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和爱人不是因为相爱才结合的吗?当初不也是海誓山盟才走进婚礼的殿堂吗?你不爱自己的孩子吗?那为何会有家暴的父母?为何会有离家出走的孩子?甚至于会有轻生的孩子?是什么原因导致最亲近的人,成了最深的伤害?为什么同在一个屋檐下,爱却成了咫尺天涯?为何,越爱越孤独?
初次见到武志红老师写的《为何越爱越孤独》这本书,我首先被书的名字所吸引。放眼世界,人们努力探索自然科学,可以登上太空,去了解宇宙的奥秘,但是,我们人类并不了解自己。我们知道自己从哪里来,要向哪里去?为什么置身茫茫人海,却感到无限孤单?为什么明明有家,却感受不到家的温暖?难道,爱也像植物生长一样,有着从出生到成长,从成长到繁盛,从繁盛到死亡的生长过程?
作为一名心理学爱好者,对武志红老师的名字并不陌生。他是一名作家兼心理学家,出生于河北省,现工作于广州武志红心理咨询中心。1992年入读北京大学心理系本科,1996年入读北京大学心理系研究生,200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临床心理学专业硕士,其导师是中国著名的心理治疗学家钱铭怡。
他毕业后曾在《广州日报》社工作,主持每周六见报的“健康心理”专栏,创作了大量作品如《为何家会伤人》《为何爱会伤人》《梦知道答案》《身体知道答案》《感谢自己的不完美》《解读“疯狂”》等。武志红老师曾是知识经济大潮中最先受益的人之一,曾凭借17万粉丝登上知识付费排行榜。
这本《为何越爱越孤独》,是武志红老师2018年的经典之作。在本书中,作者武志红从一位心理学者的视角,从“拆掉自恋的高墙”“为何越爱越孤独”“教孩子知识,不如给孩子爱”“故事是追寻现实的载体”四大板块,结合了大量现实案例和影视作品,像讲故事一样,把深奥的心理学知识深入浅出地融入活生生的案例之中,向我们揭示了如何打破人际间那堵自恋的墙,结束权力与控制的隐密游戏,让自由与支持重新回到家人之间、爱人之间。通过放弃权力与控制,使自恋变成真爱,拥有爱和被爱的能力,让爱成为照亮彼此心灵的灯。
为何越亲近的人,反而越容易彼此伤害?如何爱,是许多婚姻关系的困惑,是许多恋爱关系的困惑,也是许多亲子关系的困惑。拿到这本《为何越爱越孤单》,我用了一天的时间,从头到尾仔细地看了一遍。当我合上这本书的时候,书中的部分内容,像萤火虫一样,在我头脑中闪烁。
一本好书,应该是有营养的,读完让人有所感悟,有所收获。读完这本《为何越爱越孤度》,我在脑海中搜寻着自己对人生的感悟,对爱的见解……
“其实,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堵墙,他不可能坚硬到‘足以抵抗一切打击’,但却具备另一个功能:将我们圈在其中,让我们看不见别人的真实存在,也令我们看不到更大的力量。”拆掉这堵自恋的墙,才能让我们正确地认识自我,看到别人的存在,和别人建立健康的关系,走出孤独,并获得真正的解脱。
. “无论是在社会领域,还是在私人领域,将注意力收回到自己身上,明白一切都是自己的选择,并彻底为自己的选择负责,都是极为重要的一点。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放下对别人的控制欲望。”心理学有一个专属名词叫“投射性认同”,指将自己的想法强加在别人身上并希望对方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主要表现为支配欲、依赖和迎合。无论是对爱人还是孩子,我们总是希望他们按照我们的想法来做。却没有意识到,每个人都是不同的个体,尊重并理解他人,并去爱真实的对方,放下对别人的控制欲望,放下“你爱我就应该按照我的想法去做”的执念,放下“把他们变成我们心目中想要的样子”的执念。爱是包容,爱是尊重,爱是把对方看成独立的个体,给与一定独立自由的发展空间。
“教孩子知识,不如给孩子爱。”在我们身边,不难发现,有些家长,只重视孩子的学习、分数,却忽视了其他方面能力的培养。哪一位父母不爱自己的孩子?问题的关键是,该如何正确爱孩子?该给孩子什么样的爱?应该怎样教会孩子爱自己和别人?教育的目的,绝不仅仅只是让孩子掌握知识,而是让孩子德才兼备,德智体美劳全面综合发展,长大后,做一名对社会有用的人,发挥一个人应有的价值。给与孩子正确的爱,使孩子健康发展。这里所指的健康,不光是指身体健康,还包括心理健康。一个人有再多的才华,没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懂得尊重别人,不会与人相处,这样的人,对社会又有什么益处呢?2004年马加爵在云大宿舍连杀四人,引发了轰动全国的“马加爵事件”; 2015年7月11日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2012级学生吴谢宇杀母案;2017年,某位海归教授在某大学校园内,公然殴打环卫女工,读书人的“教养”和“斯文”何在?这是一种“爱的教育”的缺失,才华有了,却没建立在“德育”的根基上。
