒家为主体,
庄、佛为两翼,
加上吸收近代新思想和文化体悟形成的。
他自小就系统的研究历代美术史,
对中华绘画形成脉络十分清楚。
正由于这个原因,
他没有像大多数学画人一样,
受美院素描及徐悲鸿、林风眠等人的西画观念影响,
而是努力学习徐渭、八大、石涛、任伯年、吴昌硕这些在继承传统中大胆创新的古贤,
去追求传统文人画走向现代的新模式!
成忠臣的绘画实践探索,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注重线性,
线性笔墨是中国绘画的核心,
中国画所谓的气韵生动及境界高低都是通过笔墨的线性来实现的。
一个画家的笔墨线性的质量高低,
决定着画家的生命力及相应的境界。
中华绘画从萌芽发展至今形成的“笔墨”要素理论,
其表现观念是注重思想感情为上的审美方式,
结合时代的审美追求,
并将其提升到笔墨精神高度。
中国画是以线性为核心的造型艺术,
唯其用线才为中国画注入了意象性,
抽象性和情感性,
它不是描摹自然,
而是以线写心,
从历史上晋宋以来所有有成就的画家都是通过线性来描述。
那么线性到底是什么?
线性就是通过书法线条所表现出的形态特征与审美品格。

二、注重笔性,
笔性是指画家操控笔墨的能力,
控笔控墨能力越强,
其笔迹就越有生命力,
越能体现出书画家的学养及人生理念。
书画家控笔锋在空间,
时间与力度上的运动轨迹,
产生出中侧、藏露、顺逆、聚散、稍根等各种不同用笔方式,
在时间和笔性表现上决定快与慢、提速与变速、节奏与韵律,
同时在笔性的表现力上还有刚柔、滑涩、轻重、提按、顿挫等。

三、注重气韵之妙,
中国画讲究舒卷开合、舒放开来,
全盈六合,
可藏于密处,
这种气局、气韵之妙赋予了中国画的生命活力,
产生了画中的动感局势。
成忠臣讲,
中国画的最高画格是看气韵,
这种气韵就是中国哲学中所定义的精神本源,
也指蕴含于艺术家胸襟学问里的生命力。
然而对于他而言,
这种带动意境的“气韵”即是让作品充盈饱满的重要手段,
也是表现画家人格与作品意境统一的和谐途径。

成忠臣注重博采历代大家的精髓,
他清楚历史上凡出色的大家都是清墨的典范,
浑浊灰暗的墨色让人精神懒散,
但墨色用好了却能让人精神气爽,
混而不浊,
是品味极高的体现。
墨和色用好了,
气韵也就体现出来了。
看成忠臣的人物、山水、花鸟画里的用笔之妙,
干干净净,
从中可见他对气韵之妙理解的很深刻。
文中图均为成忠臣书画作品

成忠臣: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央文史馆书画院研究员,国家一级美术师。在中国艺术界保持了正直的文人气节。其作品被文化界大佬吴冠中、史树青誉为最具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