“想让孩子优秀,先让自己优秀。”有很多家长,年轻的时候,自己的理想没实现,就把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不惜重金,投资在孩子的教育上。每逢周六周日,孩子疲于奔波在各种课外补习班上。“一张一弛是文武之道”,孩子的精神状态始终处于紧张的学习状态中,得不到充分的休息,学习再多的知识,补再多的课,究竟能够消化吸收多少呢?如果你想让孩子优秀,不如先让自己优秀。身教,重于言传。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你先给孩子树立一个好的学习榜样,积极向上、不断进取,无形中给孩子产生的积极影响,胜过你苦心孤诣的一百句唠叨。只要你有一颗拼搏进取的心,什么时候开始都不晚。孩子在学习,家长在玩手机;孩子在学习,家长在打麻将;还在在学习,家长在刷抖音……一个孩子因成绩不好, 被妈妈骂“笨鸟”,孩子不服气地说:“世上笨鸟有三种,一种是先飞的,一种是嫌累不飞的。”妈妈问:“那第三种呢?”孩子说:“这种最讨厌,自己飞不起来,就在窝里下个蛋,要它的蛋使劲飞。”试问,自己是只飞不起来的鸟,你为何让自己的蛋去飞?自己的梦自己圆,家长的梦想,不能让孩子替你圆。因材施教,因势利导,培养孩子对学习的兴趣,培养孩子树立自己的理想和追求,让孩子产生学习的动力和乐趣,把被动学习变成主动学习。
“不要试图改变别人,你能改变的只有自己。”在英国斯威敏斯教堂地下室里,英国圣公会主教的墓碑上写着这样一段话:“当我年轻自由的时候,我的想像力没有任何局限,我梦想改变这个世界。当我渐渐成熟明智的时候,我发现这个世界是不可能改变的,于是我将眼光放得短浅了一些,那就只改变我的国家吧!但是我的国家似乎也是我无法改变的。当我到了迟暮之年,抱着最后一丝希望,我决定只改变我的家庭、我亲近的人,但是,唉!他们根本不接受改变。现在临终之际,我才突然意识到:如果起初我只改变自己,接着我就可以依次改变我的家人。然后,在他们的激发和鼓励下,我也许就能改变我的国家。再接下来,谁又知道呢,也许我连整个世界都可以改变。”这是一个人终其一生总结的话,不知对你是否有所启发?我们总是试图改变世界、改变别人,改变自己的爱人和孩子,却从来没想过要改变自己。只有你自己改变了,你才会改变对世界的看法,才会改变对周围人的看法,才会拥有一个平和的心境,获得幸福的人生。
“点亮你自己心中的光”。为何越爱越孤独? 那是你对爱有着某种程度的期待,而你却渐渐发现,对方无法满足你对爱的期待。于是把自己的心灵筑起一座高墙,让爱无法走进来,自己也走不出去。沉迷在孤独的世界里,不能自拔。爱不是索取,爱是包容,爱是给与。当我们得不到期待的爱,爱不能照亮我们的生命时,那么,我们不妨试着点亮自己的心灯,成为一束光,照亮自己的行程,也照亮身边人的路。施与爱,成为爱。那时你会惊喜地发现,付出才是一种真正的快乐,才是我们活着的价值所在。
“愿每一种孤独都有陪伴,愿真爱照亮你我的生命”,愿每一个孤独的灵魂,最终都能走出自我设置的高墙。愿我们都有爱的能力,知道如何去爱,成为爱,付出爱,收获爱。愿你我点亮自己的心灯,活成一束光,活成照亮爱的生命,照亮彼此前进的路。
( 后记:女儿说:“妈妈,老师建议假期家长读一读武志红写的《为何越爱越孤独》这本书,然后再写个读后感给孩子看。”,假期都快结束了,我才忽然意识到这本书还没读。于是,在还有最后三天开学的时间里,用了将近一天的时间,仔细地读了这本书,又用了两个晚上,写成了这篇3000多字的读后感,也算是对女儿的一个交代。匆匆而成,还有不足之处。)

作者简介:
于艳秋,吉林省科普作家协会常务理事,长春市作家协会会员,长春市科普作家协会常务副秘书长,正念心理咨询工作室心理咨询师。近年有大量作品发表在《黑土地》《2016 微信诗词精选》《松原诗词》《松原日报》《汉江诗歌》《四平日报》《今科学》《五月》《北斗诗刊》《澎城诗派》《吉林名人》《花开的声音》《我们一起走过》《关东诗人》等纸质书刊以及网络公众平台上。